返回列表 发帖

[线路攻略] 穿过丹巴的我的寨子

著名藏学专家任乃强先生60多年以前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有这样的描述:“在一山弯的斜坡上,依山临水,外人不易至。隔江望去,有数十高碉参天,恰似上海浦东工厂之烟囟林,为金川地一大奇观。” 他说的就是丹巴。 今天的丹巴是位于川西北峡谷地带的一个藏族自治县,是嘉绒藏族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丹巴是大自然和历史的双重宠儿,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寺庙古迹众多,除了碉楼和藏寨民居的田园风光,还有高山草场、天然壁画、邛山土司官寨和比三星堆还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石棺葬群;更有风光宜人的“东谷天然盆景风景区”、红石滩、热水塘、野人沟,更不用说以温泉、草地、高山湖泊著称的党岭,那是秋色的极品,不少到过这里的人都认为堪与九寨的秋色相媲美;而墨尔多神山是苯教最重要的神山之一,是宗教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之前两次到过丹巴,但都是那种“落地-起飞”式的“经停”——傍晚时到达,就近找一家旅馆,吃上一顿川味,带上一夜香梦,在太阳升起时离开,没有缘分与他谈一场恋爱。丹巴却是那种要以贴切、舒展的方式去触摸的地方,要花一些时间、用一些等候、倾一注情感,来慢慢体会。这是我第三次走近丹巴,在一个树木和人都吐着新绿苏醒过来的春天,我没有再让他从我的指尖划过。 丹巴的美丰富而出乎想象,如一场奔来眼底的盛宴,你无法就那样一往直前地消受。所以我将墨尔多山存入下一次徒步,将党龄留给下一个秋天,只把有着几分庸懒的这个春天给了有着相似气息的丹巴山寨。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丹巴县城是五条水——大渡河、大金川河,小金川河、革什扎河和东谷河聚汇的地方,丹巴美丽的寨子就遍布在这些河谷两岸——中路、甲居、聂呷、梭坡、布科、巴郎、革什扎、巴底……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幢幢藏式楼房和与之相呼应的一座座碉楼撒落在绿树丛中。每个寨子的建筑风格因地势、气候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对待这样的寨子,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是与美人擦肩的遗憾,熙来攘往立此存照是饕餮了珍馐的亵渎,最好的是停下奔忙的脚步,每天逛一个寨子,住进一户人家,看上一个夜晚的星星,和清晨遇到的第一位藏族姑娘聊几句天。那感觉就像是让时间在这里回旋了一下,丹巴是那种要以贴切、舒展的方式去触摸的地方

川西北的许多地方都有碉楼,但保留相对完好、数量众多的只有丹巴。丹巴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很多是三五个一组相互呼应,也有像梭坡13角碉这样独立于山头的,在碉楼集中的地方,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这些灰黑色的高大石头作品,每一座都经受了百年风雨,棱角分明地巍然屹立。站在碉楼下,会恍惚感觉在历史隧道里迷失了自己。 梭坡乡境内的碉楼最多也最出名,有世界上最集中的古碉群,共84座,堪称碉楼博物馆,有“千碉之乡”的美誉。碉楼的外型有四角型、五角型、六角型、八角型,还有十二、三角型,但比较少见。碉楼由片石砌成,墙体表面光滑,缝隙紧密,棱角笔直,可见建筑师具有高超的设计功力和工艺水平

梭坡乡距离丹巴县城7公里,在大渡河岸边,两岸山坡上的若干自然村都属于梭坡乡,靠近公路这边的山上有4个自然村,最下面一个叫“宋达村”。走过铁索桥,到了大渡河对岸就进入了“莫洛村”,这是最近距离观赏梭坡碉楼的村子,也是唯一开发为旅游区的村寨,过铁索桥之前就要收取15元门票钱,但管理不是很严,如果是几人同行,你们租车的司机和售票处的人比较熟悉(一般都比较熟悉),或者你有媒体的工作证或学生证之类,一般都可以免去2-3人的门票,但全免是不现实的。售票处那里会有两三个所谓导游,其实就是村里的村民,要价是每个小时10元,如果时间长完全可以打个对折。他们的讲解很有限,对碉楼的知识也不多,因为村子比较分散,又都是山路,所以他的主要功能是带路。但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在1-2小时之内完成参观任务,就大可不必花这钱啦。

在梭坡我逛了5个小时,导游说还没遇到过用这么长时间看碉楼的,可我仍然为只能在梭坡和布科之间选择一个来等候夕阳而感到遗憾呢。在梭坡,为了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拍摄碉楼,我分别走进三户人家,没户人家都要单独收取2元钱,但我认为值得,所以特别做个介绍。

第一家的主人叫“甲戈”,今年68岁,是一位老师。莫洛村有三座著名的碉楼,其中那座比较大的四角碉就属于他家。先从楼梯上到二层,再顺着一根原木凿成的楼梯继续上到三层,就可以从他家的屋顶进入碉楼内部,然后攀爬到上一层的小窗口,从那里可以俯瞰大渡河。

第二家的主人叫“则通长命”,今年42岁,他家位于三座碉楼的上方,是拍摄三碉的最佳位置。丹巴的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性别是通过木梁的位置来区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坐在长命家的屋顶上,眼前三座碉楼一字排开,最左面的是甲戈家的四角碉,名字叫“拥忠”,是男性,向前倾斜估计有20度角,好象比萨斜塔的模样。中间一座是八角碉,名字叫“曲登”,也是男性,最为粗壮敦实。右面的一座四角碉,叫做“弄比”,是牛头的意思,为女性,形状细长秀气。那个下午是多云天气,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出来的时候就抓紧拍照,然后就坐在长命家的屋顶上吹风,眺望远山,直到一阵山雨落下,才躲进屋檐下避雨、喝茶。

第三户人家的主人叫“长命车”,是梭坡旅游接待中心管理处的主任,售票处就归他管。他的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豪宅,先是进入一道院门,走过私家花园一般的小径,旁边是高大的树木和野花盛开的草地,一座高大的藏房赫然矗立眼前。他家的楼梯也不再是一根圆木,而是轻巧的铝合金楼梯了,爬上去感觉安全,但似乎味道差了些。从长命车家的顶楼上可以从侧面欣赏碉楼和房屋高低错落的景致,是层次感最好的地方。他家楼下有个很大的厨房,一边坐在桌子边喝女主人打的酥油茶,同伴一边就披挂上几个邻居女子的头巾,又是合影又是“创作”,不亦乐乎。知道了吧,照这样的走法,5个小时也不多啊!

甲居:丹巴藏寨的门面 丹巴的寨子,以碉楼和藏族民居而闻名,丹巴的民居又以甲居乡最具代表性。出丹巴城沿金川河而上,大约七八公里后开始爬山,再经过大约七八公里的盘山公路到达甲居藏寨。甲居藏寨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所在,外形最漂亮、最壮观的藏寨。丹巴的藏寨依山取材、木石结构,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隐在田野之中密林深处,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像田园牧歌式的画卷般展示在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几百幢民居沿山势而建,从河谷到山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雪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藏寨嘉绒藏族每年冬月12日都要用石灰浆将墙壁粉刷成白色 房屋的墙都是用石头砌成,一般建造三层楼高,也有建4层的。底层是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客厅、厨房和锅庄,三层是住人的居室,顶层上设有小经堂。传统的屋顶以土坯筑成,现在许多人家已经使用水泥。屋顶就如露台,平时供一家可以在上面活动,秋天又可以晒粮食。每户藏家楼顶的四角都各供奉一块白石,每当春祈、秋报,或者年节祭祖时,嘉绒人都要对白石祭祀。屋顶平台靠山方向有一个用白石砌成的鼎状物,上面置一陶罐,家中要办重要事情,或者有人将出门远行,就用陶罐祈福。 甲居已经开发成比较成熟的旅游点,每天上午9:00开始打着小旗子的旅游团就进村了,穿着藏族服装的导游小姐对着喇叭一通讲解,配合着热闹的藏族音乐,那叫一个喧哗!所以去甲居一定要住下来,傍晚和清晨的甲居才是他本来的面目。要住就推荐你住仁真家。虽然村子里有接待的能力的家庭有二三十户,其中也有几家条件很不错,但仁真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仁真家最好的房间就是三层露台边的那个3人间,窗户和门为你构筑了一幅田园风光画的画框。站在这个露台上,或者再上一层到屋顶,整个甲居寨子就尽收眼底,比那个所谓的“观景台”的景观还要好。 我在仁真家的那个早晨,虽然没有等来日出,但是漫山缭绕的云雾也让甲居如梦如幻。先卧在床上欣赏,起床后就坐到露台上,面对着风景用小炉子煮咖啡,吃早餐,特美。 仁真家也算是村里的豪宅,花费几十万建造的,一般的房子也就7、8万,双人间100元,三人间每人30元,有公共卫生间和淋浴间,太阳能热水供应,卫生良好。我们每人住一晚,加晚餐和早餐是50元,这是黄金周的价格,平时是35-40元。 小聂呷观晨雾:真正的小家碧玉 从甲居上山,沿山路前行,大约1个小时可以到小聂呷村。我去的那个早晨,天阴着,雨似有若无,云雾在山腰上缠绕,一阵一阵地从白色的藏居上漂浮而过,真有仙境的感觉。 布科:远离尘嚣的黄昏 从丹巴县城出发,顺着进入党岭的革什扎河谷,在颠簸的山路上行驶半个小时,就看见八郎寨那些整齐的白色屋顶了,然后继续前行,翻过一个山坡,拐过一个弯,在静谧的河谷中点缀在一片绿色间的布科寨映入眼帘了。相比之下,布科寨和巴郎寨属于袖珍级的小村寨,但他们还是尚未被旅游大潮淹没的一片净土,很少有游客光顾,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安详。 我在抵达布科寨之前下了车,一步一步地走进这块绿色的田野。布科寨子最大的特点是一条小桥把河水两岸连接起来,也可以想象着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的样子,目光越过桥身就看到一片寺院的屋顶,在夕阳下透着蓝幽幽的光泽。 中路:丹巴寨子的大家闺秀 来丹巴之前我还不知道有中路,是丹巴青年旅馆的老板极力推荐的,看了他在中路拍摄的秋景,瞬间就变决定去了。 中路乡有7个自然村,克格依村、呷仁依村、基卡依村等。中路距离丹巴县城半个小时的车程,在大金川河谷旁的山上,今年“五一”开始要门票,我们是5月1日那天早上第一拨买票进入中路的人,我们的票居然是0001-0004号!值得纪念啊 中路更像是养在深山的大家闺秀,端庄贤淑,长了一双绝非一眼能看懂的眼睛,须得慢慢地接近和品味。仅那些高大宽敞的房屋就够你惊叹的。刚进村不久我一时内急,刚巧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站着位藏族大妈,我就让带路的小姑娘帮忙问一下能否借用她家的厕所,大妈爽快地答应了,一路呵斥着狗狗的狂吠把我领进房门。一上到二层,我都傻了,这是一户人家吗?宽敞的走廊长得好象没尽头,走廊的一侧是一溜木窗,窗外是巨大的露台,另一侧就好多个房间的门,一字排开,就像是一个招待所的布局。上了三楼,一直走到尽头,推开一扇小木门,里面就是干净的厕所,木板拼成的厕坑直通一层,几乎没有什么味道。如侧完毕,真舍不得离开,就和同伴在他家上上下下地参观拍摄了一回,而家里的几位女人一直微笑着,不卑不亢,给她们拍照也不躲闪,还适时地问要不要喝茶。真是大家风范! 中路的房子与甲居相比,又高又大,一般都是四层楼,每面墙开有四扇窗,显得非常大气,家家户户都是豪宅的气派。而最豪的一家就是益西桑多家,不仅有个奢侈的大门和巨大的院子,而且除了和家家户户一样有一栋4层楼高的老房子外,旁边还单建了一座大藏房,要比其他人家的房子高和宽大许多,难怪电影《格达活佛》把这里选做外景地呢! 回城以后,经常魂牵梦绕的是那些巨大的藏房,无论建筑面积还是楼层高度都羡慕死我。我们虽然仗着与生俱来的优势拿着城里人的户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水电煤气一应俱全,可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心血也就是占有一座钢筋水泥建筑中某行某列的一块狭小空间(一时想起我爷爷的坟墓也是**区**排**号),头顶和脚下都不属于你,还只有70年的使用权,个别命短夭折的倒可以留给儿女,遇上个把长寿的还不知老来何处是归宿呢!而人家丹巴的寨子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家家户户花不到10万元就都能拥有一片三、四百平米的私有房产,春有桃花夏有果,秋赏红叶冬看雪,何其自在! 其实说到底神是公平的,他创造这个世界和你,总是给予你一些,就不给你另一些,永远不会完美。你也可以说这是这山看着那山美,是人生无可逃避的围城,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一直心有向往、怀揣梦想吧?

独自上路,寂寞修行。

http://file.doyouhike.net/data/attach/2003/07/20/530653--embed.jpg
独自上路,寂寞修行。

TOP

丹巴也是个好地方
独自上路,寂寞修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