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图文游记] 忘不了泰顺廊桥

《清明上河图》中央有一座美丽的桥,史称汴水虹桥。据说,虹桥源于宋代,也消失于宋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浙南闽东一带,发现大量木拱桥,民间称风雨桥或蜈蚣桥,经桥梁专家鉴定,这种木拱桥是汴水虹桥的同类。也许是《廊桥遗梦》这个电影太有名了吧,木拱桥被发现时有了新名——廊桥。

2006年,带着对廊桥的遐想,我们一行5人从大连经温州直奔“廊桥之乡” 泰顺。

廊桥之行从泰顺的泗溪镇开始,中国最美的廊桥——溪东桥、北涧桥即在于此。溪东、北涧两桥分别建于明代、清代,结构形制相似,主持造桥的师傅衣钵传承,人称“姐妹桥”。

从乡村旅店一路步行,一座暗红色木桥赫然映入眼帘,不像《廊桥遗梦》中的麦迪逊廊桥红得那么正,那么平直,它呈拱形,飞檐,有着驭风而飞的线条感,这就是溪东桥。无疑,它是美丽的,壮观又精巧,但在低矮农舍的映衬中透出“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落寞,因为在它旁边20米处就有一座水泥板桥,溪东桥作为桥的作用已经失去了。

从溪东桥向西步行,就到了“长虹饮涧、新月出云”的北涧桥.金龙舞于飞檐,香樟古树掩映,两条溪水在这里会聚,桥下成潭,然后平缓地向远处的青山逶迤而去。桥与桥头人家的房屋自成一体,日光从重重屋檐中透下,桥屋香坛轻烟袅绕,光亮的古青石板仿佛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北涧桥头,有一个廊桥文化展览厅,由周姓退休教师自费创办,有两桥的等比例模型和各种宣传图片,老人义务讲解两桥的结构原理、造桥典故及修造廊桥的善人善行。听老人介绍,这种编梁式木拱桥的建造不用一根钉子,而是用长短不同的木头,靠顶、别、撑、压的力学原理和杠杆原理搭成。这种编梁式木拱桥在泰顺共有六座,文兴桥、三条桥、薛宅桥、仙居桥分布在不同的村镇。

泰顺山多涧多,雨量丰沛,桥有近千座,廊桥即有200座之多。因时间关系,我们走访了文兴桥、文重桥,毓文桥、三条桥,但心里已是满足。文兴与文重两桥同处筱村,文兴桥是叠梁木拱廊桥,左低右高,以不对称桥身而著称,单孔跨度达30米;文重桥为伸臂梁木平廊桥,一边连山,为木质,一边由青石垒成,迎向开阔的溪流田野,溪滩上铺满了野花;毓文桥在洲岭乡洲边村,底部由青石筑砌,呈月亮状位于两山之间的谷中,桥身是三层楼阁,重檐歇山顶;而三条桥呢,在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带着哀婉的《点绛唇》悄然佇立,四周全无人烟,在山间古道徒步一小时才可到达……每一座桥都不同,都精彩。

平实寡淡的山乡,隆重精巧的廊桥,不协调带来的是感叹,是震撼。廊桥最为集中的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的寿宁四县均为浙南和闽北的山区,离北方入侵、海寇祸乱都有一定的时空距离,生活相对稳定,几千年的耕读文化得以很好的延续。虽与人人能诗、处处有诗的江南近在咫尺,竟然少被咏诵,一直以蜈蚣桥的名义沉默着,虽美,但无名。不幸耶?幸耶?

如仓央嘉措诗中表达的“压根没见最好,省得情思萦绕……”,回到混凝土钢筋都市,对经历过的古村廊桥多了一分思念,更多了一份担心。廊桥声名鹊起,争夺“廊桥之乡”的有之,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有之,但结果的差别有时只在于度的把握和出发点的不同,真担心在保护廊桥的喧嚷中,廊桥的自然美面目全非,有时,开发即是破坏。

没完吧?

绝地风光,谁知其味?守如卧石,静处听风。

TOP

06年我也去了

从大连专程去一趟不太值,去别的地方顺带去一下倒是不错

TOP

以下是引用静石在2009-3-20 15:12:14的发言:

没完吧?

不好意思,这篇就这么多。

这趟游程是没完,我们这一趟是从温州经泰顺、楠溪江最后到雁荡山,从宁波回连的。

这篇是对当时泰顺的一个回忆吧。

TOP

以下是引用海燕在2009-3-20 15:51:57的发言: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倒了,让你绕晕了。

TOP

这样的文章需要细读,这样的景色需要细看

个中感觉只有自己体会了!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疲倦的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