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谢静石在我这次出行时借给我GPS,使我即使一个人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身处深山还是荒野,总是心安神定、无所畏惧,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时候,能够依据GPS作出准确判断,使得整个行程及其顺利、紧凑。还有感谢紫波帮助我预购了廉价的往返机票。
这是一次一定指向的生活和文化品位+一定户外能力的休闲自助游
日期:2010年3月11日—30日
行程:大连—上海—武夷山市—华光庙村★★★+—武夷山市—建瓯市玉山镇—岭后村—(屏南县)仙山牧场★★—水竹洋村—上乾村—岑洋村—长桥镇—屏南县城—宜洋村—鸳鸯溪★★★—周宁县陈峭村—山头村—梅度村—后垄村—周宁县城—宁德市—三明市—长汀县城★★★—龙岩市—下洋镇—初溪村★★★★—中川村★—下洋镇—龙岩市—雁石镇—天宫山—黄土庵—夏老村—龙岩—厦门市★★—大连
岭后村+水竹洋村+宜洋村+梅度村+后垄村+黄土庵★★★★
注: 1. 红体字为游览地名,黑体字为路过地名。
2. 红星为人文风景指数(这完全是依我个人感觉。可能山区的人们会认为厦门应该高指数,而华光庙村应该是低指数)
3. 岭后等五个村虽然没有开发旅游,但它们加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福建山区及客家的历史和文化。
3月11日(四),
(飞机)大连—上海—福建省武夷山市,晚8点钟下了飞机后,出租车10元到老市区劳动宾馆,双人间20元/日.人,卧具尚干净,市内卫生间,可洗澡,距汽车客运站约5分钟的路。晚饭炒年糕、酱牛肉、炒笋片,13元/人。当晚当地一位葛姓老人向我们介绍了武夷山区的情况,当时理解登顶黄岗山(2157米)有困难,虽有解放后修建的沙石路面直通山顶,但主要是江西方面设了路障。
3月12日(五)
一觉睡到大天亮,冲个冷水澡,精神焕发。早餐米粉、煎蛋、油饼。然后到汽车客运站,9:30发车。经过2.5小时的颠簸,顺着一条大山谷,到达了武夷山核心保护区的华光庙村,客车王司机两口儿热情邀请我们在他家吃午饭,春笋、腐乳及各种山珍美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使我们感动的是当地人的淳朴、热情和好客。这个村海拔880米,气候湿润凉爽,自然生态状况良好,位于武夷山脉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区域。当天晚上,借宿在王司机妻弟肖拥国的家里,他是一位对种植和加工红茶有几十年经验的茶农。这里的老房子都是有杉木搭建,宽敞高大,通风良好,间数也挺多。这里是红茶“正山小种”的产地,肖拥国请我们品尝了包括银骏眉、金骏眉等顶级红茶并与其它产地的红茶做了比较,“正山小种”茶香醇厚、入口回甘无穷,眼下世人对此茶尚无太深的认识,现在当地人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向外界宣传和推荐这一佳品。下午,在我们的请求下,肖拥国带我们游览了山上的茶园。满山茂密的竹林,只是在靠山脚下农户家的附近,种植着一小片一小片的低矮茶树,山泉水滋润着茶树及其它植物,竹叶落到地上腐烂后肥沃着山坡地,茶树就是生长在几近自然的环境中。在这乱石众多黑土中成长的茶树,不需要再另外施肥,再加上高寒湿度适当的气候,当然就能够长出品质良好的茶了。当然,还有采摘、加工等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还有一点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只有用那山上流淌下来的甘甜的山泉水,才能够冲泡出令人叫绝的香茶来。这个村子,没有猪羊,甚至没有鸡鸭,也不种水稻等庄稼,这就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了最低点。他们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就是茶和竹子、竹笋。另外不能不说的是,这山上还生长这一些珍稀树种—红豆杉以及高大的樟树。晚上,肖拥国请我们吃了全部是由当地上山的山珍作出的菜,还有自酿的杨梅酒和蛇酒。席间,肖突然提出请我们帮助他所建的茶厂起个厂名,我略加思索,取出肖家父子的名片,把父亲名字中的“国”字和儿子名字中的“和”字组合成“国和”,我告诉他们父子,这个厂名有父子承接传递等很多良好的内容。肖当即给我斟上酒,给我敬酒,感谢我给他起的这个厂名。饭后,接着饮茶聊天,然后我就到溪流中洗了个澡。寂静的山村、清新的空气,这是一个催人熟睡的夜晚。
3月13日(六),天阴时有雨。
七点起床,吃过早饭稍事休息,我就拿着泳裤和水镜,一个人慢慢地向村外溪流的上游走去。昨晚聊天的时候,我就听说村外溪流的上游有一段水域有两米深,游泳很好,我马上来了兴致,很快就找到了那段水域。海拔高水温低,一次也不能游太长的时间,但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游泳实在是太惬意了。游了几番以后,身体也凉透了,我就又慢慢地踱回了村中。村民仅在清明前后采摘和加工茶叶的那段时间比较忙,其它时间除了除草等以外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全年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悠闲,生活节奏也很慢,村民养的狗儿也都是一天到晚伸着懒腰、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连挂在对面山上竹林间的云雾也是在缓慢地游动着,一片娴静、安逸的气氛,我自然也是随乡入俗地进入了悠闲的慢节奏中,拿了一本书,搬个小方凳,坐在房廊下,看着这村子、这些村民和周围的群山。这是一个夹在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自然村落,10户人家,七十余口人,肖家是这里最老的住户,据说是从清朝迁入至今,已有几百年了。从村子中间通过的水泥路盘山走行24.5公里就是黄岗山顶,村子的民房都建在水泥路的两侧,村西边山脚下一条水流湍急的溪流,自北向南泛着浪花终年不停地流淌着。河流上方的山坡长满了茂密的竹林,其中夹杂着少量的杉木等其它树种。通向山上的小路都比较直,而且每隔十米八米就横着一截毛竹,据说是为了方便往山下拖运砍伐下来的竹子。山坡比较陡, 45°—50°左右,山上那茂密的竹林等树木,挡住了照到地面上的阳光,导致山坡树下极少能生长其它植物。地上厚厚的竹(树)叶,踩在上面宛若踩在厚地毯上那样舒服。茶农平时主要是除草和注意选择茶树苗。另外,这里的茶农家无论是多么富有或者贫穷,家里必定都有一整套的茶具,冲泡茶叶,每个程序绝不含糊。当地还有一项活动叫做“斗茶”,顾名思义就是大家把自己的茶叶拿出来,冲泡后由大家共同品之,最后评价茶的好坏等级。
来到华光庙村的当天,正赶上庙里的请佛仪式,这个村的村名就是以这座庙命名的。福建省各地的农村大概毫无例外地在每一个自然村都要有一座庙,有的供奉着菩萨,有的供奉着白马,有的供奉着齐天大圣,有的则供奉着石头......。华光庙村的庙在那场十年浩劫中被红卫兵给毁坏了,现在村民又自筹资金、重建庙宇、重塑佛像。用珍稀木种红豆杉雕刻的一尊大佛和用樟木雕刻的两尊小佛完成后,使他们由普通塑像转变成为具通灵仙气的佛像,要由佛教法师来做法事,之后才能把佛像请入庙宇中。仪式第一天吹吹打打、鞭炮齐鸣、载歌载舞地进行了一整天,一直到半夜,第二天又进行了一上午,请的是江西上饶的法师,但是福建南部(闽南)地区的法术,隆重严肃,整个村子笼罩在神圣、热闹和神秘的气氛中。我虽然带着数码照相机,但忘记了带储存卡,很遗憾没能给这一充满着浓厚地方特色的仪式留下影像。
在我看来,华光庙村最为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品茶。将茶冲泡好后,手把茶盏喝茶之前鼻嗅之,茶香沁人肺腑,然后入口品之,回甘无穷,若飘飘欲仙之感觉。后来在福建省的其它地方提及此事,听者无不点头称是、随声附和。再就是那些美味的、天然的山珍,如春笋、香菇、山野菜,还有高山冷水鱼和自制的豆腐乳……。无不爽口味美、品尝后令人拍案叫绝。小小山村能有这样多的山珍美味,完全是这几近完美的生态环境所赐予的。
晚上,我让肖拥国给我称了200元一斤的“正山小种”带回去,然后又是品茶聊天。
3月14日(日),阴时有小雨。
早七点半钟,我们乘上事先约定好了的王司机的小客车,返回了武夷山市,我买了照相机用的储存卡后,乘上10:30去建瓯市的小客车,然后再转乘去玉山镇的客车,大约在两点左右到达了玉山镇。先解决吃饭问题,就近找了一家小饭馆,连续几天一天三顿吃竹笋,竹笋是再也不能点了,点了一个鸡腿蘑炒肉片,一碗肉汤面条。店员说我运气好,正赶上刚刚煮好的一锅肉骨头汤,味道尚可,只是过于油腻。饭后要给这家店照张照片,找了半天才发现没有店名,问过店员才知道,敢情这是家黑店。再看餐具上落的众多苍蝇,也是久经沙场,对我的微距拍照竟然毫不在意。
从玉山镇到岭后村约22公里,水泥路面但没有公共交通,包一辆车要80—100元,有些贵,就在镇上找了一台拉水泥杂物的三轮货车,说好了10元钱。磨磨蹭蹭地到了晚上七点钟,天已经全黑下来了,包括司机共四男一女终于上路了,他们四个人是一家人。山路崎岖弯转,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GPS的指示小三角在显示屏上不停地翻转,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GPS的小三角停在一个叫作“峡头村”的地方,他们都跳下车,告诉我已经到地方了,让我也下车。我说:这里是峡头村,不是岭后村。他们又说:已经很近了,下车自己走很快就到了。我就告诉他们:这里距岭后村尚有3公里多,我们事先说好是到岭后村的。再说山路漆黑一片,我不能一个人走。他们四个人用福建话嘀咕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继续送我了。下去了三个人卸下了一些货物后,小货车又接着把我送到了岭后村。
岭后村东头的食杂店里灯火通明,人群聚集,乌烟瘴气,大约20多位村民聚集了两桌在打麻将和扑克牌。走进去一打听:距离我要去的仙山牧场大约有两、三里地只需爬个山坡,三、四十分钟即可到达而且是机耕路,路况尚可。但我觉得人生地不熟,而且四周漆黑一片,还是先在这个村子住一夜为好。就打听旅店。回答是村中没旅店,村里也从来没有接待过游客。好说歹说,有一家同意接受我,进了房间,又说一晚上单住宿费就30元。我说,你们偏远山区这样的条件太贵了,只能是10元。回到商店,全体村民的态度都非常强硬,坚持“必须是30元,一元钱都不能少!”互相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只好说“不管怎样我只能先住下再说”。
只是一连经过这两件事,我觉得这个地方的人不厚道。在一些偏远地区消费,我有自己的看法和作法:我们很多人埋怨旅游地区物价太高,殊不知那里的物价就是由我们这些人去了以后,其中的一些“冤大头”摆阔而误导了当地人,造成对游客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我们到任何地方旅游,都应该以平常心待人、采取理智的消费态度。
一路疲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3月15日(一),阴时有雨。
一觉醒来,外面风雨交加。我穿戴好雨具,就上山探路去了。走不远就遇到了一个岔路口,我随意选了其中的一条路继续上行,但雨越下越大,我就折回村里。早餐已准备好了:米粥、榨菜、炒鸡蛋、炒肉丝、炒笋丝。实事求是地说,笋是很鲜嫩的,但经过了这几天的连续作战,我对笋已经是绝对的审美疲劳。另外,这家的主妇做菜也太油腻,,用同样的原材料换个人做的话,肯定会做出更好的味道来。
早饭后,房东给我煮茶,比较浓,很提神。但感觉加工过程似乎糙了一些,香气不足。据房东所说,这茶就是采自村周围山上、没有任何人工因素的纯野生山茶,因此量很少,仅够自家品尝。中午再品他煮的第二壶茶,感觉这次浓淡适宜,回甘润喉,茶品不错。当然,与黄岗山一样,良好的水质是茶香的一个重要条件。
岭后村是一个海拔900多米的自然村,40户人家,全村都姓詹,主要以竹子、竹笋和种植反季蔬菜为主,大米和肉类都要到外面去购买。现在正是收春笋的季节,劳动力都上山了,村中只有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他们就整日聚在村头商店厅堂打麻将消磨时光。山村对外交通不方便,进出只能依靠摩托车和拉货的运输车辆,生活节奏也很慢。这里的孩子都要到镇上或县城去上学,这是因为生源和师资两个原因。小学生的家长就要陪着在镇上读书的孩子,租房子做饭,费用很大,但又无法从事家里的农活从而又影响了经济收入,造成农民的极大负担。岭后村也有一座庙,供奉的是齐天大圣。这家引起我注意的竟然是厕所,是城市里公共场所的蹲式抽水便池,干净无异味,这在北方偏僻山村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不光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还是一个文明程度的问题,当然也和水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经过两天的接触,互相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再谈食宿费,对方就说是:“一天30元”了。
收春笋
连续几天云雾天气
我的房东在烤炭火取暖
收获的笋
挖笋人
一只野兔不小心碰到了挖笋人的锄头,他自然是乐得眉开眼笑
3月16日(二)多云。
吃过早饭,与房东道别后,8点钟,离开了岭后村,向东上山去仙山牧场,那里就是周宁县的地界了。往牧场(东)方向看去,山顶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身后对面(西方向)的山腰也堆着厚厚云彩,没有一丝阳光。山下的岭后村、富地村以及农田还是清晰可见,山路虽然被雨水冲刷过,但因沙石居多,因此也并不是那样泥泞湿滑,尽管是30—40度的坡度,也并不十分难走。距离仙山牛场应该很近了,一直往上走应该很对就能到达,但我在照了几张照片后,却鬼使神差地拐入了左边的一条岔道,转了一圈感觉不对:那应该是通往富地村的下山的路!赶紧折了回来,走上了去仙山牧场的路。海拔高度越高,气温就越低,竹林渐渐地没有了,松树林间或阔叶林渐渐地多了起来,据说这里集中了面积最大的黄山松。看了一下,海拔高度是1200米。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牛场”,是因为几十年前这里是放牧牛羊的草场,但现在已经停止了放牧牲畜,而改变为旅游地了。但长期以来人类的破坏,再加上我们去的时机不对,还未到春暖花开时,草地枯黄,因此感觉清凉冷落。我围着草场转了一圈后,索性爬到1400米高的大仙岩—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居高临下浏览了这里的全景,从高处看下去,所谓仙山牧场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高海拔的小盆地,草地上生长着成片的黄山松,有湿地、溪流。下山时,还真是穿过了一片植被非常茂密的山坡,水流丰富,溪边石头上长满了绿苔,地衣、苔藓、蕨类、松柏类以及阔叶植物共生,湿润清新的空气,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
半天时间游遍了仙山牧场,背起行李向东下山走了约40分钟,到了一个叫“水竹洋”的村子。这一段路路程不短,但风景非常好,有瀑布、溪流、翠竹、青松,美不胜收,因此并未感到疲劳,只可惜春天的一场“倒春寒”,冻掉了花蕾,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山花。水竹洋村是一个海拔800米,16户人家,105口人的自然村,隶属上乾行政村;村子南北走向,也未通公共交通;大多数村民都不懂普通话;房屋都是(杉)木建造,宽敞高大;农业是水稻,林业是竹和杉木。
到了人家后就开始吃饭,米饭,木耳、银耳、香菇、竹笋、山野菜以及干豆角、干茄子和自酿米酒,几乎所有食品都是自产的,而且做的味道也非常可口。饭后,在村子的四周随意走了走,山上出现了大片裸露的黄土,竹林和杉木林也不是那样地茂密,感觉这里的植被还是不如华光庙村和岭后村保持的那样好。这里的村民及其友善热情,但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原因,相互讲话表达比较费劲。这里做米饭是先用大铁锅煮,待七八分熟时捞出放入一个木桶盖上木盖,再将木桶放入大铁锅,铁锅里加一些水,加大火将米饭蒸熟。米捞出后的米汤水也不扔掉,用它来炖菜,这样就比较好地保持了蔬菜的营养。
3月17日(三)多云
早上按原路返回仙山牧场,然后下山到了岭后村。在山坡上看到两座大木屋,问了一下才知道,那是加工笋干的作坊。轻车熟路,走的很顺利,到了村里,但我住的那家夫妻俩都上山挖竹笋不在家。在村附近的山里转了一圈,看村民收购竹笋,0.8元一斤毛笋(带皮)。中午过后,村民们就一个接一个地驾驶着满载着竹笋的机动小三轮从山上返回了村里,卸车过秤。有一位村民在山上竟然抓到了一只小野兔,自然是乐得眉开眼笑。接着又向东走了1000米去了富地村,那是一个隶属于岭后村的小自然村,劳动力都上山挖笋砍竹子,只剩下老人们提着木炭小暖炉静静地坐着房前。大约下午三点多钟,返回了水竹洋村的王星强家。房东马上给我们煮了热乎乎的汤面条,真让人们很感动。晚饭又是一顿丰富美味的山珍,其中还有类似于魔芋粉类的食品,语言不通,也问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反正口感很好。饱餐一顿稍事休息,刚过八点就又洗澡,然后进入了梦乡。
3月18日(四)
天气晴朗,旭日东升。我抓紧早上的时光,在村子周边拍了一些照片,然后匆匆忙忙地吃了几口饭,就告别了王家,走山路到八公里外的上乾村乘车,但到了上乾村才知道没有车,又沿着水泥路往岑洋村赶,路边上山几乎都是人工衫木林,一望无际,待赶到了岑洋村,班车刚走,算了一下,刚才共行走了3.5个小时。穿着登山鞋背负着20公斤走水泥路面一直就是令我很头痛的事情,这时就感到腿部特别是膝盖有些酸痛。稍事休息,联系了一台小三轮车,一会功夫就给我们送到了长桥镇。马上换乘去屏南县城的小客车(当地人叫“班车”),又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整个上午都在赶路,海拔越来越低,人类破坏和影响自然生态的现象就越严重。在屏南县城汽车站,我们包了一台面的,直奔宜洋村。这个村海拔800米,40户人家,200余人口。据说以前曾有100多户人家,1998年的山洪,冲毁了大部分的房屋,迫使一部分村民迁到更高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村子,就叫“新宜洋村”。这个村是福建省著名景区“鸳鸯溪大峡谷”的出入门户,村中的很多村民就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我问房东家的女孩儿“是否有逃票路线?”她明确地告诉我:没有!后来我才知道她就是景区售票处的售票员,但她答应给我买贵宾票,比正常价格要低20元。既然都当上“贵宾”了,花点门票钱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我终于吃到新鲜蔬菜了!!!”当天晚上房东除了做了红烧肉、炒笋片、鲜姜泡菜、山野菜等以外,还作了一个炒大头菜(当地人叫“包菜”),包菜不是自产的,必须花钱买。这可是我在福建山区吃到的第一顿新鲜蔬菜呀!女主人的手艺也非常符合我的口味:火候轻、不咸、不油腻,清爽可口。饭后,我拿着脏衣服,到村边溪流,洗了澡和衣服。回来后,就向村民打听当地情况以及去周宁县辖下的陈峭村的路径:自海拔800米的宜洋村下至鸳鸯溪(海拔400米),再到陈峭村(海拔900多米)。路径搞清楚了,心里马上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因为这些基本上都在大连时做功课的预判之内。
水竹洋村做米饭是先用大铁锅煮成七八成熟,然后捞出装入木桶,再把木桶放入大铁锅加水后焖熟
宜洋村全景,唯一的白色外墙建筑是祖宗祠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9 22:38: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