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90这个贴子时,正嚼着老式月饼,一边吃一边感慨:当初这种月饼0.16/块,现在4.5元/块还是偶然发现的,这些年月饼种类繁多,价格也高得出奇,还是吃不出原有的味道。
    谈起看电影,我也有好多美好的回忆。心中感慨无限,文字也组合不出90的文采
我家在东北沈阳一个郊区,父亲是从山东参军入伍后复员到一个兵工厂。厂子很大,有员工很多,多到啥程度?反正我一届的同学有十七个班,每班有40多位。子弟学校有小学部、中学部、后来还恢复了高中部。计划经济时单位福利待遇很高(当时比,冬季土豆、粉条等都分,因为厂里有铁路专用线,进一车皮,操作起来很容易)。厂里有个俱乐部,每周都有电影放映,大多时一位职工发一张票,钱也可以购买,记得是1角钱一张。我是家里长女,弟妹们小,我和邻居家孩子结伴去看,几乎场场不落。后来妹妹长大,也好看,和我争票,家长就要平衡。轮不到我时,不能坦然接受,抓心挠肝。
电影票是一张白纸印上座位,固定样式。背面是临时放映时间。没有票时就琢磨,用两个半张拼接成一张,检票时攥住大部分,成功过;父亲的一个好友是工会干事,负责画画、写字。家在外地,住在俱乐部里工作室,找他带进去过;检票人都是厂里各车间抽出来,工作之余帮忙的,我同学的父亲也是其中一位,这给我们行了大方便,赶上她父亲检票,她手里拿着真的或假的票,在6、7人后面扬着手,说“票在这里”,我们前面的鱼贯而入,进去了就没有人管了,往往站着看电影人不比有座位的人少多少。
和父亲一起当兵、复员的山东老乡有10多位。远离家乡,沈阳又没有亲戚,这几家人相处别别人近了许多。有一位潘叔叔,他家人没有接到身边,每到春节他回家探亲前,都要到战友家问候、告别,每家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张他购买的电影票,好多年如此。当时不觉得咋样,直到我80年外出读书,放假回家时闻叔叔不在了,失声痛哭。就是今天写到这里,仍泪水满怀。
电影给我的童年、少年带来许多快乐和幸福。最感动、激励我的是《英雄儿女》《大浪淘沙》。
1

评分人数

    • 乐陶陶: 谁说秀姐姐写得不好呀最后一段我也眼泪哗哗游记好评 + 4

TOP

楼上提到的电影几乎都看过,有的片子甚至看过好多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