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小结] 3月20日大黑山。

1>活动时间、名称 2010年 3 月 20 日 星期六 大黑山穿越

2>穿越路线(实际穿越距离和时间) 周六早上6点钟多钟刚醒时,就听见外面劈里啪啦的下着小雨,迟疑了一下,我保证没有超过1秒,起床洗漱,风雨不误。收拾装备时,近期搬家的影响显现,好多装备都不知道放在何处,东拼西凑好容易凑齐,但平时总穿的高腰登山鞋不知道放在哪里,只能以一双低腰登山鞋对付。出门直奔轻轨站,小雨有点加大的趋势。8:05轻轨站,打开手机,同样没有一秒老寒电话进来:告知已在开发区轻轨站,询问了下他穿着的衣物得知冲锋衣加牛仔裤,于是委婉劝退老驴。轻轨车上外面大片的雪花开始飘落,风力看样也不小。心想最近也没干什么坏事啊,咋赶上这么好的天呢!哎,天好是老天爷照顾咱,天不好是老天爷锻炼咱。9点准时到达兴华里,环顾下左右没有衣着光鲜的钓鱼人,连行人也不多哈,于是小跑赶到彩虹桥。9:15正式出发。风雪很大,路线有点模糊,能见度感觉只有10米左右,雪刮到脸上很痛,后悔没把雪镜带上。10:25到达响水寺。喝两口水,放四口水继续前进。到达三叉前因为能见度问题没有及时拐入鞍部,到达顶部尽头发现路迹不明显,遂回返找到明显道路拐入鞍部,看到电线杆子,放心到达三叉。三叉没有停留,继续前进,12:15到达顶峰。此段风力达到极致,有吹倒人的趋势。在电视塔附近遇到一个亲人,询问得知是电视塔对讲坏了,他上去修。问我干什么?回答:来锻炼。他说:挺CRAZY的。我说:工作的和玩的同样CRAZY。喊叫完后,互相道别,兵站一路无人阻挡。坡度陡的地方下行挺困难,双杖发挥了巨大贡献(搬家的好处是发现了一对新杖)。兴华里和松岚交汇的顶又是一个大风口。在大风的欢送下13:30到达彩虹桥。顺利完成预定线路。时间4小时多点,中途没有休息只是喝了几口水。锻炼效果比预想的好,4小时AB,正是我想要的。下星期继续。

3>实际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 silentscope.

4>队内主要组织任务分工

全兼。

5>总结与反思 吃饭了,下午继续。

头哥:你都给我抬举吐了,中午吃的那点饭都喷电脑屏幕上了。要知道这样就再晚点回来了,也好让胃多消化一会儿哈。以后买装备还能找你吗?大头--无极户外喊你回家啊。

大石头:我不疯狂。只是觉得以地球现在的污染和运行状态极端天气在可预见的未来只有更多,不能更少。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可以尝试下。

晓佛:好久不见哈!恩,召集的时候就觉得不可能有人,做人有问题哈。但我脸皮比较厚,一边爬山一边宽慰自己“没事,咱玩人玩不好,就专心玩景”。

TOP

总结与反思:

Hard shell:就是咱们最熟悉的冲锋衣。以前我理解不了为什么叫hard shell,我倒觉得叫风雨衣好像更合适。买冲锋衣也有几年了,基本上算最先置办的户外产品,但也是利用率最低的东西,在我的记忆里不算这次应该只穿过两次。每次我经过衣柜抚摸着即将老化到期的GORE-TEX膜,我都觉得这是对我初入户外的无知的惩罚。大黑山一行我才深刻理解到英雄迟暮不是它的过错,而是我没给它提供它的舞台。刚开始爬凤凰山时,风雪中还夹杂着雨,雨滴落下后,因为防泼水的效果很好,冲锋衣的外表面十分干爽。保持了很好的内外湿度差,这样相对于雨衣还是能多排出不少的汗液。但是因为我的体力原因,刚开始上升时出了不少汗,能感觉到内层挂了不少的水珠。过了响水寺以后风力加大,温度开始下降,冲锋衣被冻成一层硬壳,包括帽子都已经随了我的脑型。我觉得自己好像装在了一个套子里,一个坚硬的套子,任凭风再大,它也能很好的包裹着我,至此我彻底理解hard shell是如何hard的!同样条件如果是雨衣,我相信风力早已把撕扯的不能自己,何谈包裹我呢;如果是羽绒服呢,我觉得运动当中必然是有汗水的,羽绒受潮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至于说两面都做成GORETEX膜,我现在还没发现这样的产品,况且如果这样汗水大部分在贴身层也不是好事。有的人可能抬杠说那珠峰攀登不是都是羽绒服吗?我是这样理解的,不一定正确哈,纯属YY,高海拔攀登因为空气稀薄,人的运动状态已经极难处于有氧状态或者说很少处于有氧范围,也就是说汗液的排出很少很少,对羽绒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产生的热量又很少,所以这时羽绒绝对是不二选择。Hard shell则是A式攀登得首选,或者是平时山区小气候的王道,运动中还是hard shell加贴身保暖是王道!当然和风细雨另当别论。

TOP

总结与反思:

登山鞋:本次活动因为搬家原先的高腰登山鞋找不到了,只找到一双LOWA的短腰登山鞋,没办法只能将就。凤凰山没等到顶,鞋内已经灌包。羊毛袜子的吸水很好,在抬脚时感觉不到水,当脚落地的一刹那就觉得所有的水涌向了脚趾前端-很滑稽,抬脚吸收,落脚全部挤到前端,过多的水从脚前部冒出来。一路上没有担心受凉感冒问题,倒是不停念叨着:可别患上战壕足啊!如果是高腰登山鞋的话,配合冲锋裤的内收紧,我觉得灌包的概率相当小,完美状态应该配上雪套。其实即使不下雨,爬山时最好也是高腰,一是能保护脚踝,二是可以有效避免沙子,小石头进入鞋内,抛开一路倒鞋的辛苦不说,咱们爬山穿的都是好袜子,多磨坏几双,鞋的成本立马加大,不如直接高腰了。但周六的鞋也不是一无是处,LOWA的鞋底不是V的,特别耐磨的同时我觉得防滑性很突出,周六走在湿滑的岩石上竟然没有一次摔跤。在坡度很陡的凤凰山泥土背阴坡倒是滑了一跤。

TOP

总结与反思:

登山杖:虽然我有登山杖,但我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无杖论者。买登山杖纯属为了让出租车司机认为我是一个钓鱼的。爬山时我觉得拿着杖比较累赘,影响手的解放。周六出发前因为担心自己的膝盖仍在不完全健康期,还是破例带了它。碳纤维的材料让它轻如鸿毛,拒水泡沫把手手感很舒适,特别是没有磨损过的杖尖在湿滑的岩石上当仁不让的立了头功。探路(有的地方因为雪的覆盖不能很好的判断有没有坑或者石缝)、代步(湿滑的上升雪面,走一步得用杖在后面阻一下,才能不倒退半步)、减震(下山有点饿了,急眼了速度有点快,双杖的减震作用让我这两天很是庆幸)样样精通。爬山我推荐带双杖。

TOP

Power strech抓绒裤:这是一件神裤。被我自己认为是入行初期购买装备保持一点理智的明证。可笑的是这个选择还是在大刘户外店里大刘队长极力推荐的。好,是真的。特别是比较了以后。冬天我基本上是冲锋裤(根据天气状况,有可能是普通徒步裤)加上这条抓绒裤,连内裤都不穿!(败家败的连裤头都不剩了哈)米尔斯公司把他们这个抓绒材料归类在贴身系列里。早几年这个产品两面是不一样的,一面光滑,一面绒毛,光滑面贴身易排汗,绒毛面贴身易保暖。很神奇,很强大。穿一件顶两件,到我这顶三件了。实际使用,冬天最冷的时候,行走中一点不冷,行走中不仔细体会不觉得湿,但是放水时明显可以看到水汽的氤氲。停止行走后马上就感觉干了,很暖和,很干爽!我现在总在找这个材料的裤子,想备份。但是发现现在这种材料的贴身裤子好像很薄了,而且两面都是光滑的了,不知道是缘分不到,还是我找的比较片面。

TOP

头哥:恨一个人你可以让他只吐一次,今天下午我吐三回了!等哪天一定给你摁到屁帐里让你不得翻身哈!本来还有几样小装备要说的,我被无语了哈。

证哥:您的生活是我所羡慕的。我很多时候得到的评价是有病。

TOP

头哥这是准备把我往死里整啊!现在如果有人开枪恐怕我就得最先中弹了。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的回复。

我闪。

TOP

小高:国外的测评确实很专业,都有详细的专业数据配比,这样选择起来更有依据。POWERSTRECH的上衣我几乎不穿,因为它是弹性面料所以很箍身,运动起来后感觉上更热更潮,而下半身这种感觉相对来说差了许多。我能收到什么小物件?很期待。问小小高好。

文哥:这就算欠了二两五粮液了哈。

菜花:恩,人家才叫疯狂。我这比较有准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