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老九在2005-5-9 21:10:38的发言:

4

说回做事的计划性。除了路线,对于小五台这样的穿越,人员、装备的确定也是计划中很重要的部分。

比如装备,之前多次碰头讨论过装备的协调搭配问题,只是因为人员的临时调整,多少还是出现了一些疏忽。

在大家的观念里,只有帐篷、炉头、套锅才算公共装备。而我,却想把食品、地席、餐盆、军刀、牙膏、保温壶、羽绒服等所有不用每个人都拿的东西公共化,以期求得最小的平均单人负重。甚至对于这些老驴,我还是把个人的装备清单列了一遍,让大家装包时对照,一是别拉下什么东西忘记带,另外还有潜台词,也别多太多东西。

二十九号石头给我电话,问我能否背一个外帐,他的包太重,而他还想多背点水。三十日晚队伍在火车站集合,拎了拎彩虹雨的包,吓我一跳,在几乎没有装公用装备的时候,就已经约有35斤,这还是经过留夏检查过没有多余的东西。那时,哥伦布和匈奴人拎了几塑料袋公共食品,而大家包中的剩余空间实在有限。而我,早已把石头手里接过的锤子留在了家里,那又是一斤多重。

再一次意识到,我们的队伍太重了。

在太白因为重量超过负荷,我让大家倒掉了包里的水。然后,在两整天里,整个队伍忍受着缺水的煎熬。

果然,在五月二日的冲顶南台,以及前往中台的漫长山脊上,加了水的队伍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在五月三日的烈日下,脱水的队伍艰苦异常。

后来,在两千四营地,大家守着溪流难得的惬意,匈奴人也聊起了减负的话题:比如睡袋,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那么长,把多余的部分减掉,是不是可以减轻多少克?比如……

回想起来,因为负重的原因,我们之前作的配重计划还远不够完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减下,我们完全可以背得更轻,走得更快,用时更短,去的台更多。

当然这都是马后炮了。

深有感触,负重的合理,还是在于大家之间的统筹。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