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队线路图
天蝎队赛后分析和总结
1、队伍组成
领队:甲虫 队员:大兵、晓光、思薇,后援:叶绿素
2、装备使用
装备情况:背包:55 - 70L 共5个;20-30升2个;5双登山鞋;3顶帐篷;4封羽绒睡袋,1封350克棉睡袋;6个防潮垫及头灯;2炉头等其他露营装备;3只对讲机大功率对讲,2只Motorola 5428;4台照相机;2把螺丝刀;2块卡西欧腕表,1个GPS,1根扁带;食品若干。
使用情况:鞋穿在脚上;比赛时使用小背包;这个季节晚上用羽绒睡袋还是有点热(我个人觉得),其他人觉得还很舒服;帐篷虽然未打地丁,但拉了防风绳,风虽然很大,帐篷依然完好。
3、实际行程(包括各队员实际找点数)
11月4日早9:50左右从大本营出发,兵分两路--- 甲虫和思薇去23点寻找地图,大兵和晓光去52点寻找任务书。
10:35甲虫和思薇去找到23点,并顺利挖出地图。沿着原路返回。
11:07大兵和晓光找到52点,并顺利挖出任务书。对讲告诉甲虫先去87点,然后再81点4人会合,并推测81点可能为救援点。
11:20 甲虫和思薇到达87点,由于不知道地图上标注的点位号是点位的最后一位数,所以在去之前,误以为86号点的位置为87号点,直到找到81号点后才和老九确认地图上点标的含义。
12:40大兵和晓光找到74点。2组人同时向81点进发。
13:16甲虫和思薇到达81点,并确认该点位救援点,立即与大本营联系,叶绿素出发。这时大兵和晓光也到达山下,山不高,几分钟后4人会合。开始午餐。
13:40 叶绿素到达救援点,拍照,救援演习,下山。为保持最好的状态,让晓光休息,叶绿素进行比赛。14点左右出发向下一个4人点11号点最高峰出发。
15:15 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4人到达11号点。拍照,下山。大兵和叶绿素去找37号点,甲虫和思薇沿着水泥路下山直接去14号点。
15:50 大兵和叶绿素去到达37号点。
16:15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4人先后从山脊东西两侧横插到14点附近。由于气压的变化,高度表的指示出现误差,16:30的时候还没有找到14号点,于是决定放弃,回大本营。叶绿素在前面开路,思薇跟在后面,甲虫和大兵在最后,继续寻找14号点;16:35左右找到14号点。但考虑安全和时间的因素,决定不让叶绿素返回,留待第2日早上来完成此点。
16:50 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4人到达大本营,第一天的比赛结束。
11月5日早7:00 出发,第一个任务点在36号点,刚好在14号点下面的山沟里。大兵和甲虫去找36号点,思薇和叶绿素到14号点等候。
7:20大兵和甲虫去到达36号点,顺利找到第2日任务书。
7:36 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4人在14号点会合,完成4日没有完成的任务点。沿着原路下山,回到大本营。决定大兵和叶绿素去17号点,甲虫和思薇去96号点,然后4人到63号点会合。
9:13甲虫和思薇到达96号点,然后沿着山脊向63号点进发。事实证明这个线路安排是本次定向赛唯一的一个错误的选择。应该沿着原路返回,然后4人一起从88点上山采是正确的选择。
9:16 大兵和叶绿素到达17号点。
11:30左右大兵和叶绿素到达63号点,甲虫和思薇此时刚过54号点,远远的看到大兵和叶绿素在63号点。12:00左右甲虫和思薇到达距离63号点不到200米的一个石砬子的位置,大兵过来接应。
12:10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到达本次比赛的最后一个任务点63号点。拍照。下撤。
13:29 甲虫、思薇、大兵、叶绿素顺利返回大本营。定向赛现场任务结束。
天蝎队达到了本次比赛的目的—找到所有的任务点。
4、组织任务分配
当大兵决定参赛的时候,天蝎队就决定以找到所有的任务点位本次比赛的目的。原计划,由大兵和女队员(原定女队员为珊瑚)一组找相对远些的任务,但由于临时变更女队员,故决定甲虫和思薇去找海拔低,道路好走的任务点;大兵和晓光找海拔高,路程远的任务点。叶绿素,即有山地穿越经验,又能识图,可谓是作为替补的最佳人选。
找到第2份任务书后,任务点的分配由大兵和晓光决定,甲虫和思薇执行,任务分配非常合理,线路也基本正确。
5、最优线路规划
2日的比赛中,除第2天甲虫和思薇从96号点到63号点所选择的线路是错误的选择外,其余的线路规划和任务分配都是最优的。
其实单从地图上看,96号点到63号并非就是错误的线路,这两点间的山脊虽然连续,但由于有部分山脊过于危险,至少有2处需要手脚并用,甚至比大黑山的刀背还难走。
从定向的角度来说,走好走的路才是最佳选择。
从96号点到63号点最优的线路应该是从96号点沿原路返回到大本营,然后再沿机耕路到88号点,然后向上到达63号点。这样可以节约30-60分钟的时间。
如果仅从比赛的角度来看,放弃63点才是最佳的选择,到63号点来回最少也要3个小时多的时间,而放弃这个任务点,才罚时3个小时。赫赫~~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但对我们天蝎队来说,这不是问题,完成所有任务点才是我们的目的。
6、总体感受
对于定向比赛,每个人的感受时不一样的。
对我来说,这次的感受尤其特别。本次定向又是和大兵一起参加比赛,我们在第2届比赛中就是搭档,第3届又是一同作为组织人员参与比赛。可以说本次比赛,对我们2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4名男队员都有山地穿越经验,女队员的体力也是了得,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的配合;这些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比赛的基础。虽然我们没有赛前合练,但在比赛中的默契程度和对比赛的理解能力,我们队堪称榜样。这也是我们的口号:我们是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