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文化旅游方面的话题,现代新人类和新新人类已经很少有人考虑这个题目了。 按照“老北京”来界定北京城区的话,应该只有东城和西城两区。想来这三十多年去北京没有一百趟也有个七八十趟了,在差不多玩了一遍北京市内和周边郊县以后,前几年的一天就突发奇想,“逛一遍北京的名人故居吧”,于是便查询资料,按图索骥,找到了老舍、沈雁冰、鲁迅、宋庆龄、梅兰芳、郭沫若、徐悲鸿等故居地址(在我的记忆里,除了老舍在东城区以外,其他人都是在西城区),然后设计一条路线,用一天时间走了一遍,收获颇丰。 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不仅在于京剧艺术上造诣精深,是他首先将京剧艺术带到了国外、介绍给了西方,让世界开始了解到了中国的国粹——京剧;另外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他坚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京剧,保持了一位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鲁迅这样一位外表冷酷的文化战士,为何在当时在青年学生中有那样大的影响了力?看过后才知道,他那敏锐的思想、对旧世界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都为引导当时的思维活跃的进步青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他在版画等诸多艺术方面,都有着颇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看他那行文的蝇头小楷,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首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法国留学后,首先将西洋画与中国画结合到一起创造了独特的新画风。在美院的展厅(里面也销售美院老师和学生的画作)看到的一幅树枝上落着一只小鸟的作品,画面构图很简单,用墨也不多,但就那只警觉有神的眼睛,就让你感觉那只小鸟是活的、是在动的,这让我真正理解了中国汉语成语中“点睛之笔”的准确含义,我当时还想,有这样一幅大师的作品放在中间作比较,其它的画还能卖出去吗? …… 这些名人故居,都坐落在北京的四合院的群落中,转了这一圈,也就将北京的四合院整体浏览了一遍。我把这个经历讲给北京人听,他们都感到是一个很有创意、很有内涵的北京一日游方式。星转斗移,又是几年过去了,不知日新月异的北京城中的那些记录着历史文化的建筑现在又成了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