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活动账目] [原创]海豹-----独自穿越龙王塘水库北山及横山山脉 [打印本页]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0 15:20     标题: [原创]海豹-----独自穿越龙王塘水库北山及横山山脉

2008年6月14日早9:20与驴友共同穿越鞍子岭至龙王塘水库西北处真泉寺村进行休息进餐. 下午13:50与大家分手独自穿越龙王塘水库北山及横山山脉. 哈哈,横山山脉,为何称山脉,就是说这山不矮,海拔343米(公布328.7米,343米是我自测的)。长度不短,披荆斩棘用时2小时35分,5000米左右,西南东北走向.两山穿越共用时5小时35分钟. 按计划19点到达西郊万科溪之谷车站,仅晚15分钟,于20:20分回到寒舍
x4V0vlJV.jpg

图片附件: [[原创]海豹-----独自穿越龙王塘水库北山及横山山脉] x4V0vlJV.jpg (2008-6-20 15:18, 90.13 KB) / 下载次数 251
http://192.9.149.26/attachment.php?aid=49556&k=c925449f8dcb94d4a9eb118c433f9c25&t=1734960438&sid=7VJ0Zo


作者: 蓝信    时间: 2008-6-20 20:33

不错,赞一个
作者: 静石    时间: 2008-6-20 21:39

横山山脉就是线路定级中的大石洞到乱泥桥部分,定级为4T计2小时。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1 19:33

哈,哈,静石好友,本驴关注你的贴子最多.

正传:

现在聊聊一人独行穿越之感慨:

  第一,简直就是进入了原始森林.

  在穿越水库北山前三分之一路程还比较好,走在果园的小道上,看见果农在劳作,给苹果套袋。

  绕过一道岭之后,因水位上涨没路了,只能在半山间行进,玉米地中穿梭,仅仅一小部分,就进入林区。

  其实库区北侧有三道山岭(向南向开口的M型),但初次不知有多远(之前研究过此地,但卫星图上这里不清),不知道山岭有多少,就北上进入山谷,沿小河沟上行。起先还好,杂草不高,越走草越高,简直不象路,走着走着,就感觉进入了原始森林.

  走一段后,感觉山沟地势越来越高,如继续走将拐向西北绕向真泉寺村,不能继续了,转向上山。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要向山上行进,不是登山,而是爬山,是用双脚加双手。因树木茂密,细矮灌木及带刺的野花椒树密立,想通行只能用脚将树枝踏倒,用手扒开才能行进.山坡也很陡,45度以上。就这样大多时间弓着腰的方法爬到山顶,然后再下山。这是一个西北走向的山脊,山脊同样树木密集,东坡也如此,就是森林的感觉,就是没有路,自己开路下山,坡同样很陡.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1 19:35

到达山底时仍然沿着小河沟走,同西沟一样,小河是干涸的。这样的小河沟就是半米左右宽,边河上的草也有40公分高,所谓的河沟不是清晰的,被灌木挡着也分不开那是沟,反正就是左右穿梭,脚走在茂密的草中就象冬天走在深雪地里一样的感觉,有拖带着走的感觉 .

  继续沿沟谷往南走,也就是M型山岭的东沟,接近水库时又被挡住,只能转向上山,这山因接近库区带点峭壁的感觉,坡度70度,攀岩,爬行,绕上小山岭,哈,哈,看见库区东部,公路、横山寺正门,还看见有几拨人在水库边搭起太阳棚休闲中.

  坐在石板(穿越中发现仅有的)上稍作休息,因为从出发还没有休息呢,这时穿越已经用时1小时40分钟,其实这段行程不过就5公里吧.

  继续沿悬崖峭壁左侧山脊登山,向北700米后下山,汗已浸全身,在河边洗把脸,然后从水库边到达公路、横山寺正门.

  这时心中的紧张感才有点消退,这是几种感觉造成的心理压抑(因为一人独行,胆虚,山中寂静,从未经历等多种多样原因),总体是很爽的。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1 19:36

第二,就是心理感觉压抑

  第一条中提到:一人独行,胆虚,山中寂静,从未经历等多种多样原因.

第三,感觉是很爽的,战胜了大山,自然,也是战胜了自我.

  第四,没回头路,知难而上,创造奇迹

  (一)按计划完成水库北山穿越后,下一个目标是老横山,它,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成行的。

  从卫星图上看没有什么,但实际中不一样,大不一样呀。可以从后面的卫星图上看出简单,它那是几年前,冬季的图像,树木不很茂密,从图中还能看见小路。

  比较遗憾的是我没带相机,换了第二个相机了,第一个丢了,这二个坏了,郁闷中。

  下午16时,本人在横山寺正门的北侧抄小路上山。山半腰以下还好,树木不多,比较稀疏,能看见通往横山寺的道路。

  继续向山上进发,开始出现松林,比较高大,十米以上。由于前2个小时穿越水库北山,有体力消耗,前行力量不如之前。对于上午的路途只能算是热身。因为早上7点10从家出发就已开始热身,步行到马兰广场,用时1小时,5公里 ,一天中只有两次算是休息,一是出发坐车20分钟,再是吃午饭不足半小时。

  这横山因距离较长,登了半小时还没有接近山顶,但还能看见林外景色,在右前方山下是横山寺室外高大佛像,面向东南。

  在山林中穿行,不仅要登山,还要找路,因为树木、灌木太繁茂,不去拔开,是看不见路的,就是一羊肠小路,这是比较客气的了,带刺的灌木不仅扎手,不经意还将手臂划破。

  穿越的艰难,思想上出现动摇的苗头,对于后面的路情况不明,但至此是不能退却的,因为家在前方,回头路没有,只能知难而上,创造困难也得上( )。因在计划独自穿越时就同大家说了,我要在19点到达计划目标,大连西郊生物园,就是万科溪之谷,如果在天黑之前走不出去,即使靠GPS定位仪也是不行的,黑夜不能行进呀。(被狼吃了就完了,哈 哈)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2 10:39

(二)穿越近一小时了,终于又能看到山南侧的山谷了,横山寺就在眼前。已经能看得见远方的黄泥川了(南路位置)。

  这时带的2升水已经下肚了,因在这密林中太热了,不得不提前使用完了饮用水。但野樱桃是最好的解渴之物,一路上野樱桃较多,能吃的红透的也不计其数,从远处看这些红色野樱桃是非常之漂亮,也很诱人,就象成熟女人的脸 。

  在途中间山顶处有一个观察台,风能发电机的风轮呜呜作响 ,上面有一个探头,型号挺大,比一般的交通路口的探头要大。这也是周边最高峰了。我测量一下这里海拔343米。至高无上了,最高点了,为了急于继续赶路,不能攀登了望了,哈哈 。

  一路上除了几只喜鹊外,有一只山鸡飞起,撩起的我的兴趣,但还是有损失的,想看一下,这是否是山鸡的窝,没有,抽身离去,惨了,膝盖处的裤子被刺棘划破,一公分多,那腿皮也没有幸免,当然出血了。其实回家后冲澡后才发现虽然有裤子,腿上的伤也有十余处,胳臂还要多 。

1AsicvfU.jpg

图片附件: [[原创]海豹-----独自穿越龙王塘水库北山及横山山脉] 1AsicvfU.jpg (2008-6-22 10:38, 199.76 KB) / 下载次数 264
http://192.9.149.26/attachment.php?aid=49566&k=15e5158ea73a37886f585a316c7d9858&t=1734960438&sid=7VJ0Zo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2 10:40

(三)18点根据山势我感觉是在下山,正北,东侧已经能看见甘井子区凌水街道、白合山庄,西部的刘家村,梯田绕山间,果树满山岭,还有公路,就是连接旅顺中路与南路的道路---前黄路,从红旗街道岔鞍村到旅顺的黄泥川。

  十几分钟后到达一平旷地带能看得出右下山底是一片果园,是旅顺,还是甘井子区,不清楚。右拐继续下山,走进了果园,有路了,宽路。高兴中, 我终于穿越成功,当时真要喊出来了 ,没喊,我怕引来狗,果园肯定有狗 。

  自以为能自己从果园走出去,没路了,为什么?关大门了,一位果农将我喊回去,走到一大凉棚处,原来 这里才是出口,是我的出口,也是果园入口的农房,打听才知,这已是甘井子区了,凌水刘家村---大连三和兹休闲农庄,与几个人聊了几句,看看入园采摘大樱桃的行情,门票40元,带走的每斤20元,啊,不是打劫吧,拜拜吧 。

  上了公路,从南来的路是从黄泥川来,下路向东是向凌水街道百合山庄、大有田园。向北就是往家回的路了,上坡500米,有一个岔路,有几个村民在卖樱桃,色泽不错,价格不一,15元一斤的,还有二斤的,当然 质量不一样的了。右下是通向柳树村,万科溪之谷的,向北的当然是岔鞍村的了(旅顺中路)。

  走公路有30分钟,19点15分到达目的地,乘车一小时后20点20分回到寒舍。完成了一天的穿越奔袭。

  这一天除了坐车、吃饭不足两小时(晚上回家坐车一小时)外,可以说全天行进11小时,里程30余公里,又破自己的纪录了(20公里)


作者: 卡拉扬    时间: 2008-6-22 11:20

强驴啊!建议楼主下次到召集版开帖组织活动吧!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8-6-23 15:39

以下是引用卡拉扬在2008-6-22 11:20:07的发言: 强驴啊!建议楼主下次到召集版开帖组织活动吧!

继续学习,积极努力,先跟着来


作者: 海豹    时间: 2009-12-11 16:47

上传一下
作者: 木头    时间: 2009-12-11 17:22

横山山脉是大连市内第二高峰,大黑山第一。
作者: 大石头    时间: 2009-12-14 17:42

有次俺也走丢一次,一个人走到什么英歌石去了。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192.9.149.26/)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