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页
2 F山难的预防及救护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山难的预防及救护 |
http://www.lvye.com.cn 2003年 05月 04日 中国登协 李舒平 |
一、山难发生的概况
登山作为一项向自然挑战,向自身挑战的运动,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登山和与高山探险有关的活动有如科学考察,滑雪,山地越野逐
渐在呈扩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登山本身所包含的危险的存在,各种高山事故和山难也明显得增多,由于登山客观的危险存在,意外伤害的突发,山难不可能完全避免。
早在1985年,我曾做过一个在中国登山遇难的各国登山队情况的统计。第一次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了山难这一问题,发表在《中国体育》杂志上。从有可证实的资料分析,截至1985年底,在中国发生山难死亡的比例是1.9%,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6人遇难,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2.5%。国外的统计划分的比较详细,如日本的一家单位统计的材料反映,日本人从1952年到1958年在喜马拉雅攀登6000米以上登山探险遇难的比例是2.8/%。现在美国有一个北美地区登山事故发生率的年鉴统计,基本在百分之二点几。
有一个现象是登山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登山者的基数增大,所以遇难的总人数还是增加。我国登山遇难主要集中在珠穆朗马峰和贡嘎山。珠穆朗玛地区主要是高海拔,含氧量低,天气恶劣,气候变化大,贡嘎山从1957年至1998年底共有20人遇难,包括4名中国人,14名日本人,一名法国人,一名瑞士人。贡嘎山主要是因为天气的变化和路线的陡峭。这个统计不包括梅里雪山,因为梅里雪山登山者的总数不好统计。在山上,随时都会遇到危险,对危险的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健康。
二、山难的种类与类型
引起登山事故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在登山中遇到自然灾害或山间危险,或者同时存在着登山者主观意识和技术运用不当造成伤及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造成身体损害或者死亡。常见的有滑坠,雪崩,高山病,掉入裂缝,冷冻伤缺氧,过渡疲劳造成全身衰竭,滚石,泥石流,雷击,山洪,野兽咬伤等,轻者造成身体的损害,重者造成残疾以至死亡,上述的种类是按照事故发生的比率顺序从高到低排列的。发生最多的是滑坠,其次是雪冰崩和高山病,经常见到的大部分山难就是由上述三因素引发的,其余的原因所占地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在登山和高山探险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滑坠从各种资料反映,在山难中所占地比例由于统计的基础不同,从30%到70%不等。
滑坠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山陡路滑,主要是自然的地形和冰雪状况引发滑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滑坠大多数都有人为因素在里边。人为的因素主要指技术装备的不安全、不齐全和登山技术的不过硬,操作失误所致。最近意大利的一位登山者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安全的装备应包含两个因素,一是装备符合规格达到安全的要求,二是必须正确的使用,尤其是现代登山,装备越来越精密化,对于技术装备的使用逐渐成为一种学问。单从滑坠来讲,安全保护装备使用不当的情况大致有一下几种可能,一是没有结组通过应该接组通过的路段,二是结组中个人技术差次不齐,保护操作不正确,有人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还有结组中的保护技术运用不当。贡嘎山有个结组,正是因为接组保护点滑脱而使整个组的人滑坠遇难。结组最为关键的是一组中的人是否都具有结组保护的能力,但在雪冰崩频繁发生的地区,不适应结组保护。所谓保护不是绝对的,应按个人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国外比较流行一种FREE CLIMBING,这是建立在个人登山技术成熟以后的一种尝试。装备的安全和保护技术同等需要,有如冰爪脱落,冰镐断齿,保护绳磨断,铁锁未锁紧,冰雪锥断开等都是安全的隐患。说一点题外话,最近两年攀岩普及和发展地很快,但据国外的统计分析,攀岩石由于绳子的摩擦滑动,有多种可能引起铁索扣的自然松动甚至松开,因此我们在进行每一次户外活动时,应首先检查装备的安全。滑坠的发生还有身体疲劳,体力下降,协调性不好,心理松懈,麻痹大意发生的可能,在我们统计的44例滑坠遇难中有21例在下山途中发生,有15例是登顶后下撤途中遇难,经分析,这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在岩石及碎石坡,冰雪坡上向下行走,惯性比较大,速度加快,容易发生滑坠,第二十体力消耗大,疲劳,身体控制能力下降,协调性不好导致滑坠,第三是长时间严重缺氧,造成神智恍惚,反映迟钝,第四是因为情绪波动,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兴奋,急于返回的急躁,造成注意力不及中,第五是因为装备损耗,丢失,不能完成正常的操作导致滑坠。因此我们在上升攀登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装备,心里上也要高度集中,不能麻痹大意引发不必要的伤亡。
三、山难的预防
按我的观点,山难和登山事故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的因素,可能有人为的失误。从理论上分析,大部分的山难都有可能避免或减轻的。登山不能存在侥幸心里,不能莽撞行事,要做好大量的安全组织工作,最大的提高安全系数。就像梅里雪山山难这个例子,三号营地的设置就是有些值得考究的地方。有时候是登山者技术的问题,有时候是知识的问题、有时候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也有队伍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因而登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战术安排时保证登山安全的大前提,据报道尼泊尔规定在尼泊尔境内登山,队伍人数不能超过12人,这主要可能也是考虑了队伍组织的科学和严密。没有一个科学的战术安排,乱混混的一堆人登山,相互又都不是很熟悉,这本身就是安全的最大隐患。从登山队员选拔,资料准备,物资运输,适应性行军,安全路线的选择,营地的设置,天气的等待,机会的把握,组织接应等这些问题尤其对初学登山者或者提高者我认为相当的重要。这些问题虽然琐碎,但却是必须得的,像梅斯纳尔那样的顶尖高手,这些问题也不是没有,二是他们能对上述问题胸有成竹。无数的经验也能证明预防山难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严密的组织。讲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突击顶峰的时候,各个营地都应该有人准备接应,队员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各行其是,出了问题又无力组织救援,甚至是漠不关心,这一定不能成功的登山。
预防山难还应做好登山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体力和技术,更包括气候,地形,当地情况等综合性的准备,这些训练直到技术动作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为止,这个时候才是登山中能够自救和保护的基本能力。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女子登山好手,登珠峰山从北壁登攀而上,从7300米地攀冰、攀岩至8100米,挂绳休息的时候因为安全带没有反穿,结果松开而滑坠遇难。行军中冰镐的拿法,保暖装备的准备,雪镜的戴法等许多细微的东西都在自然不自然的行为中做好,这才是真正的训练和准备。
另一个预防山难的环节就是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正确把握冒险和拼搏的关系,能上则上,该下则下。对自己的体力技术有一个科学求实的态度,登山本是一种冒险运动,但不能不计后果,但我认为至少要有六成的把握才去登山,同时要有应急的方案,一旦发生危险,要有足以应付危险的人员和措施。突击顶峰一定要有人接应,前进要做路标,高山反映严重时强忍也是非常危险的。当然也有人冒极大的风险登山,有点赌博性质的攀登,“不成功,则成任”但我不提倡这样的登山观念。现代登山是一种兴趣,爱好,是对自我的挑战,是一种追求而不是功利……
四、山难的救援
包括自救,呼救和救援。山难一旦发生,自救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山难幸存者一方面有幸运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自救技术优秀,意志坚强的登山者。自救能力的培养要求登山前对登山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技术、体力、山峰知识等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登山中所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和应对的措施,自救的方法。需要明白的是发生事故了,不一定返回就是理智的。必须判断停留还是行军,会自我保护,掌握登山中常用药品用法和急救的方法。在困于险境中,有较长时间的自我保护和坚持生存的能力。互救指伙伴之间的自救,比如包扎,人工呼吸,拖拉等。有时候对严重的高山病患者,下辙几十米,上百米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性命。另外当自己无力救援时就必须想方设法向外发求救信号,电话,火,SOS 简单将就是要让救援者知道遇到事故的队员在什么地方。曾经有个登山者掉入裂缝,在掉下的瞬间,他将一块红布条仍上,使得救援者很快的发现并救援。
五、我国发生的较大的高山事故和救援情况
1982年秋天,一日本登山队,突击贡嘎山顶峰时,两名队员一名滑坠死亡,一名严重冻伤,严重受伤者无法传达任何讯息,另外两名接应队员,未等回来后就上山寻找,但上去并没有发现这两名失踪者,反复寻找了好几天未果。于是辙营,辙营后四天,此冰伤者爬到了2900米的地方,被当地人发现并救护,死而复生。当年这次救援,中方做了很大的努力。
1985年,中日合登纳本那尼峰,在7420米的地方,有一人突然发生高山病,另三名中方队员放弃登顶,和准备接应的队员一起参与救援,因地制宜,将受伤者捆绑,选择较平缓地雪坡脱下来,下降了500米,受伤队员就恢复神智,转危为安。这是在高山救援上较经典的一例,当时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体现了山难遇援的技术的运用。
1990年,在新疆托木尔峰,三名队员突然失去联系,第二天志愿队员上山救援,发现出事地点发生了在大规模雪崩,他们连续寻找了5天,仍未找到三名失踪队员,但他们志愿队员也被风雪围困在山上,在大本营的队员向外求救,后来调来直升飞机,救了两名志愿队员,但没有找到三名失踪队员,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用直升飞机参与登山事故的救援。
1994年,有热气球飞越珠峰的活动,热气球撞到山上六、七千米的地方起火。大本营队员发现此情况,迅速组织救援,发现一个骨折,一个人轻伤。但在那种山路不可能将伤员拖下来,后来求援印度,尼泊尔直升飞机救援,将伤员直接送到加德满都。
1991年梅里山难救援,由于天气恶劣救援队员没有上到出事地点。1998年7月18日,当地老百姓发现了这17名队员的遗骸,遗物经确认是当年遇难的中日队员,他们被冰雪覆盖,经冰川运动从5100米下至3800米的地方。1999年,又发现一些遗物,证实了当时突然发生雪崩而遇难。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在低山活动中,如野营,跨越,穿越,也出现了滑坠,迷路,冻伤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山难和登山事故不一定在高山中才会发生。所以山难的救援是一个较大的课题。
六、山难救援的前景
第一我们呼吁向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中国尚未有一家登山户外救援组织,这很不适应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应逐步建立和健全山难救援的条例和专业化的组织。
第二向现代化发展,诸如建立广泛的网络,能够及时受到求救的信息,配备先进仪器、设备、交通工具,掌握现代化的救援技术。
第三向国际化发展,我国的山峰大多都在边界地区,因此建立良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保持畅通的联系。参与高山救援中来。
主要的内容概要性的介绍到此,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
问:如何判断待机或上或下的情况,凭您的经验可否介绍一些。
答:我有大量的资料可免费提供,或上或下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判断,1975年,有一个民工在山上遇到暴风雨雪,他就只身在一个小烈缝里,避免了冰伤。当出现恶劣环境时,就凭知识和经验判断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持久性的还是短暂性的,这是个综合性的学问。
比如今年玉珠峰山难中,从报道中有几个看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路标是登山中基本的东西,尤其在天气变化或季节不好的情况登山,路标的设定起到留后路的作用。GPS是先进的设备,使用需要一定知识。例如海拔表常常不准,英国登山者警告说登山者一定要从传统的技术学起,不要太轻信先进的技术设备,对现代技术的使用是有争议的,有碍于登山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应该在较好的具备和掌握登山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使用先进设备。
问: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属于正常。
答:国内经验是500米,但在3000米以上,保守一点较好,一般的人,从北京到3000多米的贡嘎机场,没有问题。高山的反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大部分人在12-24小时之内出现,有些人迟延,也有些人反应轻微而且有反复出现的可能,高山反应也有个心理作用的问题,精神状态好的反应相对轻微。
问:预防反应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答:这个也不好说,但一般上不应有太大的刺激性的食物。
问:登山队员的协作如何在进山前准备。
答:这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身体条件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其次就是要在实践中体会。
问:登山队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人员编制。
答:一种是队员多重身份,队员兼队送,后勤队长等。另一种是固定的人员,队送,炊事员等责任到人。
问:高山反应有无持续性问题。
答:前苏联人认为反复上下低高海拔不利于身体健康,但近年来,经验认为适应性有持续性的问题。
问:高山反应有无个体差异?
答:有,6%,但7800以上,高山反应的个体差异逐步消失。
问:登山反应能否造成永久性伤害。
答:8000米以上,不吸氧是有伤害的,但不见得是永久性的伤害。
今年的山难有两起,玉珠山难是一起,坦率讲我认为不应该发生,队伍的组织,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有待考究。在毫无经验,毫无支持的情况下,登山是一种无谓的冒险,希望以后的登山,能充分的吸取教训,另一起山难是闫庚华遇难,这也是说不清楚的事件。“登山是一种精神,是张扬一种个性”这种观点我不敢苛同。登山是有危险的,要明白我们是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
第二点提如何去保护,救援,然后才是如何训练,如何准备,如何计划。
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所应负的责任,登山也不例外。登山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有精神的存在,是一很好的运动,非常浪漫的行动,但登山也不应过多的和功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对安全是一个隐患! 问:登协有无向业余队提供咨询。
答:登协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以后需努力。
有人遭雷击怎么办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1月 10日 绿野网站(转载) |
2、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发生火灾险情时的逃生原则和技巧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1月 27日 绿野网站 |
需要注意的是,逃生时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应该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离开火场时,要尽可能蹲低身体沿墙壁向地面逃生,尽量走楼梯。若楼梯已被火封锁,可将绳索或被单连接起来,从窗口滑下地面逃生。无路可逃时,切勿躲在屋角或床下以图一时之安全,这样很可能葬身火海。要在阳台和楼层平顶上等待救援,或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比如厕所、保安室等。
商场:就地取材
一般来说,商场是物资较为集中的场所,人口密集,物品种类繁多。发生火灾后,可用来逃生的物资比较多。可将毛巾、口罩浸湿后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也可用绳索、布匹、床单和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还经营五金商品,还可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和电缆线从窗口滑下。必要时,可穿戴商场经营的各种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等,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体的砸伤。
按规定,每个商场都应设有室内外楼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火灾初期阶段,这都是逃生的最好通道。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
地下建筑:防烟是关键
地下建筑往往结构复杂,人员高度集中,发生火灾时,火场温度高,烟雾大,且短时间不易散开,疏散相对困难。
消防专家强调,进入地下建筑的人员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应迅速撤离险区,尽量低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按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影剧院:熟记安全出口
影剧院着火时,由于人多,疏散通道少,给人员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要切记选择安全出口逃生。通常影剧院里都设有消防疏散通道,装有门灯、壁灯和脚灯等应急照明设备,并用红底白字标有“太平门”、“出口处”或“非常出口”、“紧急出口”等指示标志。发生火灾时,观众应按照这些应急照明指示设施所指引的方向,迅速选择人流量较小的疏散通道撤离。
当发生地震时的紧急救助方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2月 08日 绿野网站 |
从感到地面震动到房屋倒塌、可以有几秒至十八秒的时间。在第一次震动后,如时间许可,则先关煤气、电源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将门窗打开、以防其变形而影响逃生路线。一般来说,屋外的空地比较空阔,宽度有房屋高度的两倍以上,那么,选择逃出屋外躲避地震是上策。
住在底层的人应该快速逃到屋外空地去;如果街道狭窄,或在高层建筑内木及时逃出、最好是设法呆在屋内的门口,靠近柱子,或者躲进跨度小的房间以及坚固的桌柜下面。阳台、屋檐和栏杆的牢固性最差,不是安全藏身之处;也千万不要躲到楼梯井去,因为那里也是最容易塌方的地方。不可乘坐电梯。
此外,注意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贮存的地域,远离高压电线和玻璃门窗。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汽车内,只要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要避开电线、路灯等,系好安全带、停在较空旷的地方。
万一被埋压、要增强生存意识,利用周围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为保存体力、不可大声呼救,可用石块等物敲击管道或其他物体,发出声音引导救援人员。保持胸部的空间,以便呼吸通畅。在可活动的空间、尽力寻找食物和水、创造生存条件、争取获救。
发生水灾是的紧急避难方案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2月 11日 绿野网站 |
水灾发生时、除了因为溺水急性窒息致死外,很多人是由于遭受洪水浸泡或饥寒交迫、肌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因此被冻死、饿死、累死。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卫生条件较好、最好有干净用水和能排污水的设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但要留神:经过浸泡之后的房屋、大树和堤岸都较容易发生倒塌或滑坡;被洪水卷走时、如有可能应抓住木板、树干等悬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范有毒蛇虫的咬伤以及倒塌电线的电击;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凶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灾难。因此专家告诫,在山区遇雨、 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一旦出现泥石流,不要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应沿着岩石和坡面转移到泥石流或山洪侵袭不到的地方。
吃喝穿戴防中暑宝典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3月 15日 绿野网站(转载) |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
第三种叫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症状有轻有重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8种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应对暑热小贴士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
4.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
出游中常见病的防治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3月 09日 绿野网站(转载) |
旅行在异地,气候温差较大,忽冷忽热,容易感冒,但只要注意,就可以防治。即使感冒,早些吃药,就可痊愈。
中暑
夏日旅行如果中暑,要立即转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并服用仁丹、十滴水,在太阳穴、人中处涂风油精。最好充分休息,不要勉强旅行。
肠胃病
在旅游当中,游客不适应新环境,新、旧两地饮水和食物中元素不同,易得腹胀和腹泻。如果再暴饮暴食,还易得胃肠炎。患了这些病,需及时治疗,服用抗菌素等药物。水土不服:旅游在外,气候、水质、饮食等条件都有变化,一些人往往不习惯,会出现头昏无力、胃口不好、睡眠不佳等现象,这是水土不服的表现。患了水土不服,需要多食水果,少吃油腻,还可服用一些多酶片和维生素B2。
咬伤
旅行中被昆虫咬伤,用碱性液体冲洗伤口,可以消除疼痛。被蛇咬伤,首先要注意看伤口上的牙痕,如留有两个大牙痕,是被毒蛇咬伤,要立即用带子把伤口上部扎紧,防止毒素扩散,同时,把毒素吸出或挤出,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赶快前往医院。
毒蛇咬伤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3月 07日 绿野网站(转载) |
若在两排牙痕的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牙痕,说明是毒蛇所咬;若仅是成排的细齿状“八”字形牙痕,说明被无毒蛇所咬。
2、处 理
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用红汞和碘酊药物外搽伤口包扎后即可;若被有毒蛇所咬,则要尽快将肢体用带子在近伤处5公分作环形结扎,每半小时放松带子1-2分钟,同时设法除去伤口内的毒液,最好用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伤口,破坏毒汁,亦可用冷开水、盐水或清洁生水代替,冲洗后用消毒的小刀或刀片把两毒牙痕间的皮肤划开,再用手指挤压,紧急情况,可用嘴直接对伤口吮吸,吸后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但有龋齿,口腔粘膜或嘴唇破损者,禁用此法,以免中毒,并尽早用药:内服半边莲80-90支,半边莲和雄黄一起捣烂,制成浆状外敷,每日换一次。好的蛇药有:湛江蛇药、南通蛇药、广州蛇药、蛇伤解毒片等。
我们身边常见的有毒植物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3月 06日 绿野网站(转载) |
*刺槐: 生食用叶子和果实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水仙: 全株有毒。球根毒性特强,食用会引起头痛、恶心和下痢。
*夹竹桃: 树皮和树叶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眼花。
*秋海棠: 含有酸味,食用会引起恶心致死。秋海棠类都有毒。
*樱草类植物: 根茎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有毒菌类
辨别有毒菌类,唯有一一记住有毒菌类,接受专家的指导,观察颜色、闻闻气味、触摸看看,实际去了解。食用蘑菇要特别注意辨别是否有毒。
民间有一些识别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1、 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
5、 毒蘑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6、 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
7、 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 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
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蘑菇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毒性会减少或减除。
采食蘑菇始终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避开长有白色菌褶,茎基部有菌托(环状附着圈)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
2 避开任何正发生腐败的真菌。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否则扔掉。
不同种类的毒菌,会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泻、极度口渴、盗汗、痉挛、晕眩、失明、体温下降等。
3 误食毒蘑后,应尽快设法排除毒物,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外,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可食性野生植物和菌类比栽培蔬菜营养价值高,但千万不要以身试毒,在分不清有毒没毒的时候最好放弃。
高原旅游保健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2月 21日 川藏线自助论坛 |
如何预防晕机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2月 21日 绿野网站 |
晕机和晕车、晕船等一样,医学上统称为运动病。晕机症状因 人而异,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为头错,全身稍有不适、胸闷、脸 色绯红。重者则脸色苍白发青、头痛心慌、表情淡漠、微汗。更严 重的会出现浑身盗汗、眩晕恶心、呕吐不止等难以忍受的痛苦。
造成晕机病的因素很多,飞机颠簸、起飞、爬高、下降、着陆、 转弯、心情紧张、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等。
一般正常健康者和有轻微晕机病的人,重坐MD-82以上的现代化 大型客机,都不会发生晕机。 有严重晕机病人,若能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和减轻晕机症状。
1、乘机前的头一天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第二天乘机有 充沛的精力。
2、应在飞机起飞前1小时,至少也要提前半小时口服晕机宁。
3、尽量挑选距发动机较远又靠近窗的座位,能减少噪音和扩大 视野。
4、在空中应昼做一些精力集中的事和活动。如看书、聊天、听 音乐等。
5、保持空间定向是十分重要的。视线要尽放远,看远处的云和 山脉、河。不要看近处的云。
6、一旦发生晕机,在较轻的情况下,仍然不要中断集中精力的 事和定向远眺,如果较重,应该安静、坐稳,最好是你仰卧、 固定头部。
7、防止条件反射。发现左邻右舍的旅客,有迹象要呕吐应立即 离开现场,避开视线。
被毒虫咬了怎么办?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2月 17日 绿野网站(转载) |
被毒蛇咬伤后最关键的是要阻止毒素扩散。在近心侧用绳子扎住咬伤部位,延缓毒液蔓
延;把伤口十字切开,挤出毒液。紧急时可以用嘴吸出毒液,但嘴里不能有伤口。也可
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毒。然后火速到医院救治。尽可能记住毒蛇的种类或把蛇带到医院
,好让医生对症下药。
---毒蝎子
被毒蝎子咬后剧痛,到医院治疗时会做封闭。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碱性肥皂水(别
用香皂)、苏打水、3%氨水、4% 崆饽频惹逑瓷丝冢?玫饩啤⒕凭??邢?尽?梢杂?
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如果有蛇药的话。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可用泡开
的冷茶叶(碱性)敷上。
--- 蜘蛛
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咬后伤口剧痛、出
血、甚至导致神志不清。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越早越好。
---蜈蚣、大蚂蚁
这两种毒也是酸性毒,救治方法与毒蝎子相同。
---蜜蜂
被蜜蜂蛰了救治方法与毒蝎子一样。但蜜蜂蛰人后会把刺留在人体,刺不出、毒不出,
因此必须先把刺拔出来,才能去毒。
---黄蜂
在上述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 境 碱性,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
毒、用 追 抹在伤口上。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野外求救方法 |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5月 02日 户外资料网 | ||
当自己和队伍出现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救助才能脱险时,应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放烟火:燃放烟火是最常见的求救方法。白天用烟,即在燃火上放一些橡胶片、生树叶、苔藓、蕨类植物等,可以生成燃烟,以便通知外界。夜晚用火应在开阔地上,向可能的居民区方向点三堆明火,用火光传达求救信号。 光信号:白天用镜子借助阳光,向可能的居民区或空中的救援飞机反射间断的光信号,光信号可传 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SOS,即三长三短,不断地循环。 现代求救方法:随着时代的展,各种现代求救设备逐渐普及,如信标机、无线电通讯机、卫星电话等设备,如果有条件可以逐步配备这些现代设备。 |
保温与御寒哪个更重要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4月 07日 户外资料网 |
登山露营的人,应具备抗炎热与寒冷的能力,且衣着以宽松者为佳。
由于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充分享受文明所带来的物质满足:天热有了冷气,天冷了有暖气,舒适极了。由于过分的受保护,人们渐渐的丧失与大自然抵抗的能力。准备登山露营的朋友,在平时就要锻炼自己的身体与学习保温的知识,以应上山露营时之所需。
人类所依靠食物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延续生命力。保温的原理,在于维持体内正常的体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的道理。因为穿上衣服后,在人体的四周会形成空气层,这个空气层就是调节体温的来源。
毛制品的衣服保暖性特高,这是因为毛料轻盈柔软而且体积大,穿上后,容易在身体四周形成调节体温的空气层,这层空气层能够防止体温的散失,使身体不受寒,并非毛料发热,使得身体暖和的。毛制品是由毛纤维所构成,具有排水性,所以潮湿了一样可以保暖,即使是被雨淋湿,只要加以拧干,还是不失其保温性。毛制品衣服被雨淋湿的话,应裹在吸水的旧报纸里一起拧干,然后穿上,体温会使得不完全干的衣服干燥。如果你急需穿衣服时而衣服又没有干的话,不妨用上述方法试试看。毛制品衣服是理想的登山服,它不像其它质料的衣服,遇雨后会变成又重又冷的衣服,非但不能御寒,还会因此而受寒,甚至于冻坏。
其次,谈谈再保温的问题。看看下面的数字说明:一毫升的水可以蒸发0.58大卡的热量,所以体重
干的旧报纸是一种多用途的物品。它可以用来生火,也可以用来做为避免包装食品相碰撞的缓冲材料。此外,衣服湿了可以用报纸来揉搓,放在内衣里层,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虽然放在内衣里,会带来很多不方便,尤其在我们活动时会产生沙沙的响声,然而,它仍不失为理想的御寒用品。
唯有根据气温变化而调节空气层的作法,才能保温。晚间或凌晨风大的时候,可以穿衣,感觉寒冷时,就要穿保温的毛衣,如此才能将身体四周的空气层留住,使身体不致受寒。露营时所用的帐篷,所利用的原理亦是如此。雪停时,穿上风衣就可以,雨衣可以换下来了。
年轻人为了显示其修长的身材,喜欢在登山露营时穿着紧绷的衣服。从保温性与灵活性的立场看来,这是很不适合的。最好能穿着宽松的衣服,膝与肘部能够活动自如的最佳。而且,不只穿一件,应该多穿几件,其中最外层的衣服要能够保持空气层;如此就不必担心会受强风的侵袭了。
夏天天气炎热,有人因此穿短裤上山露营,由于长时间的暴露腿与膝部,到了晚上休息时,便会感到异常的疲倦。上半身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微风中或是烈日下行走太久,一样会产生疲倦的感觉。所以,不得不审慎地考虑上山时的穿着。
保温的方法很多,只要能够用心研究,一定会有心得。平时如果能够训练自己少穿衣服,一旦面临困境时,就可以应付了。
治疗抽筋的方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03月 21日 绿野网站(转载) |
1.药物治疗法 :将一些活血、消炎、镇痛的药物,直接擦拭于患处,稍事休息即可。
2.压疗法:如与严寒天穿很多衣服;或患者是女性,而发生部位,刚好在大腿部或腰部以上,不便将衣服脱下;或者将药物擦上,而仍不见好转时,就应该用指压疗法。
(1)局部产生轻微的不适,略带僵直痛,便是抽筋的前兆,此时可将手掌微握,适当的搥击患处,使该部位肌肉放松,然后以手指按摩、清揉,促进其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抽筋也就不治而愈。
(2)如果情形严重,形成局部痉挛、或僵直抽痛时,千万不要强拉,或弯曲其患处,应速以大拇指,慢慢加力,按其压痛点,及压痛点附近的肌肉;接着搥打患部,施行按摩,将其垫高数分钟,施救后,使其静养几分钟,视痊愈之快慢而定,愈后不可再强使力。
春天旅游: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6月 02日 中华行知网 |
怎样在旅行生活中减轻高原反应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6月 01日 中华行知网 |
夏季运动四项注意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5月 30日 绿野转载 |
预防中暑 夏日运动,人容易中暑,此时体温突然急剧升高,又无法通过流汗散热,头痛、头晕、心神不定等症状随之而来,如果湿度较高就更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夏季运动一定要从低运动量、短时间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
合理补水 剧烈运动后冷饮是首选饮料,但过多的冷饮会使机体突然性的内冷外热而失去平衡,影响健康。在出汗后大量喝水也对身体不利,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并引发多种疾病。温的淡盐水是运动后最好的饮料。
适宜运动 夏季受烈日的影响,许多运动项目就不太适宜进行,体育爱好者可顺时知变。比如,以攀登楼梯代替登山,以早晚散步代替跑步等等。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锻炼的同时还有降温作用。
科学降温 锻炼后全身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增加,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以利余热散发,此时如马上洗冷水澡或吹电风扇,毛细血管马上收缩及汗腺遇冷关闭,会使人感到更热不可耐,并易患伤风感冒等疾病。
登山运动危害健康?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5月 09日 健康123 |
瑞士阿劳州立医院的海夫提医生最近组织了12名瑞士登山运动员,在中国境内的希夏邦马峰进行登山活动,最后有4人成功登上海拔8046米的主峰。他在正在瑞
海夫提说,登山运动员只要身处7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大脑里就自然而然地对恶劣环境产生抵御反应,在这样的高度上停留时间过长,将会危害运动员的大脑功能、运动机能、协调能力以及记忆力。
海夫提说,他手头收集的数千例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呼吸肌肉群进行的特殊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呼吸耐力,但是对其在高山上的运动能力却没有明显效果。
此外,海夫提承认,根据他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无法确定经常处于高海拔地方的登山运动员,其大脑功能是否会受到损害。
如何排除运动猝死过程中定时炸弹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30日 京报网-北京现代商报 |
长途旅行如何护脚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30日 江南时报 |
夏季户外运动防晒策略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30日 南国都市报 |
如果皮肤已被晒伤,可利用夜间保养。选择一些具有安抚、镇定及舒缓肌肤促进细胞再生的修护液涂擦,避免用热水清洗和再次曝晒。同时不要抓挠灼伤的肌肤,以免细菌感染和留下疤痕。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是维系人正常新陈代谢的营养素之一,也是皮肤健美的重要因素。外出旅行时,日程紧张,旅途劳累甚至每日三餐也无法按时保证,有时更不在乎饮食的质量。缺少维生系的皮肤会变得干燥、浮肿,暗淡无光,因此在旅行中应多吃新鲜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吃清淡食品,减少皮脂腺分泌,有利于皮肤的卫生。也可随身携带一瓶维生素营养药品,可随时随地补充维生素。
补充水分夏季气温较高,皮肤大量排出水分以调节体温。皮肤缺水会出现萎缩或小皱纹。因此旅游时随时补充水分,有益保持健康,也可擦用具润泽及保湿功效的防晒品。
怎样预防“旅游病”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29日 王顺 |
预防腹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旅途中多喝一些乳酸类饮料,比如酸奶。如果不是发生食物不洁等特殊情况,基本上不
失眠 旅程中会出现失眠,原因之一是初到新地睡眠环境改变、噪音影响、光感和气味变化导致入睡困难。原因之二是过度兴奋、疲劳或者由慢性病引发的不适影响睡眠。克服旅游失眠,首先应保持情绪愉快,尽可能保持平时饮食、起居、睡眠等习惯,每到一处新地方,应尽快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克服生疏感。如果条件允许,出行时最好带上一两件日常陪伴自己睡眠的东西,比如抱枕、布娃娃或者放在枕边的闹钟。
晕车晕船 造成晕车晕船的原因,主要在于车船的直线变速运动、颠簸、摆动或旋转时造成部分神经系统非常敏感的人的身体局部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多见于体质虚弱者,以女性为多。睡眠不足、饮食不当、精神紧张、某种气味的不良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五一”期间,天气渐热,车厢和船舱内开有空调,一般都处于密封状态,会加剧晕车晕船现象。
防治晕车晕船,首先要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饥或过饱,不要喝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晕车晕船时,患者最好平卧休息。如无条件平卧,可将头靠在椅背上,闭目休息,最好能换坐在近窗的位置上,空气清新有利于缓解、减轻症状。同时,可用清凉油或风油精等,涂擦头额部位,或在肚脐上贴上伤湿止痛膏。
高山反应 出游登山时很容易出现高山反应,表现为呕吐、耳鸣、头痛、发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产生幻觉等,也可能产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症状。
预防高山反应,首先登山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作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次攀爬的高度应适当控制,以适应气压降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做到经常性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可做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强化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能力。
《健康时报》 (2005年04月28日 第五版)
郊游时别用溪水洗脸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27日 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 杨学明 |
看着清澈,其实并不干净,可能引发传染病
据香港《明报》近日报道,当地几名登山爱好者由于在登山途中出汗,歇息时用溪水洗脸,几星期后,却出现了间歇性鼻塞和鼻出血。经医生检查发现,原来是溪水中的水蛭钻进鼻中所导致的。医生建议,旅游时切勿在溪水中洗脸、洗澡或游泳,更不要以为它是“天然矿泉水”,可以随便饮用。 春季是出外踏青的好季节,但由此可能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香港登山者所碰到的例子虽然并不常见,却提醒我们,看起来清澈透明的溪水,实际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干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也指出,近年来,由娱乐用水,如游泳池、湖泊、溪流等水体所导致的传染病在逐年增多。 最常见的水源性疾病多数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因此,别小看溪水对健康的影响。它含有大量的无机物、有机物和水中生物,据研究表明,可能传播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病、红眼病、肝炎、霍乱、伤寒和痢疾等。 随着工业的发展,被排放的污染物不断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这也是造成溪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春天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出去玩一定要对溪水提高警惕。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4月26日 第五版)
蛇咬伤的识别及处理办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15日 慧聪网 |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旅途关节扭伤的处理办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06日 中国网 |
春季是登山和徒步旅行的好季节,在旅游途中登山、上下石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走踩空时,可引起膝部和踝部扭伤,若摔倒时手部着地,还可并发腕部扭伤。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或瘀斑,以及关节活动障碍等。不少游客在发生扭伤或挫伤的情况下,往往采取立即走路活动或用力按摩、搓揉等措施,结果适得其反,加重了病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静养受伤部位尽量减少活动,避免负重,抬高患肢(手或脚),以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勿揉搓、按摩或热敷伤处,以免加重出血,使伤处疼痛肿胀加剧;伤肢也不能立即活动,以免加重原有伤情或增加新的损伤。必要时,最好取消当日的行程。
冷敷伤后应尽快进行局部冷敷,以利于血管收缩,减轻出血,减少新陈代谢产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冰敷可每两小时做十五分钟,至肿胀不再继续增加为止。
热敷受伤24小时后内出血已完全停止时可改用热敷,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止痛、组织修复、代谢产物和瘀血的吸收。如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煎汤热敷、浸泡患处,效果会更好。因有些扭伤与骨折、骨裂难以区别,如感到受伤程度较重时,应早去医院诊治。
春季护肤三项注意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04日 大众科技报 |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杨柳吐翠,百花争艳。人的皮肤和世界万物一样从冬眠中醒来,显得生机勃勃。然而,对突然发生的气候变化,刚刚睡醒的皮肤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皮肤问题也随之而来,皮肤的保养就显得比平时更加重要。解放军304医院皮肤科主任邹先彪博士说,春季皮肤护理的关键是三点,即防过敏、防日晒和注重保湿。
防过敏
春天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三五结伴游玩,嘻闹穿行于花丛树林之中。然而,当人们兴高采烈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陶醉在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之中时,各种美丽的花朵所散发出来的花粉也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飘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据邹博士介绍,每年3~6月份,都有许多过敏患者到医院就诊。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主要有:
花粉症
花粉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昆虫传播;二是靠风传播,花粉随空气飘散。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接触到花粉后,就会发生花粉性皮炎,又称花粉症。患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皮疹、全身瘙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甚至出现胸闷、哮喘等症状。也有的人对柳絮、杨花过敏,每到柳絮飘舞,杨花纷飞季节,这些人的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就会红肿、骚痒。
荨麻疹
又称风疹块。有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在吸入花粉、羽毛、空气中飘浮的一些挥发性化学气体后,都可以发病。患者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扁平高起的风团样疹块,所以又叫风疹块。疹块有的苍白,有的发红,而且越起越多,可遍及全身。疹块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有的可能变成慢性荨麻疹,该病可连续发病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急性荨麻疹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导致阻塞、胸闷、严重者可窒息,或因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接触性皮炎
由于患者接触某种物体、主要是植物而引起的皮炎。有许多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对人的皮肤有剌激作用,像漆树、荨麻、除虫菊等。如果无意中接触了这些植物,轻者裸露部位有痒或者灼烧感,局部出现红斑,或有针尖大小的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疼痛,并出现水泡。少数严重者还会有发烧、怕冷、头痛、恶心等症状。这类病如治疗及时,处理得当,一般10天左右就可痊愈。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转成慢性皮炎。
邹博士说,目前对各种过敏症尚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在群花绽放,花粉飘洒的季节,有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少到野外、树下或花丛中去活动,外出时要带上口罩、眼镜等,尽量减少暴露部位,也可提前服一些防过敏的药物,如开瑞坦,西替利嗪等。发生过敏性皮肤疾病后,千万不要自己到药店买药膏涂抹,因为外用药中多数都含有激素,如果用在面部会形成激素性皮炎,患者表现为用药后短期内很快见效,停药后反而加重,长期使用下去形成药物依赖,皮肤会变的粗糙、萎缩,皮疹症状更严重,治疗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斑贴过敏实验,明确致敏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防日晒
春天阳光明媚,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强,海拔每增高1000米,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就增加10%。当人们外出踏青郊游时,户外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往往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诱发日光性皮炎。一般人在日晒数小时至10余小时后,外露的皮肤上会出现脱屑、瘙痒、烧灼感、剌痛和肿胀等症状,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老百姓又叫“桃花癣”。
还有许多人喜欢到野外采集鲜嫩的野菜吃,而有的野菜可诱发和加重日光性皮炎。所以,患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的人外出时应打上伞,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这类物品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经常有户外活动的人,应当注意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但由于春天的阳光不像夏天那么强,不宜使用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因为,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一般比较油腻,透气性也比较差。
注意保湿
皮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直接与外界接触,最易受到春天干燥气候的侵害。特别是我国北方,春天风沙大,空气干燥,易使面部皮肤含水量降低,出现干燥紧缩,局部蜕皮或生出皱纹等现象。因此,春季人们要特别注重皮肤的保湿护理。经常在户外活动、外出旅游者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应戴上遮阳帽,涂上防晒油或润肤剂,以防阳光曝晒。
春季选用的保湿护肤品,应遵循透气、补水、保湿的原则,比冬季用的护肤品油性低一些为好。这样,既不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疏通,又能给皮肤提供营养和保护。水是最好的美容剂,洗脸时宜用冷温水交替,既可祛除颜面油垢,又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腻净嫩。在洗澡或洗脸时,不要过分使用去脂强的洁面、洁肤乳,否则皮肤会失去脂膜的保护而缺乏对外界的抵抗力,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皮肤水分不足,出现皱纹。
春季,人们要注意给机体补充水分,除了白天正常补充水分外,睡前和晨起后最好也要喝一杯水,这样不仅对皮肤保湿有益,还可稀释血液,有益心脑血管健康。此外,新鲜果汁、蔬菜汁、茶水,都是很好的饮料。(张献怀)
春季最易发的四种病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04日 解放日报 |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症状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胸骨后疼痛,患者会大汗淋漓,舌下含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疼痛,有时出现压榨感或沉闷感,这种不适还会放射到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腰。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受损,心电活动会紊乱,易造成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情况,病人会出现突然晕厥或抽搐,提示病情危急,应立即抢救。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常胸痛不明显,这是因为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或因病情来势凶猛,心肌突然大块坏死,不及引起疼痛所致,但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症状。
防治措施
每年三四月是发生心肌梗死的高峰期,因为这段时间天气的温度、湿度的变化都很大。春季多风,风力每增加一级,给人的感觉相当于气温下降2至3℃。寒冷的刺激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会收缩,冠心病患者本来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就有堵塞,血流减少,如血管异常收缩使心肌供血中断的话,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在冷热不定的春季,冠心病患者要注意天气的冷热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特别要注意脚的保暖,因为脚受凉会伤及全身,尤其会危及心脏。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者,如突然出现胸闷、咳嗽、吐白色痰、不能平躺等情况,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幼儿肺炎
主要症状
一般先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着肺部炎症的扩展,因缺氧患者会出现气急、鼻翼扇动和鼻唇区青紫,以及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心窝部吸气时出现凹陷的“三凹”症状。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心跳加快、颜面浮肿,并表现出烦躁不安的症状,可能是病情累及心脏,发生了心力衰竭,需立即抢救。
防治措施
乍暖还寒的初春,幼儿因机体应变能力差,容易受凉感冒。幼儿的呼吸道粘膜免疫球蛋白A分泌少,粘膜较干燥,纤毛运动差,分泌物排出不畅,呼吸道炎症容易向下扩展蔓延至肺部,导致肺炎。
早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免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并发肺炎。孩子患感冒后,如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或婴幼儿发热、咳嗽不明显,而表现为口吐泡沫,面色灰白或青紫,并有憋气、吸吮能力减弱、呛奶等症状时,要及时送医院检查,结合胸部X线检查作出确诊。
一旦患病,要区分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然后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要让患儿安静,避免哭闹而加重缺氧症状。要帮助患儿勤翻身,促进肺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消散。咳嗽时要轻拍患儿背部,以利痰液咳出。患儿要多喝水,进食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康复。
·哮喘
主要症状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主要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壁粘膜肿胀使管腔内粘稠的分泌物增多而不易排出,空气不能顺利呼出。病人形容发病的情形是这样的:喉头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喉咙一痒,咳嗽不止,继而哮喘发作。患者常在夜晚发病,无法平卧。
防治措施
患者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使其对气象要素的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差,早春频频来临的冷空气极易导致平滑肌痉挛而发病。因此在天气温度变化时,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特别是颈部的保暖。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期和缓解稳定期更迭交替,是哮喘的一大特点,专家主张,在急性发作期,解痉和抗炎治疗双管齐下;在缓解期继续抗炎治疗,减少复发机会,哮喘才有望最终治愈。另外,在哮喘易发季节患者要多喝水,多食一些具有下气、化痰、清肺作用的萝卜、丝瓜等蔬菜。进食不要过饱,不吃过甜、过咸的食物。有些水果,如梨、香蕉、枇杷等,有利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压,宜常食。
·肾炎
主要症状
患者一般有高血压、血尿、水肿,严重者有心力衰竭或尿毒症等表现。这种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多发生在幼儿和青少年。
防治措施
春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肾炎患者感冒后,不仅会出现发热、流涕、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而且会引起肾炎复发。肾炎患者感冒后,要注意观察肾脏是否受影响,及时做有关检查。 (许菊芬)
消除旅游疲劳六大秘籍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31日 天府旅游网 |
旅游别忘了“小药箱”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28日 搜狐黑龙江 |
由于异地生活,可能打乱了游人以往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此时,要准备一些助消化、止泻的药物,如酵母片、乳酶生、泻痢停等。
5月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散播的花粉可能会引起过敏表现,轻则可能起皮疹,重者可能诱发哮喘,请准备扑尔敏等抗过敏症的药物。
准备了以上这些药品外,药棉、创可贴、温度计等也别忘了带上,此外,也许您身患一些老毛病,但由于长期坚持用药,这些病被控制得很好,几乎没有什么症状,因此您会想,节日外出的时候就停停药吧,反正没有几天就回来了。但是您是否知道,有些药物是不宜骤然停用的,否则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如有心脏、胃肠、呼吸系统及其他慢性病的人,要在出门前带足自己常用的药品,如旅游期间原有疾病有加重的表现,请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
夏季旅游保持美丽小技巧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14日 绿野转载 |
旅游时不需要画太浓的底妆,想要让自己拥有好脸色,选用能够修饰脸部肤色的彩妆品,用它们来修饰肌肤瑕疵,让肌肤明亮,并做好防晒与隔离的工作。所以,你可以选用集底妆、遮瑕与定妆三项功能于一体的粉妆条,可在最短时间内化好底妆;这种粉条最好还有防晒、隔离紫外线的功能。另外,如果你去的是热带地区,最好选择Oil Free的配方,会让底妆更清爽,持久不脱妆。东方人的五官较不立体,睫毛也比较短,善用睫毛膏来增长睫毛,会让五官变得更加美艳突出。同时,可以将睫毛膏轻轻刷过眉毛,自然立体的眉型立刻出现。
唇彩可说是旅行时最有力的好帮手了,除了能增添双唇光泽外,还可当腮红与眼影使用。一般而言,度假时只需使用淡淡唇彩,让双唇更性感即可。若想有健康的红润脸色,可将适量唇彩点在笑肌上面,向四周推匀,即可画出美美的苹果脸。旅行时难免会出席正式场合,如到高级餐厅用餐或到夜总会看秀,此时需要以正式的彩妆搭配服装,只要在化好底妆后把唇彩当眼影使用,依个人喜好,将唇彩涂在眼睑后,以手指晕染于双眼皮处,或是将唇彩涂满整个眼睑即可。别忘了在画好眼影后,刷上睫毛膏,让眼神更加神秘诱人。
拥有浪漫热带风情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由于距离近、费用低,深受许多美少女的青睐。但是这些热带地区的温热天气容易让彩妆脱落、产生粘腻不适的困扰。清凉如水的质感及持久的妆效是夏日彩妆的最佳选择。如果你不信任唇彩制造出来的眼妆效果,不妨携带含有清凉滋润含水配方的水凝露,滋润眼睑,为眼部彩妆制造动人光彩。
想在旅游时展现你的浪漫风情、绝美容颜吗?记得带上上面为您介绍的几款彩妆圣品,让你轻松拥有美少女的时尚风情。
户外扭伤的急救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14日 阿卓户外运动俱乐部 |
|
扭伤发生48小时内使用冰袋 - 之后冷热交替。
在仍然疼痛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扭伤的肌肉。当疼痛减缓后,开始缓慢地做一些适度的恢复性运动。
具体实施:
一、急性期
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踝扭伤后48小时内,应用冰敷抬高压迫予以警急处理。病患可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此时更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将冰块包上毛巾或者在夏季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冰敷目的在防止内出血持续。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需避免冻伤。 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抬高、冷敷 | |
也可以在关节周围包一层厚棉花,外用绷带包扎,这样可以减轻肿胀。 如果是踝关节扭伤而无医务人员在场处理,可以不脱鞋袜,在鞋上直接扎一8字形绷带。 |
二、亚急性期
此期可开始接受物理治疗,主要为超音波与经皮电刺激治疗,患者居家患部可泡热水,在水中不痛范围内轻轻活动5分钟,随后泡冷水于水中静止一分钟,如此反复冷热交替,唯结束时也是泡热水。平时走路最好穿上护踝。这时可以进行一些药物治疗。伤处可贴膏药或者敷消肿散(芙蓉叶30克、赤小豆10克、芒硝粉3克,研成细末,加蜜或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2-3天换1次)同时还可内服跌打丸。在敷药前可按摩伤处,用双手拇指轻轻揉动,揉动方向是从下至上,这样既能止痛又能消肿。
三、慢性期
可开始小步慢跑,或者活动扭伤部位。最好穿护踝或贴扎再跑,更可练习跑八字,但对踝关节扭伤来说还不能跳。一般而言跳上去没事,下来时很容易再扭到。即使治疗得当,最好也要等六周再渐渐恢复原来运动量。在此之前锻练小腿足外翻肌肉,是确保不再扭到的关键。
不可忽略持续的疼痛,应让疼痛的肌肉得到休息。请勿在48小时内使用膏药贴,因为那样有可能加重症状。具体使用实际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酌情掌握。
1. 当天,每3到4小时进行15分钟冷敷(可以缓解肿胀)。请注意不能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 2. 至少让受损肌肉休息一天。 3. 保持拉伤的肌肉处于抬高的位置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总的来说,当发生运动伤害时,最好要马上处理。处理的原则有五项,简称为P.R.I.C.E.:
保护的目的是不要引发再次伤害,休息是为了减少疼痛、出血、肿胀并防止伤势恶化。压迫及抬高也都有上述的效果。冰敷还能够有止痛的功能。挫伤、瘀青、轻度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经由上面几种方式处理,以及适当的复健治疗,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健康。严重的肌肉拉伤(断裂)、韧带扭伤(断裂)、骨折,则必须由专科医师手术治疗。
户外急救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14日 福州登山俱乐部 |
运动之后五不宜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03日 深圳新闻网 |
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二、不可马上洗浴
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热,此时如洗冷水浴会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如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
三、不应暴饮止渴
剧烈运动后口渴时,有的人就暴饮凉开水或其他饮料,这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这样既降低胃液的杀菌作用,又妨碍对食物的消化。而喝水速度太快也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突然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发生一时性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
四、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为运动后多吃甜食有好处,其实运动后过多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 1大量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 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五、不能饮酒解乏
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此时喝酒会使身体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进入血液,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会比平时更甚。长期如此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溃疡、痴呆症等等疾病。运动后喝啤酒也不好,它会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关节受到很大的刺激,引发炎症。
有毒植物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02日 绿野网站(转载) |
野外活动时,尤其是在山地丛林中行进及寻找食物都要十分小心。因为不仅是野生动物会伤人,植物也能伤人。甚至有些植物触摸就能引起伤害。另外,有些菌类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将导致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下面就介绍一部分有毒植物,请您在野外活动中小心对待。
触摸就有害的植物
有些植物,人一旦与它接触,就会受到严重刺激,引发皮疹。应立即用水冲洗受刺激部位。
毒漆树: 高2
毒栎: 与毒常春藤相似,但树型更小,直生。小叶卵形,三片,掌状复叶,白色浆果。
毒常春藤: 树型更小,茎扭曲缠绕或直生。复叶上着生三小叶,叶形多变,绿色花,白色浆果。
宝石草: 常与毒常春藤伴生。花瓣淡黄色,略带橙红色斑点,种荚爆裂时会射出刺激性汁液。
食用消化性有毒植物
有些植物,食用后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者会使人丧命。所以在野外食用植物要注意辨识。
食用消化性有毒植物,除了一些有毒真菌外,还有很多,如一些树木的根、皮、叶,一些野果、野菜、花卉等。
夺命草: 高约30-
毒芹和水毒芹:它们分布广泛,都属于伞形科植物。具有伞形花序的植物种类很多,而且都密集簇生着许多小花,很难区分。
——毒芹高达
——水毒芹平均高为0.6
伞形科植物还包括大量可食用的种类,但是如果不能绝对肯定无毒,就不要冒险采集,有毒种即便少量食用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毛茛属类: 分布广泛,株高几厘米至
荨麻树: 热带地区广为分布,常依水而生,小型乔木,宽梭形叶片带刺毛,花枝下垂——很像栽培种荨麻。刺激皮肤的刺毛也类似荨麻,但毒害更大。种子毒性也很强。所以千万别去触碰荨麻的刺毛。
我们身边常见的有毒植物
槐树: 路旁常种此树,生食用叶子和果实,会引起肠胃炎。
刺槐: 生食用叶子和果实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水仙: 全株有毒。球根毒性特强,食用会引起头痛、恶心和下痢。
夹竹桃: 树皮和树叶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眼花。
秋海棠: 含有酸味,食用会引起恶心致死。秋海棠类都有毒。
樱草类植物: 根茎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有毒菌类
辨别有毒菌类,唯有一一记住有毒菌类,接受专家的指导,观察颜色、闻闻气味、触摸看看,实际去了解。食用蘑菇要特别注意辨别是否有毒。
民间有一些识别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1、 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
5、 毒蘑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6、 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
7、 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 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
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蘑菇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毒性会减少或减除。
采食蘑菇始终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避开长有白色菌褶,茎基部有菌托(环状附着圈)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
2 避开任何正发生腐败的真菌。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否则扔掉。
不同种类的毒菌,会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泻、极度口渴、盗汗、痉挛、晕眩、失明、体温下降等。
3 误食毒蘑后,应尽快设法排除毒物,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外,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可食性野生植物和菌类比栽培蔬菜营养价值高,但千万不要以身试毒,在分不清有毒没毒的时候最好放弃。
露营如何做好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02日 绿野网站(转载) |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如何做好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你知道吗?以下提供几点要项给大家参考
狂风暴雨与电殛
露营当然是以晴天为佳,但是老天爷什么时候要把洒眼泪下来,实在是件很难预测的事。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先要选择避风处,帐篷周围挖排水沟,准备一些生火用的干木柴,放在帐篷内或用雨布盖好,衣物等用塑料袋装好。
大雨来临时,注意把外帐架好,寝具等用雨布保护好。衣物、鞋袜弄湿了以后,可以晾在树枝上,以木炭火烤之。刮大风时,各类易吹走的物品记得用石头压好,将火熄减,以免火星飞入森林,造成火灾,如果风实在太大,不妨把帐篷收下,等到风停之后再行架上,这种情形以海边为多。
长久住在都市的人,遇到闪电、听到雷声常以为是世界末日,事实上不用紧张,只要不架营在最高地势的山头或光秃秃的地方,危险性就减少了很多。闪电时避免站在高树之下,金属类东西最好丢弃。如果逃避不及,那么就地卧倒也可将危险降至最低。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如何做好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你知道吗?以下提供几点要项给大家参考
防洪
露营多在溪边,下过一场大雨后,山区洪水倾泻而下,可能会淹没溪边营地,因此扎营时应注意洪水流向,沙滩冲积地是扎营佳处,洪水来时也首当其冲,下雨后应采取行动,换个营地,否则会有被洪水冲失的可能。如果夜晚风两来临,沙滩上的营帐最好立即拔营,到附近搭个外帐容纳参加者,稳定士气,架个营火,度过一夜。到溪边或海边露营前,最好收听气象报告如能请教熟悉当地气候、地形的人,以选择适当的露营时间,则是最理想的。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如何做好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你知道吗?以下提供几点要项给大家参考。
防溺与防火
不论在海边或溪边露营,很可能都有游泳的机会。海边露营有警戒线,不要太兴奋而忽略这道防线﹔不大会游泳的人,最好两人一组,并且不要离岸太远,技术好些的人,也该有个保留,不要太逞强,以致游不回岸。
在溪边露营,很可能深潭处处,这时会游泳的人可能纷纷投入水中,嬉水一番,这是犯了大忌。下水前应先试探水的深度,投石或以竹竿试测均可;溪水倾泻而下的深潭处,可能也是漩涡聚集处,不要轻易冒险。溪底石头凹凸不平,游泳时必须注意,以免碰伤了头。
游过瘾了,要上岸时须注意找个水浅的地方,溪边石头较滑,而且石头间常有很大的空隙,万一没站稳,可能也会因此向没水。如果不幸有人溺水,那么先清除他口中的异物,并替他施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并尽快找来懂得医护的人员,不要尽是压他的腹部,从腹部挤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堵塞他的咽喉。救溺时,以竹杆、浮物(木头、木扳、救生圈)或衣服均可,原则上救溺者必须自己站稳岸边,并且严防被溺水者拖下水。
防火方面,除了如前述做好灭火的工作外,切忌在帐篷内点蜡烛,翻倒的蜡烛很容易引起火灾而烧毁帐篷。不得已时,也得用一个平稳的石台插座﹔烟头烟蒂不往干柴上丢,并随时注意汽油煤油等,不可放在帐内,帐内的照明最好使用手电筒或营灯。
当心虫噬
昆虫咬人时,会将病菌带到伤口上,因而人可能感染病。预防的方法是穿若长袖长裤,营区喷洒杀虫剂或点燃蚊香,扎营地点勿选择在湿沼地等。若不幸被咬噬,则须作妥善的处理。毒蜂使用含碱性的肥皂清洗,再以水或冰块冷数患部。假如刺伤部位在四肢,可用止血带或带子扎紧,每隔15分钟松开15秒,以减缓毒素扩散。严重时,注射肾上腺素Epinephrine、抗生素及副肾皮质素(如Prednisolon或Decadron),但此类药剂都有不良副作用,除非患者有生命之危,否则勿轻易使用。预防蜂群攻击只一点,请勿侵犯之,看见蜂窝勿故意挑动,遇单兵蜂出巡时应静立让它离去;遇致围攻时,捡根树枝在头上绕圈旋转,最后往溪谷远方甩去,则蜂群会顺风势飞去。
蚂蝗又称吸血虫,性耐饥,能经一两年不死。常见的蚂蝗有两种,产于水中的称水蚂蝗,又叫水蛭,体形扁长而带墨绿色,背面有黄褐色直纹,最大的约有2寸余长﹔产于干旱的叫做山蚂蝗,体形细小,色灰黑,多栖息在沼泽地带或阴湿的森林中,有的卧伏在草丛中,有的悬垂于树叶上。行人经过,即纷纷掉下,爬上人体,以它特大的胃口,吸足血量,原来寸余长的,可胀大得此手指还粗,这时它会自动的脱落,只要用手压它一压,立即爆破,溅出一滩血水,煞是恐怖。
预防方法是进入山区时,先以酒精、汽油、煤油、肥皂、食盐等涂抹在皮肤及衣裤上,以遏止蚂蝗侵进。通过草丛或森林时,将身体暴露部份如颈、头、手臂及脚等处以雨衣、毛巾、绑腿等掩蔽起来。若蚂蝗咬住你的皮肤,切忌用手抓它,因为这一抓,很可能把它的头扯断,让它留在皮肤内,导致传染病。最好是以手拍动皮肤,或在其身上涂食盐、白糖、石灰,或以香烟、火柴等熏烧之,则自然脱落。蚂蝗脱落后,最好立即挤压伤口,让它流出血水,其数量与被蚂蝗吸去之血量相等。次一步骤,再用胺水、苏打水等清洗,以减轻其痒痛。
蚊蝇蚁通常蚊蝇不能刺透两层衣服,故戴上头罩网、手套、加穿衣服,以及将裤管塞入鞋筒或袜筒内,可以根本断绝它们来犯的机会,而浅色的服装又较深色者,能够给于更佳的保护。蚊虫叮咬后,擦些万金油之类的东西,或将被攻击的部位侵入水中。树枝上常寄居有剌人的蚂蚁,爬树时须格外小心,同时也不可在多蚁之丘或蚂蚁出没的小径附近宿营,万一遭其剌痛,则利用冷水肥皂清洗即可。
人体对高山适应能力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02日 绿野网站(转载) |
高山病
高山病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 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 ,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有:呕吐、耳呜、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 、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意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预防的方法有: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摄氧功能。
高山病的急救方法: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其他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 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运动伤害"成驴友新病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6月 07日 申江服务导报 |
学会早期鉴别脱水并预防脱水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17日 北方网旅游 |
早期“识别脱水”并“预防脱水”是炎热气候条件下至关重要的自我保健问题。“口渴感”固然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其实“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燥、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或劳动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易造成运动伤害。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中暑或休克等热病。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none--><!--advertisement code end-->因此,“预防脱水”,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其次,对易患人群,对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运动、活动的人,应预先给予补充液体。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最新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必要对运动员在运动前、中、后分别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这个补液原则也适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成绩下降、热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下降30%,可能出现热病和运动损伤。为防止脱水对生理机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往往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原则。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补液代用品?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为预防和纠正脱水,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不少人有此经验,饮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觉得身体疲劳、思睡、食欲差等。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份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
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佳得乐运动饮料。每年由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所出资,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和营养学家集聚在一起,专门讨论研究运动饮料中的糖与电解质的浓度与运动生理的关系,研究运动饮料与补充体液有效性的关系,部分观点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官方立场发表公告。我国也有学者参加这方面的研究与会议。根据现有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运动饮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论述,我们强调: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液体。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份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户外佩戴隐形眼镜小常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3月 01日 绿野网站(转载) |
户外活动通常会比较脏,当尘土等小颗粒夹杂在隐形眼镜与眼球之间时,因为眼球转动所产生的摩擦疼痛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烦的事——这种摩擦甚至会造成永久性的眼部疾病。因此,当你确实需要触碰眼球或取下隐形眼镜的时候,请确保你的手指是干净的,如果没有条件用肥皂洗手,至少应该用随身携带的水冲洗一下会接触眼部的几个手指。没有水的时候,即使用隐形眼镜的护理液冲洗一下手指也要比直接接触眼部强。
在户外宿营时,为了避免隐形眼镜在摘戴的时候丢失,最好的办法是将你的肘部支撑在防潮垫上或者睡袋上,再摘下或者戴上隐形眼镜,这样即使是隐形眼镜不小心掉下来,掉在防潮垫或者睡袋上也比掉落在地面上好找得多,而且也比地面干净得多。
一定记得在出发之前准备行囊的时候,带上一瓶旅行装的护理液,如果一时粗心大意忘记携带,将水烧沸以后装在干净的容器里冷却后,可暂时代替护理液。
冬季宿营的时候,为了防止隐形眼镜放在眼镜盒里结成冰,最好的方法是把隐形眼镜盒放在睡袋里,不过为以防万一,建议使用螺旋口的眼镜盒,而不是易拉罐式的隐形眼镜盒。
如果是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一定要另外携带一副框架式的眼镜,否则一旦隐形眼镜丢失麻烦可就大了。此外,美国光学眼镜协会指出,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不利于眼镜的健康,因此,在宿营的时候戴上框架式眼镜更为合适。
危险天气中的防护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7日 山野杂志社 |
闪电 闪电的危险性在于击穿物体和人体,引起火灾,以及所产生的雷声震破人的耳膜。所以应该记住:1)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可以躲在汽车里。2)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3)如果在露天下,应蹲离开孤立的大树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4)当你感觉到电荷时,即,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了,那很可能就是受到了电击,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身保护。5)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头部15—
野外探险如何脱险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7日 户外资料网 |
户外运动时水对身体的作用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绿野转载 |
初秋户外运动美妆手册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绿野转载 |
由于运动的关系,皮肤会出油和出汗,化好的妆会很快脱落,甚至还会造成毛孔堵塞,皮肤还会吸进一些化妆品的不良成分。所以,运动妆要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化妆的重点。
妆前准备
1、洁肤后,用化妆棉蘸取有软化角质功效的化妆水轻擦全脸,借助棉片中的纤维将皮肤上的污垢及多余油脂去除,可以稳固妆容,使之持久。
2、选择适合肤质的润肤霜、营养霜补充水分和滋润皮肤,使皮肤舒展不干燥,做好皮肤的基础保养。
3、记得擦上防晒霜,隔离脏空气与化妆品中铅质与色素。
多款运动妆
活泼轻快健身妆
随着节奏奔放的音乐做健身操,会给人以多姿多彩的感觉。但因其运动量较大,容易出油出汗,着妆的重点应放在眼部和唇部。
眼影:用毛质柔软的眼影刷将米黄、浅棕、淡绿、肉粉等色调,配合柔和的亮彩、闪粉刷满上眼睑,使眼部看起来洁净而明亮。
眼线:如果要画眼线的话,最好选择防水眼线毛和眼线液,以防止因出汗或出油造成脏妆。细细的眼线在眼尾部上扬,别具神采。眼线的色彩也可以大胆尝试,除了常用的黑、咖啡色以外,近年来,紫色、黑绿、深蓝、古铜色等,因新奇而富有动感,也颇受欢迎。
唇膏:选用粉质、不易脱色的防水口红为好。
服装:莱卡质材的健身服、运动棉袜、有氧舞蹈鞋。
轻松随意风筝妆
春天,在宽敞的空地上放风筝,看风筝在空中飞舞,既能开阔视野、放松心情,又能随着风筝跑动,呼吸新鲜空气。但是,肌肤却不可避免地暴露在阳光下。粉底可以省去,最好擦上防晒霜,同时眉毛和唇部适当着色,以显露女孩子活泼娇媚的青春本色。
眉毛:眉色不宜过浓,以咖啡色配铁灰色将眉毛不足部分填满即可。另外,运动中平直或稍稍上扬的眉型给人以丽质天生的感觉。
唇妆:不需要描画唇形,选择接近唇色的唇彩,如浅豆沙、粉红等,在涂润唇膏后,用唇刷均匀涂抹,浓重的色调是风筝妆的大忌。
服装:牛仔裤、夹克衫、帽子、运动鞋、双肩背包等,是放风筝时最常规的服装,尽可能选择颜色鲜亮一些的。
清新靓丽游妆
骑马出游不但能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经常骑马还能使腿部、臀部曲线优美。在踏上愉快的旅途前,千万别忘了略施彩妆,着重五官的效果修饰,选择液体粉底和保湿型蜜粉的底妆,是骑游妆的重点。
底妆:为配合金色的阳光与好心情,选用具有保湿型作用的液体粉底着底色,颜色最好浅一些。在两侧下颌骨、颧骨和鼻侧等部位加上一层深肤色粉,不仅着色均匀、透气性好,还能使脸部立体生动,制造出小脸美人的效果。
另外,根据运动激烈的程度再上一层蜜粉,能使面部保持干爽,看上去更细嫩。骑游妆因其运动量大的关系,容易发生脱妆的现象,所以每隔一二个小时要取出吸油纸和粉补妆。强生吸油蓝膜是不错的选择,在吸取油光的同时还有一些粉质效果,方便又实用。
简洁大方网球妆
打网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运动。因其跑动较大,可以用隔离霜代替粉底或粉蜜;因为随时擦汗,容易引起眉色、眼线的花花绿绿,所以只夹睫毛不刷睫毛膏,略施口红即可。
小结:运动妆越轻薄越合适 化一个合适的运动妆粉底要越薄越好,不妨以液状粉底混和少许保湿乳液或隔离霜,薄薄地涂上肌肤,不但保湿效果佳,妆也较持久;再者,尽量少用粉质产品如腮红、眼影,以免流汗后粉质也随之脱落,如果真要使用,也以膏状产品为宜。
撞伤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户外资料网 |
野外急救盒—13种武器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户外资料网 |
有益于高海拨登山的藏药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户外资料网 |
答:常觉、珍珠七十、坐珠达西、玉宁民阿四种藏药,在海拔8000米左右山区对调养消化道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增加热量,具有其它药物不可比拟的功效。在登山中,由于饮食无法正常保证,探险队员大都患有胃病,常觉对治疗胃病,调理消化系统功能具有极为显著的作用。珍珠七十作为著名藏药,当有头晕、恶心等较为严重的高山反应时,队员都要服用此药。坐珠达西是一种抗水土不服的药物,特别是在尼泊尔境内登山时,对因水质不好而胀肚、呕吐等症状效果很好。在登山时,缺氧首先体现于肝部,加上饮食不正常,饮酒较多,肝脏负担很重,因此,玉宁民阿是探险队主要保肝、胆的药品,藏族虽然生长在世界屋脊上身体都不错,但到海拔6000米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一有高山反应就吃些西药,但在山上的副作用十分明显。而在服用历史悠久的藏成药后,感觉会很好。登山队员们常处在冰雪世界中,寒冷是最大的天敌。服用藏药后,不但热量明显增加,而且睡眠也好多了。另一种藏药堆恰在高山上有抗反应、保护皮肤的独特作用。
藏药中另一重要药物“红景天”又称“高原人参”。它的功效似人参,但又优于人参,即没有人参兴奋作用强而不能久服的副作用。藏医认为红景天有“扶正固本、理气养血、健脑益智、滋补强身”之功能。100%纯天然保健药“西藏红景天胶囊”具有抗缺氧、抗严寒、恢复体能疗效,它已成为西藏登山队和高原运动训练的首选保健药物。
运动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体育锻炼者为对象,来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类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如何适应运动的能力,运动医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训练和竞赛。
90年代以来,西藏藏医学家和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高峰探险队联手,在将藏医药用于体育运动训练与登山探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发烧者最好不要进入高原地区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户外资料网 |
岑维浚说,由高原低氧环境所导致的人体缺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3600万人去高原旅游、登山或从事其他活动,因此,人们进入高原地区后的健康状况成为关注焦点。
令人担忧的是,即将或已经踏上高原地区的不少人对高原病知之甚少,有的对高原病持恐惧态度,有的干脆藐视高原病的存在。对此,岑维浚认为,首先,我们要承认高原病的存在,但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看待高原病,而应该用科学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和应对高原病。
岑维浚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高原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有重感冒、发高烧、急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晚期孕妇以及3岁以下儿童最好不要进入高海拔地区。
他说,人们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之前,应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同时服用抗缺氧药物。下飞机后,最好不要提重物或跑步,进入高海拔地区当天一定要在下榻的宾馆休息,尽量避免会客、宴请和参观等户外活动。
专家建议,如果到了高海拔地区感到身体不适,首先要注意休息和吸氧;在3个小时至4个小时发现病情还未好转,必须立即到就近大医院治疗,千万不要硬扛,否则会加重病情。
远离喧嚣亲近自然 野外探险遭遇意外怎么办?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 |
大好秋色,正是人们远离喧嚣,走近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好时候。在登山旅行中,免不了要在野外宿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王维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醒,选择一块好的宿营地将会使旅行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物资供应,而在选择野外宿营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近水:扎营休息必须选择靠近水源地的地方,如选择溪流、湖潭、河流附近,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是溪流边,因为一旦赶上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2.背风:在野外扎营应当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
3.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将可能有石头等物被刮下,造成危险。
4.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火、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显得更为重要。
5.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是应该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山的北面,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热太闷。
6.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大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
7.环保: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填埋。
■特别提醒
登山探险迷路了怎么办
在野外旅游时若有不慎,常常会迷失方向。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心慌着急,只要冷静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就会在大自然中找到许多识别方向的标志。
1.如果携带有详细地图的话,应先查一查图例,看看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并且找到自己立足处位于地图上的哪一区。在地图上找出迷路前的位置,然后回忆一下曾经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他地理特征。
2.如果没有携带地图和指南针,首先需要考虑能否返回刚才走过的大路。
3.如果找不到可靠的地理特征,可以利用太阳分辨方向。正午时,北半球的太阳在天顶靠南,南半球太阳则在天顶靠北。
4.如果云层厚密,看不到太阳,则可以通过观察树干或岩石上的苔藓来辨别方向。苔藓通常长在背光处,在北半球,朝北或东北面的苔藓较多,在南半球,则朝南或东南面的苔藓较多。
5.可以根据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蚂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6.如果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则可以根据星辰来识别方向:在北半球,北斗七星有助于找到位于正北方的北极星。在南半球,南十字座大致指向南方。
7.如果是在冬天,由于日照的原因,积雪难以融化的部分总是朝向北面。
登山探险意外受伤怎么办
1.被毒蛇咬伤: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黏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3.骨折或脱臼时: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伤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4.外伤出血: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特别情况
如何从沼泽流沙中脱身
外出郊游,不论在高山低地,都可能遇上沼泽和流沙。其中脱险逃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挣扎,应采取仰面平卧式姿势,慢慢移动脱身。
1.行走过程当中一旦发觉双脚下陷,应该立即把身体后倾,轻轻跌躺,并尽量张开双臂以分散体重,增大浮力。不要放下背包或脱下外衣,这些东西可以增加浮力。
2.如果有手杖,可插在身体之下的沙中,也可将手中的水壶、雨伞放在身下。
3.移动身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做一个动作都要缓慢进行,让泥或沙有时间流到四肢下面。快速的移动会使泥或沙之间产生空隙,把身体吸进深处。
4.如有人同行,应躺着不动,等同伴抛绳子、皮带、棍子等过来,让同伴把自己拖出来。自己乱动不但帮助不大,而且会很快精疲力竭。
5.倘只有自己一人,朝天躺下后,应轻轻拨动手脚下面的泥土,用仰泳的姿势慢慢移向硬地。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1.把目的地和预计返回的时间告诉家人和朋友,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将会及时通知救援人员。
2.大致估计一下全部旅程需要多少时间。健康的成年人在野外每小时大约能走4公里,休息的时间不要估算在内。
3.出发前应该致电当地的气象台或有关机构,询问目的地的天气,并穿上合适的衣服。
4.至少应该有四人结伴而行。万一有人受了伤,其中一人可以陪伴伤者,其余二人去找人救助。
5.如果对登山野营的目的地并不熟悉,且缺乏远足的经验,应该找一名当地的导游或参加当地的旅游组织。
■特别用品
1.小刀一把。
2.指南针一个以及野营登山地区最新版本的大比例尺地图一张。
3.结实绳子5至10米。
4.手电筒,要带备用电池。
5.哨子一个,以备遇险发信号联络用。
6.高锰酸钾一小瓶,可以用来消毒,也可以当做助燃剂。
7.急救包一个,内装止泻、止痛、止血、消炎药和捆扎用品等。
8.一个有盖的小平底锅,锅盖可用来反射日光发射求救信号。
认识山中的紧急露宿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户外资料网 |
【一】夜晚山林的可怕: 夜晚山林最令人担心就是--低温及野生动物的侵袭,前者更是尤需注意,根据人的生理现象判断;数天不吃不喝,可能还不至于致人于死,可是一旦身体中心的恒定体温短时间下降至32度以下,那可就危险了!也就是我们常听人说的『失温』(注1)现象,更让人棘手的是当一个人失温时,多半不太容易察觉,往往失去宝贵回温的时间,而且错误的回温动作将使情况更加恶化!这次我也将以事前的预防为着眼点,如想更进一部了解『失温』的信息,可参考台湾山岳第9期『高山失温』一文。至于野生动物的侵袭预防,虽也有发生之可能性,但终究是极少之例子,待有研究者再行补充。
【二】可能发生需山林露宿的原因: 1、 脱队迷途:自行单独行动,脱离团体队伍的掌控。亦有可能坠入山崖、无人发现可救援,或是因体力不支而落单,无法赶上队伍而迷途。 2.、团体的帐蓬因使用不慎而损毁无法使用。 3、事前的帐蓬检查工作未落实,导致到目地的时帐蓬无法搭起使用。 4、其它 就以上来说;以第一项最需注意且容易发生危险,因为只有一人发生事故时,较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引发不幸事故,故以此为探讨重点。
【三】单人落单之应变程序:
※冷静的判断 1、 保持冷静:发现自己迷途落单时,首先镇定住心情,回想来时路,看有无办法回到熟悉的路径,不要离开随身的背包,如为求机动,也请以有把握回至背包处之距离为原则,或是以背包为中心以同心圆方式寻正确路径。拿出地图对方位,判断自己可能应在的位置,对照附近地形、地物,以了解所在的位置,请不要自行乱闯开路,并取出身上的救援器具,如哨子、或大声呼喊同伴看有无响应。 2、 如果无法找到正确路径或无法联络上同伴,就要有独自过夜的最坏打算: 在附近明显处留下记号以利搜寻人员发现并找一个避风避雨的地方准备过夜,如果是冬季上山,保温将是最重要的,保温的基本原则:(1)保持身体干爽(3)利用保暖物保温(3)补充食物热源(4)避免无谓的耗损体力。
※寻找安全遮避处 1、寻找露宿营地时要充份的利用天然地形、地物:如 (1) 冒密的箭竹林里:平常很讨厌钻的地方可能是你保命之地,冒密的箭竹林里有若干挡风的功效,比在空旷处更避风,不要忘了『风寒效应』 (注2)的可怕。 (2) 利用天然石洞或树洞:有天然的树洞或石洞是最好的掩避物,但也请判断是否为野兽的巢穴,以免徒增危险。如天然掩避物较偏远或不易到达也请于空旷处留下能找到你的记号,如叠石或人工物品。 (3) 树林:可以有足够的枯枝可燃烧御寒,但请小心用火安全,而且树林中天然凹洞或倒下的巨木旁都可利用防风。 2、利用现有的装备:平常应养成携带紧急对象的习惯,如: (1) 火源:防水火柴(注3)、蜡蠋、火种 (2) 坚轫的大塑料袋:可充当背包内部防水袋,在紧急时可罩于全身防风、保暖。 (3) 刀具:瑞士刀或一般水果刀,利用刀具可搭设简易遮避处,也可削下粗木上细木枝,帮助生火取暖。 (4) 紧急粮:高热量的食物正是身体保持体温的来源。 (5) 露宿帐:能带的话就带吧!配合睡袋、地布就不怕了。 (6) 瓦斯炉头:如果自身有随身携带轻便瓦斯炉头及瓦斯(注4),心中将安稳许多。
※保温 1、 增加体内热源:安全露宿营地确定后,如有火源可烹煮热食以增加热能,携带的保温瓶也可趁此先装好,寒夜时可饮用取暖。 2、避免体温流失:一般身体热能会因传导、对流、辐射而散失,针对这三项来准备预防之方法。 (1) 传导:换穿干爽的衣物,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冰冷物体,利用睡垫隔开地面,或于地面铺上干的枯枝或箭竹,干的枯枝也可刺激自己不要熟睡。 (2) 对流:避风是最大的考量,高山上的寒风常是致命的因子,所以过夜地点的选择很重要。还有山上夜晚常会吹起强劲的谷风,这是由山谷往山坡上吹,这也是要特别注意的。记得第一次去七彩湖时,在登山口扎营就遇到这种谷风,那声势蛮吓人的,因为在白天完全没有征兆,容易让人忽略。
(3) 幅射:尽量把身体包裹起来,其实我们一般登山人很不屑的达新牌雨衣在此时可是比透气的GORE-TEX好用,因为它的不透气特性,让更多的热能保存于体内。忘了在哪一份资料看过有一种叫蒸气隔绝层穿衣法;其方法为把不透气雨衣穿于保暖层衣物里(当然最外层最好加穿挡风衣)再利用其不透气性隔绝大部份体温的留失,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使用于非艰难情况,会很闷热、很不舒服。
3、利用外部热源:虽然在山上不鼓励生火取暖,可是一旦面临失温的危险,升营火还是有其必要性。最好学一学简单的生火技术并利用已干枯掉落的树枝生火。生的及潮湿的木头很难生火,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作为求救讯号,松树的树枝因含有松脂较易燃烧。在夜间生火过夜有温暖、镇定心情、预防野生动物侵扰的效果,唯应注意用火的安全。
4、 缺乏装备情况下之保温范例: (1) 利用一个大塑料袋套住全身并留通风口,蹲坐于铺有隔绝物之地面,再利用蜡烛一只点燃保持胸口处附近的体温,因为塑料袋内的半密闭空间可保留大部份蜡烛的热能,请保持头脑清醒以应付临时状况,切不可熟睡,否则极容易造成失温现象而不自觉。其使用要领为1.一个够大的塑料袋(也可兼当背包内层防水袋)2.保持通风并控制蜡烛的热量。 (2) 空的大背包亦可利用,在紧急情况下套住腿部,或是底层拉炼拉开套住身体都可当作临时的保温物品。 (3)湿的衣物不管再多件,过夜时一定要换下,穿再多件湿衣,不如一件干的衣物,切记!穿湿衣还不如不穿。 (4)如果在野外你只有一件内衣和外套,可捡拾干的树叶充填于内衣和外套之间作临时性的保暖层,切记!一定要干的树叶。 (5)两人以上受困野外,可先寻找可避雨的地点,再利用彼此的体温取暖。 (6)随身携带一张长3M,宽2M的坚轫塑料布、数条够结实的细绳及简易刀具一只。有这三样东西,利用地形地物搭造一个临时遮雨点,将大大提高存活率,全身湿透是很难熬过高山夜晚的低温环境。保持身体干燥比什么都重要!
※求救 经过千辛万苦撑过一个高山夜晚的低温露宿,想必你决不会再想多待几晚,赶紧求救,脱离苦难的生活! (1)有手机或无线电当然是赶紧利用白天确认自己的大概位置后,向外求援,这时也是考验你的定位本事的时候,先进的仪器GPS + 附台湾标示坐标的地图让你更方便!如果没有,平常上山就该多练习指北针定位方法,有备无患,多多用功吧! (3) 利用哨子:低音哨传的远,高音哨较可穿透风声、雨声,可以的话,两种都带齐吧! (4)利用镜子:天气好时效果较佳,当然啦!不一定要用镜子,凡举锅子、刀面、钢杯,皆可试试! (5)利用烟:升起营火后,加入湿的薪材可制造烟雾效果、想要一次大量的冒出,拿湿衣物稍加覆盖再拿起。 (6)有空中救援时得找一空旷处,拿出醒目的人工物品并排列出适当范围,较易被发现 (7)如果有体能有信心可找回原路,别忘了于附近留下求救及前往方向的记号,也方便搜救人员能搜寻。 (8)切记!切记!与其盲无目地的乱闯找路,还不如控制粮食饮水,保体力,发出适当求救讯息后,原地待援。
※自制求生盒 依自己的登山需要作一个求生盒吧!虽然都用不到最好,一旦需要时你会很感激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我的范例(参考用):这是我爬两天以上的山必带的东西。内容有 (1)底片装的药品:止痛药x4、感冒药x4、拉肚子药x2。 (2)蜡烛一根:市面上有一种拜拜用粗的,可裁半携带。 (3)吸管一根:缺水时,石缝中、小洼沟都不好放过。 (4)护膝一个:自从上次南二因膝盖痛撤退后,我就加上去这个。 (5)鞋带数条:鞋带断了可换;接起来后也可充当紧急绳用,绑帐蓬、雨布。 (6)针线包:修补东西用。 (7)美工刀一把 (8)暖暖包X2:紧急时,搓搓贴胸前取暖用。 (9)哨子:高低音各一。 (10)防水火祡:装满一个底片的量。 (11)打火机:没湿的打火机还是比火柴好使用。 (12)护理随身包:屈臣氏买的,有碘酒棉片X2、伤口护理棉片X2、OK绷数个。 (13)十元雨衣:临时雨具或分割搭遮雨蓬用。 每个人都可想想!还有什么好用的小东西。
※ 结论
本文所要探讨者,乃单人于山中野外遭遇情况需紧急露宿时,如何在缺乏足够装备下,安然渡过第一个夜晚,以便次日利用白天时机想办法脱困为着眼。当然其它的突发情况还是有很多要补充说明的,就留给其它有经验者再叙。本文内容皆为笔者就自个的登山经验及阅读相关信息提出给大家参考,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不吝于指正,也希望每个爱山的人都能多多充实自己的野外技能,在真正遇到危机时能运用智能、化险为夷,此乃我衷心所期盼。
注1:指的是身体中心温度下降到某一个足以影响体内器官正常工作的温度,严重的话其死亡率相当高,而且如果发生在交通、医疗缺乏的高山更是危险,值得每位登山者注意。
注2:一般来说身体的热量损失跟身体周围的温度有关外,也和附近空气流动速率有关,当越大的风吹袭人体时,其损失的热量将越多。 注3:不用去买价昂的现成防水火柴,自行拿融化的蜡烛液沾于一般火柴的点火处,待干后收于底片盒内,并撕两片点火磷片置于内待用。 注4:小型的点火瓦斯炉头已渐渐普及,建议自行随身携带轻便炉头及小瓶瓦斯罐各一作为个人用炉。不管要煮食或生火,效率较高。瑞典的PRIMUS、日制的SNOWPEAK都有相关产品可选购,不过别忘了携带轻便的挡风板。
户外水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中国户外资料网 |
沙漠探险活命手册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6日 科学探索杂志 |
⑴【预先准备、基本装备】
准备的地图,精度一定要好的,1:200000或者1:300000比例的地图就可以了,带着指南针。现在,条件好一点,买一个卫星定位仪(GPS),定位精确到10米就可以了。导航、记录航线就有了保证,徒步就不成问题了。
新疆维吾尔族有一个谚语就是:“一个乞丐,也要有一匹毛驴。”意思就是,乞丐再穷,也要有一匹毛驴。如果连毛驴都没有,那就死定了,就不用说去探险了。同时,还要带上二、三十公斤的水,另外还要一件皮大衣。毛驴的作用就是帮助驮一些水、干粮之类的东西。因而,借助机械等外力是很重要的。
沙漠温差很大,以10月、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0摄氏度上下,夜晚则可降至摄氏零度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最难忍的皮肤灼伤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预防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副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一个大号水壶、一筒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的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去沙漠,一定要穿上大而厚的鞋,如靴子之类的。不要一时贪凉快,或者觉得穿厚鞋焐脚,难受。脚的温度就是人的体温。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6摄氏度左右,外面沙漠的温度,一般白天达到摄氏50多度,不穿厚鞋,如光脚或者穿平底凉鞋,皮肤可能会被烫起泡,甚至会引起化脓感染。
⑵【如何躲避沙暴】
一般要去沙漠,不要在春季和夏季去。从三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五月份,沙漠的气候变化可谓瞬息万变。风很大,特别是沙暴,容易迷途并危及生命。沙暴到来得异常迅猛,当感觉到好像有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时,仅在几秒钟之内,天地就变成了黄色,裹着沙尘的狂风铺天盖地,一切能抓走的东西它都要抓走,而且闪电般地抓得无影无踪。打在人身上的沙子就像砂纸一样打磨着每一寸皮肤。
沙暴真是很可怕的东西。一场沙暴过后,大难不死。抬头一看,所有的景观全部改变了,很容易迷路。一次,当地石油勘探公司的宿营车被沙暴困在沙漠里一整周。车与车之间联系不上,人们都不敢出来,一出来就被沙暴给吹跑了。大家困在里面,好容易沙暴停了。人们打开车门一看:嗬!沙子都已经埋到车轮上。车轮还有1米多高哩!。可见,沙暴的确十分可怕。沙暴的可怕,早已经记载在古人的资料里了。过了这么多年,沙暴同样也叫拥有现代化手段的现代人害怕。沙暴来的时候,首先,天边涌来了黑黑的云,慢慢地,它就向你所在的方向逼近,探险队感到不对,就要从马上下来,用毡子把自己全身包起来,最好躲在骆驼的身边。
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险。骆驼比较有经验,它就随着沙子的埋伏不断地抖动。这样,就不至于被沙子埋了。人也要随着动一动,这样也就不会被沙子埋了;同时,也不会被沙暴吹跑。余纯顺就是遇到沙暴,偏离了自己的航线,没有找到预先埋好的各种给养,最后不幸脱水而死。
⑶【如何对付高温】
沙漠里的沙暴,夏天也有。但夏天最大的危险是高温。沙漠里人脱水速度之快,根本是你无法想象的。并不是渴了,你才想起喝水。等你真正感到口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能喝水了,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了。一进沙漠,你就要不停地喝水,够喝就行了。哪怕你不觉得口渴,哪怕你不想喝,只要你一小口一小口的喝,就可以了。另外,还要记得带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要随身备足饮用水,并与骆驼建立良好的关系,骆驼是你在沙漠中最可信赖的朋友。
⑷【如何与骆驼相处】
骑骆驼时,要防止骆驼站起来和卧倒时将人甩下,在这时要抱紧驼鞍或驼峰。平时不要靠近骆驼的后脚和头部,以防它踢人和用嘴喷人。骆驼虽然温顺,但受惊后却很危险,要防止突然的响声如突然的喊叫和刺目的颜色、突然打开色彩艳丽的自动伞等,会剌激骆驼。长途骑骆驼不要绷着劲,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步行一段。
⑸【如何对付草蜱子】
夏天,沙漠会出一种非常可怕的小生物。我们叫它草蜱子。那个东西的嗅觉非常敏捷。人往哪 里一站,它闻到人身上的味道,就会从四面八方爬了过来,一个劲地向人的身边凑。本来,它的身体只有绿豆那么大,暗红色的。等它吸完血之后,身体就会膨胀5-6倍。它的嘴就像锯子一样,把人的皮肤切开,整个脑袋伸进皮肤里吸血。吸一次,它就可以好几年不用再吸血了。而且,它在吸血的时候,同时也分泌一种使人麻醉的东西,这样人根本没有什么感觉。等到有人发现另一个人的头上满是大包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虫子已经吸了好久的血了。所以,对付这种虫子,要做好防护。衣服之间最好不要有什么空隙,衣裤之间要连得很紧,像石油工人经常穿的连裆裤最好。
发现虫子的时候,也不要着急。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因为,它的整个头部都埋在人的皮肤里,就是把它拽出来,也只是把它的身子拽了出来,它的头部还在人的皮肤里。它就烂了,会感染人的皮肤。这样,你可以点一支烟,用烟头烫它的屁股。它怕烫,就会钻出来了。或者用手拍打被这个虫子吸血的皮肤的附近的地方,这样,虫子受不了震动,也会钻出来。
⑹【夜行晓宿】
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取决于三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周围的温度,活动量及饮水的储存量。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三倍。如果人们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便随之增加了。专家们有一句警语:“不要与沙漠对着干,而要去适应它。”
有一个英国飞行员,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后,在11天内步行了224公里而获救,秘诀就在于“夜行晓宿”。如果在白天行走他所带的水是绝对不够的。
⑺【沙漠里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专家不仅教给人们如何保存体内水份的方法,还教给人们如何在表面上看来滴水不存的地方找地下水源,许多从沙漠死里逃生的人发现,形形色色的仙人掌恰恰是天然的水库。一名美国飞行员脱险后讲述道:“对众多的仙人掌类植物品尝后,我发现一种瓶状的仙人掌含水量最为丰富,只需挤压一下就能畅饮一顿。”在沙漠中有一种仙人掌据说一次可以挤出4升水。许多人恰恰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失之交臂,活活地渴死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血,昆虫的汁液都可以用来止渴。
另外,沙漠里的水,也不要随便喝。矿化度非常的高,又苦又咸的,非常糟糕。塔里木盆地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干旱。来了洪水之后,一些水洼子就会储存一些水。但是,这些水很脏,有一些动物在里面喝水或者洗澡之类的。最好带上净水过滤器。或者带上过滤的药片。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或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2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目前,军队里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1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1升水中滴入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饮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⑻【如何对付沙漠里的动物】
不要随便招惹野生动物,比如野猪、狼等。平时,你不去主动袭击它,它也不会攻击你。但是,一旦把它惹火了,它就非得和你拼命不可。另外,沙漠里的一些小动物,诸如野兔等,也不要打它吃。因为,这些动物身上往往有很多病菌。吃了之后,就很难保安全。不要在很热的时候,图一时的痛快,脱了衣服就往水里跳,湖里也许有很多危险的东西。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1)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2月 10日 绿野网站(转载) |
一 野外急救盒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盒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铝或不锈钢制的饭盒-不仅是包装,也可作为炊具。盒盖内面也是发信号的反光板
薄而结实的塑料布-用于保持体温、防止热量过快散失,隔潮或作为蓬布
防水火柴-火种一定要保存好,可用胶卷盒来密封
大蜡烛-照明、生火、增加温暖
多用途小刀-还用说吗?
指南针
小哨-用于求救
一小袋盐、糖果、复合维生素
胶布-补丁或紧急绷带、除刺
针线包-挑去异物补衣
二 水泡的防治
远足的你肯定有过长途跋涉后脚被磨破,长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耐的经历。现在让这种痛苦的感觉彻底离开你:
预防: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线袜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如有条件,可以到商店里买一瓶防止起泡的喷雾剂(主要减轻摩擦作用)
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表面刺个洞,从上放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
三 中暑的防治
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
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
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赶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四 热昏厥的防治
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
热昏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五 如何应付蛇咬伤
在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六 如何应付蜂蛰
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七 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短绑腿可防止雨水从裤管滑进登山靴内部。
雨中记录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胶袋包装笔记本以防水。市面上有卖一种笔记本,可防止纸张因水浸湿或墨水量开。
千万记住,湿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肤远较贴着湿冷棉布的皮肤为保温。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折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2)
八 常见地形
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後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十、交错山棱:幼年河谷中,遇河流成弯曲形,两岸的棱线便会互向凹处突出,形成竖锯状,突出的棱线,倾斜缓和,凹入的棱线,倾斜较陡,等高线表示凸出的棱线,离河岸稍远处向下弯入,反之,表示凹入的山棱,接近河岸向下弯出。
十一、悬崖:为一高峻而近於垂直的岩石面,多由侵蚀和断层两大作用所形成;内陆及海岸皆有,等高线表示壁立处,可以有许多等高线重合一起,但也有以特殊符号表示。
九 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
三、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於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
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万分之一地图表示坡度、实际距离与地图的关系坡度实际垂直距离(公尺)地图显示距离(公厘)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200.745°200.4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於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於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於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3)
十 水源寻找
如果有朝一日,当你置身於崇山峻岭之巅,整**梭於广阔的森林里,而食水用尽口渴难受,且前是林海,后无水源,你如何冯你的智慧去获得所需之水份?相信大家可能均无此经验,但如身历其境的话,你是否立刻能找到水源?
何处是水源?
除非你身在大沙漠,否则水源寻找很容易,而植物代用水亦遍地皆是,只要你对植物有深切认识,敏锐辨别与观察力,都是捶手可得。首先谈谈普通水源:
1、地下水: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2、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
3、若逢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时,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其采集方法於后:
水树: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 ,即有水流出。但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时已黄昏始能得水。
水藤:分布於
仙人掌:各种仙人掌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棕榄:此法收集较费时,砍倒树干,割去顶端,斜放地上,用容器在根部盛接,每八小时去茎一段,一日约可得五至八cc之水。
竹:如粗大之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成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椰子:未成熟之小椰子可食,成熟之椰子果,其汁液解渴清凉无比。可治便秘消化不良诸症。
野丝瓜:将茎与根部切断,以容器纳入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约可得五至六cc之水。
4、另个亦可利用动物之指引而获水,因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其次也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普遍监别法是吐口唾液水面,如迅速散开则可饮,若能聚不散,其水必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常用消毒法:
1、煮沸法。
2、碘酒消毒法:以药箱中碘酒以1000cc加入8.2%之比例即可。
3、药片消毒:普通急救箱中应具备此类药品,1000cc水中加入二片饮水消毒片。
十一 水与生命
水的功能包含1、输送血液,2、排除废弃物,3、身体的含水份太低,肾功能会被破坏,4、消化与代谢系统,流汗的目地是调节体温维持身体恒温,呼吸是维持肺部的湿润,单天每人每公斤重约1.5至2公升的水,亦即常人每天消耗3至4公升的水,睡前用餐多喝水帮助消化。
单天每人的水份流失量约3至6公升,1至2公升是尿液…,但腹泻则会有
若水份补充不足会有轻微的头痛与开始疲倦,若未能补充仅
人体脱水症状
1、轻微:黏膜乾燥,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尿液深黄色
2、中度:黏膜相当乾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尿液暗黄色。
3、重度:黏膜如纸般相当乾燥,口渴,昏睡,脉搏速度加快但弱,呼吸急促,无尿液与泪水,休克皮肤苍白。冷水的吸收程度较温水高,当上坡流汗量恨很高须随时补充,主要看尿液的色泽。
一般的登山运动消耗水份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每15分钟,即使空胃蠕动慢,若提高6~8 的糖类(尤其是glucose,sucroseormaltodextrin)一样能提供热能与改善身体状况。
电解质如钠、钾会随流汗流失,可以饮用运动饮料不补充,维持体内平衡,当然盐类有此功能但不能吃太多,某些饮料不适合饮用,如:酒类:会强迫细胞释出水份,咖啡是利尿,果汁太甜。
一般可以用
防止脱水方法:
每日清晨饮用约0,
根据1994年12月份的Backoacker杂志的一篇有关於EnergyBar的评比,从17种的energybar的分析价钱、Weight、Carories、carbos、protein、fat、Favorsand味道它们认为Snickers的评价最好,也便宜。
营养师的建议你如果背负
当一个人健行初期的20~30分钟,体内的存於肌肉的肝醣开始提供需要的能量,当然血液的血醣部份助益,当你的肝醣质下降,血液的homorone开始转变,insulin下降,epinephrine上升,此时开始燃烧脂肪,增加热能,90分钟後,血醣和脂肪从主要的贡献者转为喝6~7%的碳水化合物饮料,是比高浓度的糖水佳,此牵涉渗透压与胃能接受的程度,引起胃cramp、反胃、作呕。
夏天,一般健行者每日流失的水份近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4)
十二 如何睡的舒服
不论你是使用新购的睡袋是相当的膨松与舒适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经百战的睡袋如何让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务,牢记:睡袋不会自行加温或加热,它只是减缓或降低身体的热量释出,最好的方式是身体储存更多的热能。
外界环境的因素会影响睡觉的舒适度
远离不良环境:帐篷座落於舒适的位置可以增加约30度的温度,营地不要选择於溪底,因为此处是冷空气聚集处,且不要扎营於山脊棱线,选择背风面或森林处或是运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睡袋的蓬松度:新的睡袋因受到挤压於睡袋套内久,初期的蓬松度与隔热使用时会稍差较不暖,最好是搭好帐篷就摊开睡袋让它蓬松,当然时间誉久愈好睡垫的
材质:每种睡垫的隔热系数均不同,它可以隔绝睡袋底层释出的热。能,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睡垫,如雪期最好选用全长含概驱体且实心的睡垫或是自动充气的睡垫,然後将背包,主绳或其它物品置於脚下。
完整防水性:任何潮湿的睡垫都会让人受不了且不舒服,若没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当帐篷泡水,湿的物品可置於内,外帐之间或内帐角落远离睡袋,恶劣天候,内帐会聚集水滴,所以帐篷的窗户须微开细缝让帐篷通风,当雨过天晴就须取出并晒睡袋,若是雪期则直接摊在帐篷内。穿足够衣物:高山向导曾说如果你睡觉不完全穿上全携带的衣服,代表你带太多衣服.最好带一顶帽子因为身体的热能有一半是从头部消散。
饱食: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称空油库,睡前吃些高热量实物,同时充足的水份是对人体的代谢功能相当重要,当你感到疲累,睡觉时被渴醒,或当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数约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黄色代表身体依然呈脱水状态,
暖身:睡袋不会维持与制造热能,不要到营地就马上钻到睡袋内,太累与太冷的身体是无用的,吃好与足够的晚餐与热饮,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阵,以不流汗为标准将身体暖和入睡才舒服不论使用何种睡袋於潮湿的环境依然会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个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将身体的水蒸气向外透气,即使帐篷内凝聚少许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适,但塑胶制品不会透气造成睡袋潮湿,一般睡袋的头部会较脏,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洁剂或专用的羽毛清洁剂,清洗过程不能有清洁剂残留於睡袋须清洗乾静,使用洗衣机的步骤繁复不建议使用,拧乾後须晾晒数日才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须不停的拍打不能让它聚成块状,活动结束,睡袋须马上吊著风乾,不要长期置於睡袋套内,会把羽毛或纤维挤压变形,最好置於一个大型袋内或衣柜内,尽量不要乾洗羽毛睡袋会将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除非送专门店。
十三 露宿
露宿是一种相当轻便且不太需要太多物资器材的过夜方式,通常分为有计划与遇到突发状况,一些攀登者运用近似斯巴达方式露宿,期望运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前进达到目标,而无计划遇到突发状况必须露宿是相当不舒服,可能受伤,恶劣天候或迷路,一般攀岩者采取的露宿方式是会周密规划携带足够的器材,粮食与衣物,即使未按计划的紧急露宿亦可安然渡过,运用露宿袋或简便的帐篷。
万一遇到突发紧急露宿可以运用掏空背包,将背包套入下半身而雨衣裹住其余部份,低海拔尚可接受露宿,因为它可以生火煮一些热饮会比较舒服且衣物无须带太多,但大部份的露宿就不会如此舒服,攀岩的露宿须固定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器材的稳定性,然後才脱掉湿靴子,换穿干袜子,干衣物,或不要让雪停留于身体,随时拍落雪,松开皮带或认何会阻碍身体气血循环的皮带,再穿上足够的衣物,至于多少衣物才算足够,尚无定论,它视你自身的野外经验,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营地的选择最好远离水源地,草原,步道与其它露营者,选择的营地最好有些倾斜如此易排水不需挖排水沟,远离水源地(湖边、溪旁...等)至少
十四 扎营须知
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不需要挖排水沟、石头、树干可替代营钉,最好找树林遮风的营地。
不要太匆促决定
使用营柱不要急就章,想要最短时间完成搭盖,有时会造成营柱的龟裂或金属环的松脱,最好携带一截
登山靴不可穿进帐篷,靴底的烂泥或小石粒会污染与磨损底层进入内帐须脱雨衣与湿衣物避免弄湿其他物品,尤其是睡袋,须保持内部的乾燥遇到行为恶劣的人,日後拒绝同住。
帐篷折叠收拾前,先晒乾後再擦拭乾净,雪期时,可利用雪块擦拭乾净,不要弄脏睡袋,或将帐篷倒置晒乾与擦拭乾净才收。
帐篷内的照明系统,可携带蜡烛,此质轻携带方便,不过目前以瓦斯灯为主流。
携带细麻绳可系住帐篷两端,挂湿衣物并风乾之,当你离开帐篷一整天,最好将睡袋摊开於睡垫让太阳晒一阵。
燃料油、主绳等攀登器材可置於帐篷角落。
避免帐篷内炊事,帐篷对火的抵抗力相当脆弱,尤其是内部充满易燃品,如夹克、睡袋...等,最好是在内外帐间炊事,或使用一块6x6寸的三夹板垫底,所有的门窗须完全打开通风,避免湿气汇聚於内帐内壁并要预热期间防止火焰无法控制,帐篷内炊事期间严禁有人睡觉或打困,睡袋须收好,避免水淹帐篷....等不幸事件发生,禁用煤油炉,它会有刺鼻的味道,同时关火须将炉具移出帐篷外,避免内帐充满刺激另人窒息的味道。
勿遗漏物品
营地建设後,不需使用的物品再装入帐篷套内,营柱接头松动须利用胶布贴紧,若帐篷遗失某部份会使帐蓬无法结合。
平日保养善後
活动结束後,最好马上清洗,如果天候不允许,也要取出擦拭一次,晾乾,平日尽量吊挂於通风处,不要密封,如此使用时,不会感到霉味。
若想於山区有个好梦即使恶劣天候不会有任何问题,平日最好一些接缝点,如角落,营柱接合点...等,并强化之。
营钉
不同的厂商对营钉有度同的设计,从六到八寸,T型,I型或半月型,甚至螺旋状的营钉,针对硬地,岩地或雪地,当然营地附近的树干或树枝,树根易可为营钉。
宿营期间,背包要关紧避免小型动物盗粮,入夜後,背包套须使用,即使晴朗的天气,露水依然会沾湿背包,雪期,可用背包作为雪洞的门,若躜行或爬行於树林,灌木林,装填背包调低重心较适合,宿营可将空背包置於脚下套於睡袋外,绝缘於寒冷的地表改进睡觉的温度回来必须将背包清理乾净,若太脏可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背包再置於阴凉处风乾,但避免曝晒太久,因为紫外线会伤害尼龙布健行过程依然要注意基本的保养,背包被划破就要即时缝补,要选用较粗的针线是专门缝补椅垫的针具,须缝牢,尼龙线可用火烤断。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5)
十五 野营常识
你是否也想调整一下,那公式化的的上班生活,然后利用假曰投入大自然呢?而投入大自然最简易的方式就是露营,何况露营生活,可以远离烦嚣的都市,还可以改变一下单调而乏味的休息,当假曰后,你将又有一股新生活的冲动。
露营是什么?露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往昔露营活动,最常见於童子军运动及军队活动上的名词,而一般则是指野外,大自然中,以停宿为中心的自由活动方式称为露营,但它仍有许多的形式与方法,非千篇一律,甚者,大如军队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营,都可以广泛的被认定为露营。
露营很有趣,但安全是第一要素,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2.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3.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4.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5.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6.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快速"安家"
当我们选择好营地,准备宿营时,应首先搭建公用帐篷。在营地的下风处首先搭好炊事帐篷,建好炉灶,烧上一锅水,然后再依次向上风处搭建用于存放公用装备的仓库帐篷和平共处各自的宿营帐篷。当整个营地的帐篷搭建好时,烧的水已开锅,可以马上饮用并开始做饭。另外,千万别忘了,在下风处,远离水源的地方再搭上一个简易厕所,以免用时着急难堪。
野外厕所
参加野外活动时,经常会在野外露营,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搭建营地的同时,建一个简易的野外厕所是极为必要的。野外厕所应选择在营地的下风处,地点要比营地稍低一些,并应远离河流(至少
十六 雪地攀登装备
一、冰斧:选择冰斧的长度是手持著冰斧,手臂垂直,斧尖与脚踝同齐的高度即可。
冰斧绳带长度最好能制作两个绳环,一个是手腕绳环,另一个是扣安全吊带的绳环,此攀登过程不易遗失冰斧且多一个确保支点。
二、冰爪:早期的带式冰爪穿、脱相当麻烦且捆绑费时,目前最新的冰爪是快扣式冰爪,此型穿、脱相当简便,穿著冰爪必须谨慎捆绑牢固,避免行进过程冰爪脱落,造成危险,冰爪之爪尖不可太锐利更不能拿去磨利,台湾雪地较潮湿,冰爪走路时容易因鞋底与冰爪间积雪而跌倒,此时可用冰斧轻敲冰爪让积雪掉落,或是冰爪底部加装排雪板,不让软雪易附著於冰爪。
三、安全吊带:安全吊带购买时,最好选择合身後再大一号的尺寸,因为雪地攀登至少会穿三至四件的裤子。
四、勾环:每人准备一个保险型钩环和三个左右无保险型钩环。
安全环:利用一个无保险型钩环系一条普鲁士绳环,绳环结为双渔人结,绳长不得超过膝盖,并系紧於安全吊带腰侧。D型环:携带一个无保险之D型环达到方便救援架设滑轮目地。
五、掣动器:掣动器又称下降器选择时不能太小,以宽口的8字环较好。
六、攀升器:攀升器是架设於主绳,攀升器只能往前推不能往後推,是绳队往高处攀登的利器,攀升器须用普鲁士绳紧系於使用者之安全吊带,但绳长不得超过膝盖。
七、普鲁士绳环:每人须准备两条约
十七 雪地服装
完整的雪地装备与选择适合的雪地装备对雪地攀登者而言,是非常重要,选择错误装备或是少了任何一项,则会对雪地中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失去一条宝贵的生命,基本的雪地装备分为雪地服装与雪地攀登装备。
一、风雪衣裤:雪地活动必备是最外层的服装,具抗风防雪的功能,最佳的材质为GORE TEX,无论买何种型式上衣须附有帽子以保护头部,吊带式雪裤是最能防范跌倒时与冰雪从裤腰跑入裤子内层。
二、御寒外套:羽毛大衣或Pile材质外套为佳。
三、里层:衬衫或毛线衣,毛线衣以宽松高领为佳且适合晚上睡觉穿著。
四、最内层:内衣裤以P.P.材质较为保暖。
五、换洗衣服:以两至三套衣物具行动及备用衣服,衣服不须带太多,若衣服长时间穿著衣服内层会残留皮肤脱落的角质层而失去保暖作用。
六、袜子:穿著两双,以短而厚为宜。
七、鞋垫:晚上睡觉可将湿鞋垫置入睡袋或羽毛衣内烘乾避免隔天早上穿上湿的鞋垫,避免攀登期间冻伤脚趾。
九、登山鞋:鞋底须选择较厚的底层,鞋子不穿时须置入防潮的袋子并放进帐蓬内,以避免潮湿,此外,长时间的海外远征,鞋子最好换新,因为长时间不穿鞋面容易氧化造成危险,雪地最好使用双重靴。
十、绑腿:先穿绑腿再穿上风雪外裤,不仅可提高约摄氏5度的保温效果。在行动时也可避免鞋套被树枝勾到,并防上雪掉绑腿内。
十一、帽子:帽子穿著有三层,里层为头罩,保护皮肤用,中间层为保暖,最外层为GORE-TEX材质,具防风雪功能,一般俗称「高手帽」。
十二、御寒手套:手套基本有两种,一种为并指(两指式)的羊毛手套,内层保温,外层可抗风风雪较方便活动,另一种为P.P.手套,轻薄方便并兼具保温效果,此种手套属消耗品,因此建议多带几双备用,此两种同时穿著是最保暖的方法。
十三、风镜或墨镜:在台湾,因雪况并不是很好,因此便用有色镜片的墨镜即可,若海外远征,则须使用墨镜成风镜才行。墨镜镜片须为深色,如墨绿色,较能防止紫外线,风镜镜片颜色较淡,能防风,但须防止镜片因结冰而破碎。雪盲通常8小时後产生而雪盲时间长短视紫外线强弱程度而定。
十四、头灯:头灯的种类相当多,最好使用灯罩兼具开关,此种使用方便且轻巧易携带,备份的电池及灯泡须多带。
好贴啊。
辛苦大头了。
野外生存实用技术手册(6)
十八 野外着装
说到服装,似乎向来便是"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大都习惯于通过服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但野外活动时的着装,在体现个性的同时,却必须考虑其实用性。曰常生活中,我们中的一些人大约有过这样的经验:一群好朋友相约去郊游,你花了很长时间考虑该穿什么,结果对镜试了又试,终于选中一套漂亮的服装。早起一亮相,果然获得了满堂喝彩,可最终的结果却很糟。你不能和朋友们尽情嬉戏,还因那漂亮的服装弄得自己十分尴尬。野外活动的着装,应以宽松、舒适、耐磨、随意为基本原则。
即使是盛夏,也尽量避免短打扮,女孩子不要穿裙子,男孩不要穿短裤。这主要考虑野外各种虫子较多,你总不想成为它们的美餐吧。另外无论是爬山还是钻树林,各中带刺的植物也会对你的皮肤毫不留情,你若不想成为"花瓜",就应尽量减少皮肤的裸露部分。
贴身的衣服,应该选择柔软吸汗的纯棉制品,切忌尼龙纤维织物。春秋两季外罩一件纯棉或纯毛宽松外套或一件防风衣就可以了。这里要专门谈谈防风衣。防风衣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户外服装,它通常都以防水透气的GORE-TEX面料制成,有很好的搞风及保暖性能。最主要的是这种高科技产品有着雨透不进来而汗液产生的蒸汽能散发出去的神奇功效。这类防风衣大都经鲜艳的对比色搭配,制成较为宽松的带帽短风衣式样,腰部大小可调,穿着方便随意,利于野外活动。如若里面加上一件纯毛衫或野外专用的抓毛衣,足可抵御零度以下的风寒。当然,到高寒地区活动,诸如攀登
裤子的耐磨程度致关重要,一般的野外活动,牛仔裤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不要穿很紧立裆很短的牛仔裤,那会使你行动不便,坐卧也很痛苦。宽松式的牛仔裤和棉制的休闲裤都会给你以舒适和潇洒。至于特殊野外活动,如登山时穿的防风裤、岩石裤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述了。另外,别忘了带上一顶有檐的遮阳帽。
十九 户外运动服装的详细介绍
"户外运动"的英文为Outdoorsports,它包括的内容广泛,从一般的郊游或徒步旅行(tracking)到登山,攀岩(Rockclimbing),山地自行车(MTB)以及漂流、滑翔(Parglinding)等。因此户外活动服装的种类和款式也多,如登山有专门的登山防风衣和背带裤,滑雪也有专门的连体滑雪衫。但根据这些衣服的功能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即从内到外的三层,通常称为内层服装,保暖层服装和外套层服装。
首先说说户外运动对服装的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防水(雨)性,这是一项很基本的要求。其次是防风性能,因为象登山,滑雪或滑翔等运动都是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进行的,为了保持体温,防风性能相当重要,同时还有一些听起来较苛刻的要求,比如服装的透气性,这一切能可使穿着者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另外服装的而磨性也不可忽视。
为了适应以上这些特殊而苛刻的要求,户外运动服装从内到外的三层就应运而生。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必须穿着这三层服装,但这三层服装互相组合或单独使用足以应付种复杂的环境。早期的户外服装材料都是使用自然材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大多数户外服装都采用先进的人造材料,只有象羽绒这样极少数的有着无可替代优越性能的自然材料被保存了下来。户外运动服装对材料的苛刻要求使得只有极少数的高科技先进村料被用于现代户外运动服装。
内层服装有些象我们平时穿着的秋衣、秋裤。这类服装一般都贴身穿着,其主要作用就是使身体保持干燥并有一定的保暖作用。内层服装的材料是由一些导水性极强的材料制成的象美国杜邦公司的coolMAX,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速干性,有些材料在洗后10~15分钟即可变干。运动后衣服内层会积聚大量的汗液,就很容易着凉而引发感冒,在登山或极地探险活动中还会造成冻伤,这类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保温层服装包括羽绒,化纤棉类服装。这些衣服一般在冬季或比较寒冷的地区才使用。羽绒目前仍是被公认为最好的保温层材料。我们知道羽绒之所以能保温,就是因为其有保存空气的特性,因而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羽绒量和充绒量这两个指标。含羽绒量是指羽绒中绒毛(Down)和羽毛(feather)的比例,含绒量越高服装的保温性和压缩性也越好,象在去年中韩联合登山队攀登西藏穷母岗日峰时穿着的"奥索卡"羽绒服绒量就在85%以上。充绒量是指服装中充入羽绒的重量,充绒量也直接关系到服装的保暖性能。池然虽着含绒量和充绒量的升高,服装的价格也会直线上升,和羽绒相比人造化纤棉的价格要便宜许多,尽管整体性能仍无法和羽绒相比,但有些性能也是羽绒所无法达到的,比如被水浸湿后的保温性能能,人造纤维材料就明显优于羽绒。英国杜邦公司的五孔或七孔棉,
还有一类服装介于保暖层和内层服装之间,这就是抓毛绒(fleece)材料制成的夹克和背心。抓毛绒(fleece)是对一类材料的统称,这类材料质轻,而且保温性好,据说同等重量的fleece和同等重量的羊毛相比,前者的保暖要强于后者。fleece材料的导汗性也很不错,缺点是防风性较差,在有些地方不能直接穿着,还必须加上一层防风外套。fleece夹克加上防风防雨外套这一组合已成为户外运动中非常流行的穿着方式。
外套层服装习惯上也称为全功能外套,它是户外运动服装中最重要也是取经典的部分。它们的款式为短风衣或束腰夹克的式样,大部分还带有帽子。内两层服装的不足都需要靠这一层来弥补,象保温层服装大都耐磨性较差,抓毛绒夹克的防风性也不是好。这类服装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在这些服装肩部或肘部易磨的部们都回上防磨的牛津尼龙布,在衣服的缝合处还压上一层胶,防止雨水浸入,在衣服的袖子下面还增加了拉链,在运动时可以拉开透气。所有这些设计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方便。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类服装都由一些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材料制成的,只要标有waterproof/breathable字样的材料或多或少都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美国W.L.GORE公司生产的GORE-TEX材料在世界上名气较大,历史也较长,"奥索卡"系列登山风衣采用POLYCRETHANE防水透气材料,性能也出色。所谓防水透气材料是指在布料的内层涂有一层胶质,其上有许多直径位于水分子和水蒸气分子直径之间的小孔可以排出水蒸气而雨水却无法透入,很好地解决了防水性和透气性这一对矛盾。
正是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户外运动带来了巨大变革,人类可以在冬季或雨季挑战世界最高峰,这是原来所难以想象的。美国的THENORTHFACE户外服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奥索卡系列户外服装尽管历史较短但质量也相当出色,THENORTHFACE牌的许多款服装都是由生产奥索卡牌服装的利维高公司加工生产的。户外服装在价格上要高于一般的运动服,但其功能或耐用性大都超过人们的期望值,绝大部分都是物有所值。目前喜爱旅行登山和攀岩等各类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户外服装的重要性,其实对一位登山者来说,一件保温性好而且防风,透气的风衣在许多时候要比安全带或冰镐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场上已有一些高质量的户外服装出售,广大户外爱好者不妨一试。
二十 抗风姿势
当攀登者遇到风速过强的阵风无法继续前进,攀登者必须利用抗风姿势确保自身安全度过,短暂恶劣天候。
动作:两腿张开,膝盖打直,冰斧往前插入雪地,使两脚与冰斧之间成三角形,身体往下压,持冰斧之手紧握住斧刃,另一只手平贴雪面,虎口朝外并靠紧斧柄。
二十一 山地与雪坡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行进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 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
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一个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以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到。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山地行进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就应适时休息。不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样不容易恢复体力,再走也提不起劲。正确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松缓步慢行一段,或停下来休息一会,调整呼吸。站着休息时,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若天气冷,不要坐在石头上休息,石头会迅速将身体的热量吸走。
攀登冰川和雪坡要特别谨慎,冰川上裂隙很多,对人威胁最大的是冰瀑区和山麓边缘裂隙,特别是被积雪掩盖的隐裂隙危险。通过裂隙时,应数人结组行动,彼此用绳子连接,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10~
雪崩是由于音响、震动、岩石或雪块滚落,以及风的作用而诱发的。雪崩通常发生在有小雪球滚落的斜坡,积雪有裂缝的斜坡,有雪檐的斜坡36~42度左右的无树木陡坡,长度大的斜坡,凸形斜坡,南和西南方向的斜坡,以用旧雪之上覆盖新雪和因气温上升而积雪松软等地点。一般来说,新雪后次日天晴,早晨9~10点钟积雪发生雪崩。通过雪崩危险的地带应注意:预先松开背带,以备必要时解脱大背囊和其他装具,以保障行动自由。摘掉妨碍视觉和听觉的风雪帽,尽早发现雪崩征兆。避免横向通过有危险的雪坡。避免射击等音响震动。避免跌倒等冲击雪面的动作。如补卷入雪崩时,应在移动的雪流中勇猛地反复做游泳动作,力求浮到雪流表面上。因为雪崩停止后手脚就难以活动,应在雪流移动期间尽量浮出雪面。当埋入雪中后,让口中的唾液流出,看流动的方向,确定自己是否倒置,然后再努力自救。
旅途喝水有学问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20日 户外资料网 |
一是外出旅游,要喝适量的淡盐水人在旅途中运动后,容易出汗,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十分有必要。
二是在旅途中喝水要次多量少旅途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水,每小时喝水不能超过
三是饮水的温度夏日旅游,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此时肠胃由于血液循环加快,肠胃相对缺血。不要喝
适量补充糖水也很重要,由于在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体内贮存的糖量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因此,参加大运动量和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适当喝些糖水,以及时补充体内能量消耗。笔者最后要指出的是,外出旅游途中,切不要喝生水,以免感染疾病。
登高提防踝关节扭伤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11日 绿野网站(转载) |
另外,在踝关节周围还有3组韧带可加强其稳定性。其中外侧韧带力量最薄弱,游览时走在崎岖的道路上,或者在登山、下山的时候,万一失足蹬空,就会使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致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重,到第二天肿胀疼痛便明显加重。
一般说来,大多数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可用冰块或湿毛巾冷敷,这样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肿胀,但扭伤即时不能热敷或乱揉乱按,以免加重出血与肿胀。扭伤24小时后方可局部热敷,以促进受伤部位血液循环,尽快消肿。必要时可服一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另外可外搽红花油、跌打酒等药,对于重症的踝关节扭伤,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预防踝关节扭伤应注意三个方面:
其一,旅途中避免在高低不平的地方走;夜晚在跨越山涧、隧道时准备手电筒;第二、下坡、下车、下船、下飞机时,脚的跖曲(向脚心方向)角度不可过大,免致左右摇摆而扭伤踝关节,在下山时不能只顾观山看景而不低头看路。
其三,旅游时最好穿旅游鞋或运动鞋。
预防水蛭(蚂蝗)叮咬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10日 绿野网站(转载) |
预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8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和蛇类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靠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水蛭叮咬,如有水蛭应及时除去。
·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水蛭。
·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水蛭叮咬的处理
·水蛭叮咬时切勿用力硬拉,这易使水蛭口器断留在皮下并引起感染。可在叮咬处附近拍打,将其震落。
·可用肥皂液、浓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也可用烟汁、石灰水等撒在水蛭身上,或用柴火烤,使其松脱,也可用刀子将其刮下。实在无法时,让它吸饱血自然就脱落。
·伤口如不断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于伤口上,或用嫩竹叶捣烂后敷上。
旅途中的自我急救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06日 绿野网站(转载) |
防止晕车
有的人在外出乘车(船)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晕车(船)综合症。预防办法是:乘车前半小时服用晕海宁、苯海拉明等药物;旅游前的夜晚要有充足的睡眠,旅游当天上午不要吃得太饱;最好坐在车辆的中部,靠近窗口。
鼻孔出血
发生鼻孔出血可选用下列方法止血: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布块贴敷在前额部、鼻背部和颈部两侧;用干净的棉花、纱条或布条,填入鼻内,要用力紧塞,如果沾些肾上腺素、麻黄素或云南白药则更好;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鼻孔,要稍用力,约5~10分钟。
眼内有异物
当灰沙尘粒进入眼内,切莫马上用手揉搓眼睛,这样容易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病。这时可以:立即闭上眼睛,不时地转动眼球,或用拇指或食指做提起和放下上眼睑(俗称“上眼皮”)的动作,反复几次,这样,异物会随眼泪排出;用手指将上、下眼睑向外翻出,仔细寻找眼睛异物。用沾有冷水或温水的手帕或棉花卷将异物拭去。
小虫飞入耳
一旦小虫飞入耳内,简单的对付办法是向耳内滴油液,如菜油、麻油,也可向耳内滴一些温水或冷开水,将耳内小虫淹死或将它的四肢、翅膀粘住,限制它的活动,然后再去医院取出小虫。
足部扭伤
一不小心在登山时发生足扭伤,不要马上用手去揉搓,或用热水浸泡。这样做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正确的方法是,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或布块,敷贴在扭伤处;有条件者可向扭伤部位喷解痉剂,使足部温度降低;在睡觉时,抬高受伤的足部。过一天后再用热水浸泡。
发生骨折
上肢或下肢发生骨折,不能盲目地转动骨折部位的肢体骨骼。在去医院时,可先用物件加以固定,防止移位加重病情。可就地取材,用长的树枝和板条,用绳子或绷带将树枝或板条给骨折的肢体固定。
运动包扎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04日 简单生活 |
1. 大家是业余爱好者为绝对大多数,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是以模仿式的办法来锻炼,没有系统规划、调配、监督执行。加之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得练习更是又一次没一次。又有个别爱好者怕苦怕累怕麻烦,想要走捷径,这样的练习不但不能起到效果,可能还会伤及本身。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练。
2. 既然没有系统规划、调配、监督执行人就更谈不上运动时的伤病预防和治疗。
3. 训练和锻炼时的不规范直接就导致了身体各个部位的损伤,这种伤害大家也许不能马上发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后,伤在深处一旦发作往轻了说那只是表现出实力不及。往重了说会影响以后的运动生命。更有甚者在正式攀登中如果发作的话还会危及性命。
我们不可能像职业队那样有专门人员来调整护理,然而自我保护意识务必要加强。身体是自己的,自己不爱惜难道要别人爱惜吗?那么如何在训练和高强度活动中预防伤痛、减缓运动疼痛、增加耐受力又要尽可能的节约开支。我们发现通过包扎来达到这个目的是简便可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据我所知全世界的军队、国外的登山队、其他项目的运动队都会运用此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长江漂流队队长王烈诗、仁那的脚筋断裂、高敏的半月板积水等等很多病例,如果在运动前做了热身和包扎,那么受伤的机率会小的多)
当然这不是让同志们依耐于此办法。在没有普及运动包扎的现在,为运动员进行包扎的只好由领队、教练、辅导员、同伴之间或亲友来担任。不正确的包扎同样会造成伤害。那么,为了运动员、运动队和大家自身健康,请正确运用包扎方法。
一、什么是运动包扎
运动包扎使用无弹性的纱布和有弹性的绷带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包扎的技术方法。包扎作为韧带、肌健、肌肉的辅助和固定,起着预防运动损伤再次发生的作用。即使已经受伤,通过包扎也可以减缓伤势。包扎即不是医治运动损伤的药物,也不是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只是通过包扎可以减轻疼痛和受伤害的程度,减少受伤的机率。
包扎是与美国的美式足球同步发展起来的,当时美式足球之外的运动项目,也使用其他的包扎方法。但由于在运动中错误的包扎方法所带来的危害,最终使是美式足球的运动包扎方法在各运动项目中得以推广。虽说再好的包扎也不能完全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但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已经非常重要。另外,即使包扎,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受伤部位固定得过紧或过松,都有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为此,应该正确地判断伤势和处置,正确地使用包扎方法要根据操作程度安排练习计划。
包扎不是教条的搬用,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根据每一个运动员身体、训练情况、肌肉皮肤特点、心理承受、运动项目(例如:登山、攀岩、越野、马术、漂流……)。100名运动员会有100种包扎方法。这就是说,一名队医在绷带的使用上要适应于不同的运动员,要在理解包扎部位的解剖知识、运动项目的竞技特点、受伤状况的基础上,对受伤的运动员进行处置,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情况,包扎的方法也不会相同。本书将对解剖学的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包扎方法以及简单的训练加以介绍。请读者一方面看书,一方面用心的进行绷带的实际操作。还要对基本的包扎方法进行组合,变化包扎的牵引方向,根据使用绷带的数量和种类,调节包扎的强度和限制动作的范围,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动手对受伤者进行包扎。要成为运动包扎的好手,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
二、包扎的目的和效果
(一)目的
1.外伤预防
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竞技特点和技术动作特点,确定容易引起损伤的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包扎以加强其支撑力量,产生预防运动操作的效果。
2.预防损伤的再发生
因为受伤而疼痛的韧带、肌腱和肌肉,力量会相对减弱。通过包扎增强其支撑力量,减轻其运动时所承受的负担,有预防运动损伤再次发生的效果。
3.应急处置
轻度扭伤和拉伤等轻度损伤,受伤后立刻进行包扎做应急处置,可以固定受伤部位以限制其活动,压迫患部减轻肿胀,缓解伤势的恶化和疼痛。
4.轻度外伤后的注意
较轻的扭伤、肌肉拉伤等轻度受伤后,要注意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继续增加受伤部位的负担,应该通过包扎以利于伤势的恢复。
5.恢复的辅助
包扎还可以作为受伤后早期机能恢复训练的辅助。请注意,制定恢复训练计划一定要适应伤情。
(二)效果
1.关节、韧带、肌肉、肌腱力量的补强
切合实际的包扎,可以减轻上述受伤部位的负担,有助于该部位支撑力量的补强。起到节约体能、保护肌肉纤维、提高长时间运动和适应高强运动的能力。(登山、攀岩、越野竞技等)
2.控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对不稳定性的支撑
可以把关节活动控制在不感觉疼痛的范围内,使之不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活动并加以固定,增强其稳定性。从而使技术动作不至于变形。
3.患部的压迫、固定
压迫、固定受伤部位,减少皮下的血液、体液的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让运动员在接下来的运动中感觉到舒适。
4.精神上的安全感
包扎减轻了患部的疼痛,不用过分地担心运动中再次受伤,使精神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之能够全身心安全的完成技术动作和赛事或能够安全快速的撤离事发现场。
三、实施包扎的注意事项
1.清洗患部
包扎前要先将汗液及水分清洗擦干,否则包扎后湿绷带会磨伤皮肤。
2.剃除体毛
包扎部位有体毛时,要用剃须刀将体毛刮净,否则会影响胶带的粘着力。在拆除时,会因拔下体毛而疼痛,严重时地导致皮炎。
3.包括时遇到有伤口,应先将创伤膏涂抹于患部,然后再进行包扎。
4.粘着剂的使用
包扎时使用粘着剂是为了更好地固定胶带,包扎绷带要在粘着剂完全干了以后进行。由于粘着力强,粘着剂的使用不要集中和过量,以免引起皮肤炎症。为了顺利拆除绷带,一定要用去膜剂。
5.磨擦部位的保护
关节是经常活动的部位,由于绷带与皮肤间的相互摩擦,很容易引起脱皮和水疱,像踝关节前后、膝关节内侧、肘的表面等。在容易摩擦的部位涂抹凡士林(起润滑油的作用),垫上纱布再进行包扎,以防止摩擦。①踝关节②膝③肘。
6.皮肤的保护
每天或是长时间需要包扎的人、皮肤过敏的人、使用绷带会引起过敏的人,包扎时要垫上棉纱或布带。
7.绷带的选择
要根据不同部位和包扎面积来选择绷带的宽度。比如,包扎手指不使用窄幅绷带,就很难包扎得好;男女的形态差别很大,使用的绷带宽度也不相同。此外,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动作,对完成动作的主要部位使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而对需要固定的部位,则使用非弹性绷带进行完全固定的包扎。
8.包扎的松紧、皱褶、空隙
如果包扎不紧、有皱褶等,绷带张力不均,会使绷带 进皮肤里面引起摩擦,导致水疱。还有,绷带间留有空隙会夹住皮肤,这也是引起水疱的原因。包扎时一定要确认无皱褶的原因。包扎时一定要确认无皱褶与间隙,根据情况调整包扎的方向与强度。
9.血液循环
包扎后需确认血液是否畅通,包扎是否过紧,是否妨碍了血液循环。确认要从离心脏最远端进行方法是把脉,或是掐住指尖然后松开,看皮肤是否能很快恢复本色。尤其是登山活动,包扎松了起不到效果相反还会影响行动;包扎紧了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严重冻伤。
10.拆除绷带
除了长时间安静固定的绷带外,所有绷带的拆除都要在运动后30分钟内进行。出汗后皮肤仍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很不清洁,而且还会染上皮肤病。
运动伤害处理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02日 户外资料网 |
在治疗伤处时,要注意是「新伤」还是「旧伤」,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首先,先确立受伤之程度(患部外观是否正常,如肌肤破裂,骨头外露或异常突出),然后根据RICE的处理原则:
Rest(休息):停止运动。
Ice(冰敷):可抑制毛细孔的扩张,降低出血程度。
Compression(包扎):包含固定、止血的功能。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部。然后依其须要决定是否请医生来或送医治疗。其中以冰敷最重要,因为冰敷可以降低伤者疼痛的程度。
◎扭伤处理:
首先,扭伤时立即予以冰敷,即可减轻疼痛程度及消肿。最好三日内避免浸泡热水,以免加速发炎,当然,扭伤后尽量休息。
◎肌肉拉伤或是肌腱或骨膜发炎:
如果是肌肉拉伤或是肌腱或骨膜发炎,一般人当然是休息,但对于专业的运动员而言,长期的停训会肌肉萎缩,神经反应变慢,进而使运动技术变形,运动成绩明显下滑。所以运动员在受伤后,不用完全停止练习,但引起受伤的动作,应该停止或减少 (尤其是应完全禁止比赛)。
◎骨折:
如果是骨折,必须等到完全复原才能继续运动,不过须要注意的是有很多骨折,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冰敷法:
器材:(冰敷袋,冷却剂或以塑料袋包裹冰块外包毛巾)。
时间:(一次10-15分钟,反复3-4次,中间间隔3-5分钟)。
至于要不要贴药膏,建议是受伤的「四天内」最好不要贴,因为目前市面上的药膏,作用其实与热敷是相同的。同样的,受伤的四天内最好不要热敷,而正确的方法是,受伤的四天后,伤势不见好转(疼痛无减轻或越来越痛),就应该到医院照 X 光,让医生来检查是有骨折或其它伤害。
坦白讲,只要是有助于血液循环,任何一种药膏都是有用的(外用的)。但要让受伤痊愈,就只有休息,如果是想恢复到受伤前的肌力或体能状况,就必须在复原后,逐步加强患部的重量训练及柔软度的训练。
尤其是柔软度的训练,因为在受伤后,患部附近的肌腱及韧带的柔软度会明显的降低,柔软度差又是运动伤害常见的起因,进而一再的使同一部位受伤。建议是运动前多做伸展操,运动时带上护具,运动后有空就热敷。
在受伤后,肌腱与韧带的柔软度会大大的降低,而且肌力也会减弱(甚至消失),如在还未复原前继续运动,是由其附近未受伤的肌肉代为收缩(这是一种生理自然现象),但如果有超过肌肉节蒂组织(好象是这样说)所能承受的极限时,肌肉本能的会不收缩,以保护其不受伤害。
这现象只有在你的肌力及柔软度恢复后才会有所改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名选手在受伤后,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以往的成绩的原因。
溪谷运动的伤害与预防 |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1月 01日 简单生活 |
综观人类的文明发展,无不以溪流为起源,因此人类与溪流的关系,自古以来即相当之密切,就以现代文明社会而言,溪流依旧扮演着孕育人类的重要地位。也由于人类长久以来依赖河流生存,因此难免会有一些溪谷伤害发生,而其伤害类型也因各地族群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就针对近年来与登山界互动较为密切的溯溪运动为主题向各位报告,又因个人接触溯溪运动不久,溯过的溪流也屈指可数,因此无论在技术或经验上都还在学习阶段,所以在内容上有所疏漏、错误或不适当的地方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前辈、先进不吝指正。
台湾的溯溪运动乃是于民国七十一年由日本大阪草鞋会茂木完治先生所引进。而于民国七十二年由彰化县登山协会黄孟宗老师创立国内第一个溯溪团体「彰化溯溪俱乐部」,两年后中华民国山岳协会亦成立「台北溯溪俱乐部」,共同推展台湾的溯溪运动。
若是要将台湾溯溪运动勉强分阶段的话,则大略可分为引进期、推展期、扩张期、颠峰期及衰退期。自日本人开始来台溯溪至溯登台湾的旧五岳为止,可说是为引进期,此期主要是以台湾的溯溪前辈由启蒙到完全吸收日本的溯溪技能及观念为重点。而从国人陪日本队完成台湾旧五岳溯登后至今,可说是已进入了推展期。几年来在溯溪前辈的不断推展之下,台湾的溯溪人口也急遽的增加,因此有心从事溯溪运动的山友,也开始在探讨溪谷运动的伤害与预防,如台湾山难救助协会每年都会定期的举办溪谷搜救训练,借由各界的经验与技术交流,期能将溪谷运动伤害减至最低,让台湾的溯溪运动更趋成熟。
第一章 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
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因技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伤害及因人为疏忽所造成的伤害两种。此两种伤害又往往相互影响,也就是所谓的疏忽,有时是因个人或团体的技术及经验不足所造成的,相同的,经验、技术及个人的心态也常引发疏忽而造成伤害。常见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有:坠落、溺水、滑倒、误入支流、密丛迷途、失温及其它外伤等。
第一节 坠落或滑落
坠落或滑落原因相当多,以下介绍几种较可能发生之种类。
一、于岸边攀爬或行走时滑落
原 因: 大多为岩石湿滑,无良好之把手点及踏足点。
因应方式: (1) 选择良好牢靠之把手点及踏足点。
(2) 运用器材辅助确保通用。
(3) 避开湿滑困难路线,采行小高绕方式通过。
二、高绕时坠落
原 因: 会采行高绕大都是遇到困难点,如瀑布、大深潭等,而往往在瀑布、深潭两旁大都为陡峭的岩壁,因此高绕时很容易发生因攀爬而坠落,所以瀑布高绕是溯溪活动中,相当危险的因素之一。
因应方式:(1) 高绕时尽可能退回下游一段距离,在两岸较不陡峭之地型再行高绕。
(2) 高绕时应注意把手点及踏足点是否牢靠。像枯枝及松动之岩石都是相当危险的。
(3) 高绕下切时,必须注意因失去平衡而坠落,尤其是背着重装高绕时。
(4) 必要时最好做绳队确保。
三、攀登坠落
原 因: 溪谷岩壁大都湿滑不易找到良好之把手点及踏足点,且因穿著溯溪鞋对攀爬并不甚理想,因此增加其困难度。攀登可分为上攀、下攀及横攀,溯溪最常采用的是上攀及横攀,而其中又以横攀最为常用。
因应方式: (1) 攻击手应卸下不必要之装备以方便攀爬。
(2) 先观察研拟最安全可行之攀爬路线,必要时可用望远镜观察把手点。
(3) 利用器材及绳索确保通过,必要时应使用岩钉、岩契、马蹬或钻打膨胀锚桩加以确保。
(4) 固定点架设距离不可太长。
(5) 退回下游采行高绕。
第二节 溺水
溺水是溯溪活动中最可怕的伤害因素,当一个人溺水时,其它人员必须赶紧采取救援行动,而无太多时间加以研讨如何救人,因此溺水救援应于平时即加以演练,并有一套模式,待真正救人时则可马上采取行动,而不会不知所措或用错方式影响到救人的时效。
当将溺水者救起后,若发现溺水者已无心跳呼吸,应先以C.P.R心肺复苏术给予急救,并尽速的送医院观察,在将患者送医途中应注意其保暖及避免患者于途中二次溺水。若救起之溺水者仍意识清醒,则先让其休息观察有无异状,再行决定是否继续往前溯,若是患者咳嗽不止,应先送医检查,以免肺部引发感染。
一、因坠落滑落而溺水
原 因: 请参考第一节各项之原因。
因应方式: (1) 拋绳给落水者,将其拉出。
(2) 利用钓杆或树枝将其拉出。
(3) 救援者先以绳索确保,再入水救人。
(4) 平时练好泳技,可自行脱困。
(5) 不谙水性者可穿著救生衣。
(6) 横攀时固定点距离不可太长,以免坠落时落入水中溺水。
(7) 尽可能以器材救人,而不要空手入水救人。
二、卡绳溺水
原 因: 当攻击手泳渡时,因确保绳给绳太松,而被水流卷入石缝中卡住,使攻击手动弹不得而溺水。
因应方式: (1) 确保者不可将确保绳给绳太松。
(2) 确保者可将确保绳拉高,使其尽量离开水面,除可避免卡绳外更可减少因水流冲击绳子所产生的阻力,以方便攻击手泳渡。
(3) 由另外一位伙伴做自我确保,然后沿着第一条绳索至溺水者处,将第一位攻击手确保,再解开原先之确保勾环拉回岸上。
(4) 攻击手自我解除确保,然后顺着确保绳游回岸上。
三、横渡急流溺水
原 因: 一般急流水位于大腿时即不易通过,容易被冲倒至下游落差深潭溺水,因此急流横涉之选择点及确保相当之重要。
因应方式: (1) 水位不是很高时,可以二人或三人一组,以搂腰互抓背包带或吊带方式,面向对岸缓缓而行。此法优点乃水的阻力增加不大,但抵挡水的力量则由两只脚增加至四只脚或六只脚。
(2) 避免在太靠近落差点的上游横渡,因万一被水冲下落差,将不易将人拉上来。
(3) 若横渡点无法远离落差,则应架设一条固定绳绷紧,再用一条拖拉绳做双绳确保流星法。
(4) 攻击手横渡时可利用双绳,一条固定于上游,其长度以可横渡至对岸,但又不至被冲下至落差点,另一条则与第一条形成一大角度,这样攻击手可利用第一条固定绳做钟摆方式通过,第二条活动绳则万一攻击手失败时,确保者可将其拉回岸上。
(5) 若攻击手被冲至落差点溺水不易拉回时,则可适下游溪况自我解除确保游至下游岸上。
(6) 水流不是很急时,可利用手杖于下游处协助通过或以手拉手方式协助通过。
四、因漩涡及回流而溺水
原 因: 溪谷中的漩涡可能发生于落差点的上方,因溪床上的大石头下有大缝隙,使水流由大缝隙流出,若人溯行于其间,可能会被卷入水下石缝中而无法脱困相当危险。回流大都位于滑瀑或急流落差下的深潭,因下游有岩石挡住,使水流不畅而产生回流现象。
因应方式:(1) 若见水不是由水面上流至下游,而是由岩缝流下则应避开此路段,以免被卷入漩涡。
(2) 跟随较细心有经验之老手,可及早判断出漩涡、回流,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误入回流可用器材或以人确保入水救援,将可轻易的将人拉出。若误入漩涡则救援工作将较困难危险。
(4) 某些漩涡及回流都可从水面上的落叶或水流观察判断,溯溪者应多加观察以累积经验。
第三节 跌倒、滑倒
跌倒或滑倒为一般溯溪中最常见之伤害,虽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有时也会因此影响到动作的协调性,而造成再次的跌倒。而个人的技术、平衡感、踏足点的选择。及溯溪鞋的良莠都是重要的关键因素,而溯行时有时也可能因队友的疏忽,造成的碰撞而使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
一、跳石动作造成的滑倒
原 因: 溯行途中常因踏足点距离太长,而需以跳石方式方便通过,在跳跃着地时因石头光滑造成重心不稳而滑倒受伤。
因应方式: (1) 需做大动作跳跃时,尽量以四肢着地方式来增加身体的平衡。
(2) 选择较干燥不易滑之岩石当落地点。
(3) 避免不必要的跳石动作,宁可改行其它踏足点或涉水而过。
二、溯行于一般路段造成的滑倒
原 因: 在许多平缓简单之路段,仍常见许多人滑倒或跌倒,其原因大都为漫不经心及踏足点之选择不当。
因应方式: (1) 溯行时应选择较不易滑之踏足点,如岩缝、岩棱、粗糙岩面、干燥岩石、水花下石头、水下细石子及沙面。
(2) 避免行走于水淹得到,太阳也晒得到的石头,因此种踏足点最容易滑倒。
(3) 许多倒木皆相当光滑,行走时需特别小心。
(4) 于光滑地型及落差地型尽量将重心放低,尤其是往下溯时。
(5) 于落差地型尽量互相协助,可运用大腿、肩膀、双手、背部甚至头部协助队友上下落差。
(6) 于光滑地型可用绳圈或拉手来协助较弱队员通过。
(7) 利用树枝当手杖来协助平衡。
(8) 即使溯行于平缓溪谷,亦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节 误入支流
原 因: 长程溯行或初次溯行之溪谷常因路线不熟,在大高绕时误入支流,而偏离溯行之路线。虽不致于造成伤害,但却平白的浪费许多体力与时间。
因应方式: (1) 高绕时不可偏离主流太远。
(2) 随时观察主流所在的山谷方向。
(3) 高绕前先研判地图及高绕路线,若地图上有显示支流则应特别注意。
(4) 随时对照现地是否吻合。
(5) 一经发现误入支流,应设法回到主流,以免偏离预定路程。
第五节 密林迷途
原 因: 溯行时于大高绕或要上岸走密林溯登山顶时,常因无任何路迹及视野不佳而造成迷路其可能造成体力消耗、粮食不足及心理上的恐惧。
因应方式: (1) 高绕时应以地图、高度针、指北针、角度尺经常对照现地,可运用合流点、尾棱、大转折点、峡谷、大落差、崩地、山头、鞍部甚至高压电塔做为判断之依据。
(2) 携带通讯器材与外部联络。
(3) 若于树丛里,可借由爬到树上高点观看远处地型,确认所在位置,唯需注意爬树安全或用绳索确保。
(4) 避免摸黑赶路。
(5) 只要人员安全装备齐全,则迷途并不可怕,因人还是站在地球上,只是换个点而已。切勿慌张乱闯,以免受伤及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第六节 失温
当队伍中有人身体不停的颤抖,这就是失温的前兆了,此时应立刻给予保温及补充热量。
溯溪因长时间浸泡于冰冷的溪水中(高海拔溪谷,水温常降至十度以下),因此很容易造成失温或肢体末稍冻疮,又加上湿冷效应,当山谷的风吹来,很容易带走大量体温,造成失温或增加体能消耗。
因应方式: (1) 选择保暖性佳不易挂水之衣服穿著,一般登高山所穿著的排汗衣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裤子可选择舒适不易挂水的混纺运动裤。
(2) 近来有许多溪友将潜水用的防寒衣拿来做溯溪衣着,实在是不错的选择,因其不但保暖不挂水且具有浮力,对于溯行时的小擦撞亦具有保护的作用;但其也有缺点,一般在大高绕时即无法穿著闷热的潜水衣,必须将其放入背包,但潜水防寒衣体积,既大又重实在有点不方便打包,因此潜水防寒衣于溯溪活动之适用性则有待溪友们自行斟酌。
(3) 溯溪若觉得寒冷或山谷有风,可将风衣或雨衣穿著在外,减缓体热流失的速度。
(4) 带保温瓶或糖果干粮,随时补充热量。
(5) 长时间休息可用毛巾将衣服身体稍微擦干。
(6) 煮食热饮或姜汤驱寒。
(7) 利用炊事时间升火取暖。
(8) 长途溯行尽量行走于岸上,避免身体泡水。
溯溪时因个人的经验、技术、警觉心及环境的因素,可能造成各种不同的外伤,包括:擦伤、撞伤、割伤、刺伤等,因此急救包药品的内容可能与登山不尽相同,应视实际需要而定。
一、擦伤、撞伤
原 因: 可能因攀爬滑落或坠落及溯行时滑倒所引起。擦伤一般均较轻微,可能只是皮肉之伤,但亦会引起伤口感染,因此仍不可忽视。撞伤则差异较大,轻者皮肉红肿,重者可能造成骨折及器官受损。
因应方式: (1) 大略与本章第三节之因应方式相同。若有受伤者除给予适当治疗之外,应考虑队伍是否继续前行或折返。若有重伤者应尽速送医或求援,并注意其保暖。
(2) 穿著防滑手套、护膝、护肘、护小腿可减轻因擦撞所造成的伤害。除了露宿休息或特殊情形,安全盔不可轻易脱下。
二、割伤、刺伤
原 因: 造成割伤、刺伤的原因,可能是锐利的岩石、芒草、树枝、箭竹、有刺植物等。
因应方式: (1) 避免穿著短袖短裤溯溪。
(2) 穿戴手套可避免手部被割伤及刺伤。
(3) 高绕密林或箭竹,可载上防护眼镜或泳镜保护双眼。
(4) 高绕密林载着安全盔,可保护头脸被割刺伤及方便于密林之穿越。
(5) 高绕密林应避免将树枝、箭竹弹回,打到下一位队友。
第二章 大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害
大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很难以二分法来区别,例如险恶的高山雪原及溪谷地型是大自然因素,但其存在那里并不会伤害到人,会伤害到人的往往是由于人们主动的去接触它而产生伤害,前者是自然因素,后者是人为因素。若勉强将溯溪中自然伤害因素归类的话则有:溪水暴涨、打雷闪电、地震、落石等,这其中几乎与气候关系离不开,因此气候的好坏,深深的影响着溯溪及登山的安全与成败。
第一节 溪水暴涨
当您看到峡谷地型岩壁上的水线时,您会觉得不可思议,水竟能涨高一~二公尺。台湾因地型陡峭,溪水涨得快也退得快,当溪水高涨时其困难度将增加好几倍甚至无法克服通过,因此于长程溯登中遇到大雨,如何判断溪水高涨的速度与程度,是每位从事溯溪运动者,必须学习的课题。
原 因: 大都于河川的集水区范围内落下豪雨所造成,再就是因集水面积广大及溪谷狭窄,而造成水量急速暴涨。
因应方式: (1) 研判地图了解该溪流之集水面积大小、林相覆盖比例、林相别、坡度等。
林相覆盖率愈高、坡度及集水面积愈小,其雨水到达溪谷时间将愈长,有利于溯溪者应变逃脱。而原始乔木林相因树冠具有阻挡雨水落下的力量及地上有层厚厚的腐植层,因此可大大的减少雨水直接打到泥土所产生的径流。
(2) 广泛搜集该区每季每月之降雨率及降雨量。
(3) 上岸高绕或休息。
(4) 毅然折返。
(5) 选择营地应考虑半夜下雨是否会淹水及有无撤退路线。
第二节 雷电
原 因: 夏季是溯溪的旺季,也是天气最不稳定的季节,典型的午后阵雨常带来雷电,是从事户外活动的一大威胁。虽然闪电会由最近(高)点,导入地面接地,但因其所产生的威力相当惊人(目前地球上无任何一座发电厂之发电量能与它相比),因此活动于水域的溯溪运动,仍应防范雷电于未然。
因应方式: (1) 遇雷闪时,最好先离开水域到岸上密林中避一下。
(2) 于岸上避雷电时,应除去身上之勾环及金属器具以免感电。
(3) 紧接着雷电而来的可能是雷雨,因此应考虑是否撤退。
(4) 若溯登于高山草原遇雷电,应迅速卧倒或躲入地面凹处,并将金属物暂时远离队伍。
第三节 地震
原 因: 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及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接处的台湾,其发生地震之频率相当之高,又台湾属于幼年期山谷,许多地型尚不稳定,因此随着地震可能带来的坍方及落石,将影响溯溪活动的安全。
因应方式: (1) 搜集资料了解该区之地质。
(2) 大雨及地震刚过,避免进入溪谷山区。
(3) 遇地震时尽量回避可能发生坍方及落石地。
(4) 考虑撤退。
第四节 落石
原 因: 自然因素造成的落石,一般都在地震及大雨过后因土石松动所产生引起的,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造成的伤害也比较严重。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所造成的落石范围都较小但频率却较高,大都是于高绕或下切时将石头踢落而打伤同伴,而这关系个人的技术及警觉心。有人行走如蜻蜓点水,不留痕迹。有人行走则如大象过境,满目疮痍。
因应方式: (1) 不于崩塌处及可能落石的光秃地休息。
(2) 高绕时由经验、技术较佳者,选择较不易发生落石的路线行走。
(3) 遇落石应大声警告队友。
(4) 高绕或下切时,前方队员有责任将不牢靠之石头搬离行走之路线,最好将石头安放于树干上坡处或地面凹处,切不可将石块往下拋,以免引起更大之落石,且石头往往不会直线往下滚,可能会滚回行走方向打到队友,尤其是位于上坡处的队员,更是严禁拋石。
(5) 高绕坡地时,不可摘下安全盔。
(6) 小队伍高绕或下切时,尽量缩短队伍长度,如此即使上方队友踢落石头,其滚动高度也较低,滚动速度也较慢,因此造成的伤害也较小。
(7) 大队伍高绕或下切时,应分批行进,位于下方之队伍应避免于上方行进队伍的直线方向下等待,以免被上方踢落之落石打到。
第三章 动植物伤害
溯溪运动因大都行走于人烟罕至的原始密林,植物群相及动物生态均远比登山来的丰富,偶而也可撞见下溪喝水的大型哺乳动物。大型哺乳动物如台湾黑熊、山*,虽对人类威胁较大,但其嗅觉灵敏数量也较少,因此造成溯溪者的伤害机率并不大,以下仅介绍几种较可能对溯溪活动造成伤害的动植物。
第一节 毒蛇
台湾有62种蛇类,其中26种为有毒蛇。大略可分为出血性毒、神经性毒及混合性毒三种,属响尾蛇科的出血性毒蛇大都有热血孔,可感觉到哺乳动物的体温。溪谷中最常见之毒蛇为赤尾青竹丝,属出血性毒,咬人率为全台最高,而死亡率则只有10%,为毒蛇中最低。青竹丝喜欢停留于溪旁岩石、岩缝及岸上的小树枝上,往往会在同一地点上停留数天等待猎物。
溪谷另一种常见毒蛇为龟壳花,常躲藏在岸上干燥的石缝中。另外属神经毒性的雨伞节也喜欢至潮湿地活动,其咬人的死亡率为全台最高,大都因被咬者没发现被蛇咬,而延迟了急救的时效。一般发现蛇并不需太惊慌,只要远离它一公尺以上即不会被咬,因人类不是蛇的食物,除非必要它不会浪费保贵的毒蛋白来咬人的。
因应方式: (1) 打草惊蛇虽然有效,但却不适用于坎坷地型的溪谷活动,因此溯行中只能眼明反应快,避免碰到毒蛇。
(2) 长时间休息或扎营,应先检查或清除休息场地避免蛇咬。
(3) 于宿营时,可取一堆柴火,驱赶虫蛇。
(4) 蛇与蜂为色盲,着浅色衣物,可减少被咬机率。
(5) 携带毒蛇急救器或拔罐;拔罐可用大、中、小塑料针筒,将前面用小刀切平代替,也可将燃烧的纸张放入空底片盒中,再迅速的压住伤口当拔罐。
(6) 拔罐的使用最好时效为刚被蛇咬的五分钟,但可被吸出之毒液也相当微少。各位想象我们生病打针时,您能用拔罐将药剂吸出多少呢?
(7) 被动物及毒蛇咬伤时,应消毒或洗净伤口。被毒蛇咬伤时可用绷带做大面积的逆血循环包扎,以阻止淋巴组织快速流入心脏。
(8) 过夜时应将鞋子及装备包好,避免躲进虫蛇。
(9) 穿拖鞋于营地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10)被蛇咬应尽速送医,有经验医师可从患者症状,判断出神经性毒或出血性毒。
(11)被蛇咬最重要为心理建设。
第二节 毒蜂
溯溪时最怕于高绕密林误触蜂巢。一般来说成群的胡蜂,远比毒蛇及其它动物的伤害来得可怕,原因是其组织性及防御性强,且以飞行方式攻击目标也较不被地型所限制,因此动植物伤害中以毒蜂防治最为重要。
因应方式: (1) 蜂巢范围50~100公尺内,大都有巡逻蜂负责警戒,发现巡逻蜂时应迅速离开勿逗留休息。
(2) 遇巡逻蜂时不可挥动空气或故意拍打它,除非它停在你身上准备螫您,因毒蜂对气流相当敏感,异常的气流会引起它的注意而产生攻击,甚至连呼吸都应以手将口鼻稍遮掩,勿将热气直接呼向毒蜂。
(3) 毒蜂为色盲对于深暗色衣着较会攻击,因此穿著浅白色光滑衣物,较不会引起毒蜂的攻击,尤其是应带帽子,避免将黑色的头发暴露于外,引来毒蜂攻击头部。
(4) 遇蜂群攻击应尽量保护头部,并往下风处逃离。
(5) 于溪流旁遇蜂群可暂时潜入水中,并用安全盔盖住脸部,利用安全盔内之空隙来呼吸或躲入飞溅的水花下避开蜂群攻击。
(6) 不幸被蜂螫应尽速以清水洗净毒蜂所留下的费洛蒙气味,避免引来更多的毒蜂攻击,然后再以氨水或尿液来中和毒性。
(7) 毒蜂螫伤与毒蛇咬伤之急救略似,除了解毒、消毒、包扎外,过敏性体质的人也可携带抗过敏性药剂。
(8) 扎营前应先小心检查营地附近有无蜂窝,并升一堆柴火驱虫蛇。
第三节 蚂蝗
蚂蝗即我们常称的水蛭,喜生长于潮湿地,会利用齿咬破人的皮肤吸取血液,其所分泌的唾液含有水蛭素,可防止人的血液凝固,且唾液中的组织胺可使人的小血管扩张便于吸血。
至于蚂蝗会附着于人,可能与蚊子一样会侦测人的体温或对移动之物产生攻击。溯溪中时常可能高绕于潮湿的丛林,因此受到蚂蝗攻击的机率也相对的提高。
因应方式: (1) 穿戴潜水布料的小腿护具,可避免蚂蝗附着于腿部吸血。
(2) 休息于潮湿的中低海拔山区,应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
(3) 休息及感觉身上有瘙痒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蚂蝗附着。
(4) 发现蚂蝗吸血可用盐巴或烟草洒在其身上,因盐份很容易被蚂蝗吸收,会将蚂蝗体内之水份渗透出来使蚂蝗死亡,同时可配合手在患部周围拍打使蚂蝗震落。
(5) 蚂蝗若吸入太深,应以上述方法处理,切勿用手将其用力拉出以免蚂蝗被扯断成两截,造成处理上的麻烦。
第四节 植物伤害
植物伤害可归类为有毒植物及有刺植物两大类。有毒植物伤害常见的有木本植物的咬人狗及草本植物的咬人猫,其中又以咬人猫数量最多最常见。有刺植物则以刺藤、悬勾子、高山蔷薇及玉山小蘗为最多。植物造成的伤害虽不及动物造成的伤害来得严重,但对于长程溯行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应方式: (1) 穿戴手套及长袖衣物,可避免相当程度的伤害。
(2) 高绕密丛时应注意把手点枝干是否有刺。
(3) 休息时应注意身旁植物是否为咬人猫。
(4) 携带药品可减轻因接触有毒植物所引起的过敏反感。
(5) 穿行于有刺密丛区,应注意保护脸部及眼睛。
(6) 利用瑞士刀之小夹子将勾刺拔出。
(8) 穿著光滑衣着于密林穿越可减少衣服被勾住。
第四章 溯溪运动常见之运动伤害
溯溪运动因行走于石头林立凹凸不平的困难地型,因此常造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运动伤害,如踝关节扭伤、手臂拉伤、疲劳性骨折等。运动伤害初期应施于R、I、C、E即休息、冰敷、压迫及抬高,等过了2~3天后才可施予热疗或冷热交替疗法。于溯溪中若发生轻状的运动伤害,不太可能做长时间的休息及抬高患部,因此冰敷及适当的包扎即相形重要,尤其是以冰冷的溪水做冰敷的治疗更适合于溯溪运动。
第一节 踝关节扭伤
原 因: 踝关节可说是人体关节中最易扭伤的关节,尤其行走于湿滑不平的溪谷,更容易因踩空或脚底翻转而造成足部踝关节扭伤。
因应方式:
(1) 选择较厚较良好的溯溪鞋。
(2) 选择良好踏足点避免滑倒扭伤。
(3) 避免跳跃式的溯行。
(4) 平时多加强运动增加肌肉及肌腱力量。
(5) 以贴扎贴布方式或用弹性绷带来保护踝关节避免扭伤。
(6) 扭伤时可借用手杖来减轻患部承受的重量。
(7) 短时间无法离开溪谷,可服用适当药品以缓和肿胀及疼痛。
(8) 立刻实施R、I、C、E,尤其是浸泡溪水冷疗,冷疗有以下几个优点:
A. 冷敷会增加胶原纤维的强硬度,使它不易被拉断。
B. 可以使局部的血管收缩,减少急性发炎的肿胀。
C. 可以有效的放松肌肉,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减慢。
D. 可以局部的麻醉患部达到止痛效果。
E. 可以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因此冷敷是溯溪中对于运动伤害最有效且最方便的方法,其冷敷时间愈早愈久效果愈好。
第二节 肌肉拉伤
原 因: 肌肉拉伤是一条或一群肌肉因用力过度或突然而不当的扭转,以致过度伸展,而造成肌肉或肌纤维的断裂和肌腱的损伤。溯溪中最常见的肌肉拉伤为手臂拉伤及闪腰。
因应方式: (1) 于落差协助拉人时,切勿用力过猛造成他人手臂拉伤。
(2) 要将地上之大背包背起时,切勿弯腰猛力转身提起以免闪腰,可两人共同协助提起彼此背包,或先将背包提至石头上再背起。
(3) 丢掷冰锤或先锋爪时,应充分的做好手臂的暖身运动,并先以空手试作拋掷动作。
(4) 拋掷冰锤或先锋爪,应以手掌握住把柄并将理好细绳握于另一只手,向目标远处拋掷,再缓缓拉动绳索勾住。切勿以西部牛仔方式,手握绳索旋转先锋爪,因此种方式很容易打到队友,且拋掷方向往往不是向前,而是飞向左右甚至后方打到人。
(5) 可事先将背包底部用铆钉打几个洞,方便背包内的水流出,避免因渡潭时背包浸水增加重量,使手臂及腰部因拉人而受伤。
第三节 疲劳性骨折
原 因: 疲劳性或称压迫性骨折,可能是因长时间受压迫,骨骼不胜负担而产生的裂现象。溯溪中较可能发生的疲劳性骨折包括:胫骨、腓骨及跖骨,尤其以跖骨较常见。
因应方式: (1) 选用鞋底较厚鞋跟有加高之溯溪鞋。
(2) 平时加强运动增加骨骼的承受力。
(3) 减少不必要的跳跃动作。
(4) 长程溯行应适时的休息。
(5) 小腿穿戴护具可增强胫骨、腓骨承受力。
(6) 长时间高绕可更换较舒适的鞋子。
(7) 另外长时间溯行可穿分指袜或鞋内套,避免脚底因摩擦起水泡。
-- 结 语
台湾因山高水急,溪流切割厉害,因此造就了相当优美变化的溪谷地型,又因台湾的林相茂密,生态丰富多样性,更加添了溪谷山岳的吸引力。因此每年均吸引不的山友从事溪谷的探险享受溯溪的乐趣,这包括日本岳界每年以朝圣般的心情前来亲泽台湾的溪谷。但我们了解溯溪运动乃是一种长期暴露于危险环境下的技术性户外运动,无论就其危险因子及可能发生伤害的比率都远比登山活动来得高,又其发生伤害后的救援工作相当的困难复杂,因此如何避免因溯溪活动所造成的不必要伤害,乃是撰写此文的最大目的,然而也希望各界不要因此而对溯溪运动产生了怯意,我们应该以更谨慎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溯溪运动。在往后的研讨会中,期望各位先进、各位同学能发表更为精辟独道的溯溪文章,提出更多的疑问及因应方法,共同来探讨。
参考书目
一、安全教育与急救 黄松元等编着 国立空中大学用书
二、运动伤害 赖金鑫编着 国立空中大学用书
聆听膝盖的声音 |
http://www.lvye.com.cn 2002年 12月 23日 C1户外 Gocat |
我推荐这样做:保持背包重量在体重的1/4,极限情况下不超过1/3,尽量使用护膝来减少冲击,辅助使用登山杖。这样会带给你更长的户外运动寿命。 2002年12月16日,阴天,有零星小雪,今天的左腿又有一点酸痛的感觉,这个感觉已经持续几天了,虽然不是在某一个穿越中受的伤,但是几次大运动量穿越中,左腿膝盖已经给了我多次警告,也许膝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膝伤的来源 帖子贴到这里,肯定是要说明运动伤害的,对于愈演愈烈的户外运动,我这个运动几年的人想给户外新手和老手们一些劝告: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膝盖,我们小站诸多大骡子都因为膝伤逐渐减少、甚至退出了户外运动的圈子,着实可惜。 那么膝盖的伤主要是由什么问题引起的呢?一个是鞋子不能给脚足够的支撑,转而使膝盖直接受到地面的冲击;其次是因为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比如下山奔跑,对膝盖造成冲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不恰当的背负过重的背包。问题出来了,如何解决? ●我们应该背多重的包? 鞋子可以买能够对脚提供足够支撑和缓冲的产品,下山可以不跑,那么包究竟应该背多重?在户外的圈子里流传着背包不要超过自己体重1/3的名言,多数人在进入户外圈子的时候都以这个名言来指导自己的负重,因此出现相互攀比自己背多少公斤,走多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推向了运动伤害的边缘。这里不去探讨是谁总结了这么个经典的比例,但是如果新手直接照这个套,不出3年,1/3的人都回出现运动损伤(我也总结个1/3定律)。 我们假设这个定律是欧美总结出来的,但是人种不同,总也要由个变通吧。1/3应该认为是在一个极限条件下长距离穿越的上限,最初身体状态好,背1/3重量的包感觉轻松,但是这会悄悄的给身体埋下损伤的根源,在长期负重后,膝盖往往是第一个出问题的部位,而且恢复起来非常慢,小站的几位伤员应该最清楚。 因此,将背包的重量降下来非常必要,起码可以缓解膝盖的压迫。那我为例子:体重60公斤,以前经常背20~22公斤的包,感觉不是很累(膝盖“累”是很难发现的,当你有感觉的时候,意味着你必须停下户外运动,需要修养膝盖了)。但是今年的几次自虐穿越中,感觉膝盖已经不舒服了,有一股不能使全力,且不太听使唤的感觉。在背包重量减轻到体重的1/4,也就是说我背15公斤左右时,膝盖很少出现问题,这似乎算心里安慰,但是5公斤的重量确实对膝盖起到了致命的毁灭作用。 因此我推荐这样做:保持背包重量在体重的1/4,极限情况下不超过1/3,尽量使用护膝来减少冲击,辅助使用登山杖。这样会带给你更长的户外运动寿命。 ●减轻背包重量的秘诀 下面来计算背包中物品的重量问题。大背包,重量在2~3公斤,必备;睡袋,2~3公斤,必备;防潮垫,0.7公斤,必备;各种衣服,含抓绒、羽绒服等保暖替换衣服,春夏2公斤、冬天3公斤,必备;食品,特指固体,0.7~1公斤,必备;水,含饮料、牛奶,1.5~2公斤,必备;头灯、军刀、碗筷等杂物,3公斤(多了点,可以含炉子),必备。帐篷,2~3人一顶,平均重量2~3公斤(背帐篷的人可以少背其它的东西);技术装备另记。我们计算一下: 2+2+7+2+7+5+3+2+ 这是少的14公斤,多的话多3公斤,17公斤的包主要是冬季出行。摄影的不要拍砖,因为我没有写摄影包的重量。 这个包已经可以应付多数困难的情况了,想想超重的包里是什么?FB物资啊,为了一时的FB,影响未来户外运动未免显的短视了一些。 回归自然吧,让我们不要为了一时间的口腹之欲,损伤我们的身体、膝盖,也希望有膝伤的朋友在养伤的同时,看看背包里有那些不必要的FB用品,咬牙扔掉它!
雷电季节防止雷击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2月 21日 绿野转载 |
首先,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地方,一般来说,是在离开山脊较低的台地或茂密的树林内,大岩石下也较好。但是,等到地面被淋湿之后,再开始移动就很危险。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 而要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 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效果最为显著。
要注意的一点是,把带在身上的一切 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手机。
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以免万一受灾时造成更大灾害。
山友狂吞感冒药 医生建议大可不必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2月 09日 户外资料网 |
深圳山友彭晖把一把感冒药吞下去时,她告诉记者,进入大本营以来,虽然没有感冒,但她每天都按照妈妈叮咛吃七八种防治感冒和高原反应的药物。
在大本营,记者发现山友狂吞感冒药和防治高原反应药物的现象司空见惯。有的山友不到半小时就要吃 下感冒冲剂、感康、阿司匹林、红景天、葡萄糖口服液及各种维生素等上十种药物。而问及他们时,绝大部分没有任何感冒症状,只是说吃下这些药既可防止感冒和身体不适,又可消除心里紧张。
对此,随西藏登山大会工作组进入大本营的拉萨市人民医院内科大夫琼娜说,如果在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时,立刻有针对性地吃一两种感冒药是很管用的。若已患感冒,一般即使服用大量感冒药也无济于事,应马上停止登山活动,下山到医院去治疗,不然很可能引发肺炎、肺气肿等重症。
对于无任何感冒症状的山友,琼娜大夫不主张其服用感冒药。因为感冒药里大多含有对人体神经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成分,服用后人会感到疲惫乏力、思维迟钝,给人体代谢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参加登山活动。至于防止高原反应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宜超量服用,尤其是有其他慢性病的人,应当遵医嘱服用。
汽车发生火灾逃生方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27日 绿野网站 |
汽车发生火灾逃生方法:
当汽车发动机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应迅速停车,让乘人员打开车门自已下车,然后切断电源,取下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的火焰政面猛喷,扑灭火焰。
汽车车厢货物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应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部位(或人员集中场所)停下,并迅速向消防队报警。同时驾驶员应及时取下随车灭火器扑救火灾,当火一时扑灭不了时,应劝围观群众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无辜群众伤亡,使灾害扩大。
当汽车在加油过程中发生火灾时,驾驶员不要惊慌,要立即停止加油,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库),用随车灭火器或加油站的火器以及衣服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如果地面有流散的燃料时,应用库区灭火器或沙土将地面火扑灭。
当汽车在修理中发生火灾时,修理人员应迅速上车或钻出地沟,迅速切断电源,用灭火器或其它灭火器材扑灭火焰。当汽车被撞倒后发生火灾时,由于撞倒车辆零部件损坏,乘车人员伤亡比较严重,首要任务是设法救人。如果车门没有损坏,应打开车门让乘车人员逃出,以上两种方法也可同时进行。同时驾驶员可利用扩张器、切割器、千的顶、消防斧等到工具配合消防队救人灭火。
当停车场发生火灾时,一般应视着火车辆位置,采取扑救措施和疏散措施如果着火汽车在停车场中间,应在扑救火灾的同时,组织人员疏散周围停放的车辆。如果着火汽车在停车场的一边时,应在扑救火灾的同时,组织疏散与火相连的车辆。
当公共汽车发生火灾时,由于车上人多,要特别冷静果断,首先应考虑到救人和报警,视着火的具体部位而确定逃生和扑救方法。如着火的部位在公共汽车的发动机,驾驶员应开启所有车门,令乘客从车门下车,再组织扑救火灾。如果着火部位在汽车中间,驾驶员开启车门后,乘客应从两头车门下车,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再扑救火灾控制火势。如果车上线路被烧坏,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从就近的窗户下车。如果火焰封住了车门,车窗因人多不易下去,可用衣物蒙住头从车门处冲出去。
当驾驶员和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时,如时间允许,可以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衣服的火踩灭;如果来不及,乘客之间可以用衣物拍打或用衣物覆盖火势以窒息灭火,或就地打滚滚灭衣上的火焰。
木刺扎进手指的处理方法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27日 绿野网站(转载) |
手指被扎进木刺后,如果确实已将木刺完整拔出,可再轻轻挤压伤口,把伤口内的瘀血挤出来,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然后碘酒消毒伤口的周围一次,再用酒精涂擦2次,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果伤口内留有木刺,在消毒伤口周围后,可用经过火烧或酒精涂擦消毒的镊子设法将木刺完整地拔出来。如果木刺外露部分很短,镊子无法夹住时,可用消毒过的针挑开伤外的外皮,适当扩大伤口,使木刺尽量外露,然后用镊子夹住木刺轻轻向外拔出,将伤口再消毒一遍后用干净纱布包扎,为预防伤口发炎,最好服新诺明2片,每日2次,连服3-5天。若木刺刺进指甲里时,应到医院里,由医师先将指甲剪成V形再拔出木刺。
切记!深的木刺刺伤后,都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防万一。
如何防治热昏厥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24日 绿野网站(转载) |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野外急救手册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22日 绿野网站(转载) |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
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 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后文详述。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婴儿采用拍击足跟或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高声呼救
患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无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急救体位
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注意保护头颈部。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打开气道
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看、听、感觉呼吸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人工呼吸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急止血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保护脊柱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高寒地带的致命因素及防范2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10日 户外资料网 |
珠穆朗玛峰,藏族人称为“生命的恩赐者”,因为高峰上披挂的冰川化成的水汇成了养育大地的河流;但也有的人把他叫做“夺命鬼”,因为许多登山者,包括世界著名的登山家和世代生活在珠峰南坡的夏尔巴人,都葬身在它的怀抱之中。从1921年英国探险队首次征服珠峰以来,已有600名左右的登山勇士先后踏上了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峰顶。其间,也有140人为此献出了生命。1996年5月中旬发生的灾难,写下了有史以来人类征服历程中最惨烈的一幕。在36小时之内,有8人遇难,其中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家。痛定思痛,人们在仔细地分析了悲剧发生的原因后终于认清了在高山一威胁生命的几种因素。它们包括:
严寒:这是在高纬度和高寒地带致人死地的"头号杀手"。今年5月中旬,本该是攀登珠峰的黄金季节,但突然而至的暴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使顶峰一带的气温骤降至
珠穆朗玛峰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为登山运动员特制了良好隔热层的防寒服,以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人体在运动、肌肉抖动时可以产生热量,保护心脏和肌体。
氧气丧失:据测定,珠峰顶峰处的大气中氧含量仅为海平面大气中氧含量的三分之一。氧缺乏会使人容易疲劳,在低海拔处,人每分钟只需呼吸12次,而在峰顶附近,必须呼吸50次才可保证人体的正常氧需要,确保将肺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以增加体内的氧含量。目前,除了一些特殊的登山项目,大多数登山探险队员都装备了轻巧而牢靠的氧气瓶,用来增加登山时的安全性。
干风:虽然高峰处常常被冰雪覆盖,但那里的风却是十分干燥的,登山者每次呼吸都会损失体内的水份。据测算,攀登像珠峰这类高大山峰时,因呼吸而造成人体内血液中水分损失可达15—40%。在高纬度地区,血液中红血球的增加会使血液变得粘稠,这样就可能增加冻伤发生的机会。而且,干风也往往与严寒相伴。在常规的登山活动中,登山者除了在带足水以外,还往往携带着方便、有效的炉子,以便溶雪化水,及时补充人体水份的损失。
判断的失误:海拔高度的增加,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造成人情绪的不稳定。易产生慌乱心理,导致判断失误,甚至发生自残行为。这些不良因素,在准备登山时充分考虑到。有经验的登山队,在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通常都采用结组攀登的战术。这样在遇到危险时,队员之间可以密切配合,互相照顾、到相激励,共同克服困难,勇敢上攀、安全下撤。
消除旅行中的身心疲劳 |
http://www.lvye.com.cn 2004年 11月 04日 简单生活 |
旅途操对于消除疲劳颇有效果,做法如下:
★颈部伸展坐姿,双手抱头,两肘内颊夹,稍用力下压使颈部前屈,然后颈部用力尽量后仰,做8次,每次静止1~2秒。
★肩部伸展坐姿,十指交叉上举,掌心朝上,然后由慢到快用力 后振10次。
★胸背伸展坐姿,两臂屈肘前平举含胸低头,然后两臂向侧后平行伸展,抬头挺胸,做10次。
★体侧伸展坐姿,一手插腰,另一手臂伸直上举,上体稍侧屈,手臂用力向侧上方伸展5次,然后换另侧做,每次静止1~2 秒。
★腰腹伸展坐姿,两手抱头,体前屈,然后上体后仰,肘关节外展,尽量把身体伸直,保持3~4秒,慢速做5次。
★腿部伸展坐姿,双腿屈膝置于胸前,然后两腿同时伸直,脚尖前伸,做10次,每次静止1~2秒。
唉麦,这哪是杂谈呀?分明是户外大全!
知识点太多了,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唉麦,这哪是杂谈呀?分明是户外大全!
知识点太多了,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美女啊,能不能也做做好事,帮忙整理一个目录出来。回头我给编辑到第一楼里。这样大家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哈。
老大,你以这种广而告之的方式让我干活,我敢说不行么?
象我这种默默有闻的为坛子干活,年终能混上个“劳动么,饭!”不?
真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户外手册,其实其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得到的。
非常感谢大头能将这样的材料整理上网,在户外网站的范围内,这样的综合性内容,即使不用“伟大”一词,用“宏大的工程”来形容绝不夸张。
我已经将全部内容拷贝(宋5字体,118页),但仔细阅读的话则需要很多的时间了。其中有的内容也可以再讨论:比方[感冒],我就觉得没有必要在文中把它放在最前面,在我这么多年、以任何方式外出游玩,从未得过感冒,似乎也未听谁说过户外穿越得了感冒,而且感冒以后用什么药去治疗,恐怕有时候连医生也说不明白吧。
再一次感谢大头,也衷心地祝你生意兴隆!
你这,这,简直就是户外百科全书了
得收藏起来,仔细看看
原来在这!!!!
这个字典够厚的,,以后常翻!!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192.9.149.26/)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