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户外观念] 登山路线规划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凡星    时间: 2017-8-1 00:02     标题: 登山路线规划探讨

登山路线的规划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曾经走过的熟悉路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事先根据自己最近的身体状态,来做出一个距离和时间的规划即可,即最近体能好,就走的距离长一些,时间久一些,而最近体能一般,就适当距离短一些,时间短一些,亦或者根据当天当时的情况,随意溜达,但要注意,若未有露营计划的应在日落两小时前下山即可;而对未知或有部分路线不熟悉的路线,则就需要对你找到的参考导航轨迹,根据自己能力,做出重新修正和调整。

同样距离的山路,要比平路多消耗两到三倍,甚至更多的体能,这个变化会随着坡度和个人体能的变化,而出现不规律的非线性的变化,缓坡约是两倍左右,陡坡在三倍以上,刚开始接触登山的人,其体能的消耗会更多,而这个体能消耗的变化,会随着你多次锻炼以后,有小幅下降,但是因为你体能的不断提升,你会感觉爬的越来越轻松,越能观赏到更多的美景,从而享受到更多的爬山乐趣。

而在日常登山活动中,人眼对坡度的认知误差远远大于距离误差,而未经锻炼和修正的眼晴,常常会将看见的坡度值夸大了约一倍左右,下面是一些关于实际坡度值的区分描述,供大家在登山中规划路线时,做出一个对比和参考。

缓坡,陡坡,大陡坡的区分,山上成熟的山路一般在10到15度(即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约1/6到1/4,下同)之间,这是为缓坡,容易通过,10度(约1/6)以下大多数人感觉较轻松;到18度(约1/3)为陡坡,较费力;27度(约1/2)以上为大陡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费力了。角度值的计算方法是在等高线地图上测量得到两点间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用三角函数arctan(垂直高度÷水平高度)计算得出角度坡度值。

每个人,因体能和经验的不同,可以通过的最大坡度是不同的,通过记忆回顾和在等高线地图上分析自己的历史轨迹,得到自己的体能可以通过的最大陡坡,舒适坡度,这个数值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但随着自己体能和能力的提升,一段时间后会有提高,当同一路程,自己感觉明显轻松后,再次分析,得到新的最大可通过坡度数值,而这个坡度值将做为一个变量,来规划和修正你的登山路径。

对于不熟悉的路线,可以从各种不同网站和与他人分享的方法,得到尽量多的沿途轨迹,同时搜集一些周边轨迹,以备下撤路线的规划选择。将得到的各个轨迹在等高线地图上,进行显示分析,选择出一条各段坡度自己都可以通过的轨迹,若之后仍感觉轨迹中经过的某一段坡度对自己有难度时,这时从等高线地图上新建规划出一条较缓坡度的轨迹,保存。一般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坡陡,越疏远则越缓和,在图上还会有一些凸起的变化,从高处向低处凸起的是山脊或山楞,从低处向高处凸起的是山谷,绿色或其它深色区域为高大乔木,可舒服通过,白色或其他浅色区域为低矮灌木丛,会有枝剐刺扎的情况。然后在卫星图上察看此新建的轨迹是否是山路,若不是,则察看是否有不可通过的断崖,大石,水流等,若有则再次选择绕行,将这段新建轨迹加以修正后保存。卫星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可通过局部放大来实现,或者截屏后用修图软件来放大和提高清晰度。若有多段需要修正的,重复上面的方法,继续分析新建修正,直至轨迹结束。对自己越容易的轨迹,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会越少。最后通过拆分合并得到一条新轨迹,作为自己将要登山的轨迹使用。

另外在熟悉的山友中得到的轨迹,需要修改的地方会很少,幸运时也有可能不需要修改。

若找不到可以借鉴的轨迹,也可以根据自己可通过的坡度,先直接在等高线地图上新建轨迹,然后在卫星图上修正保存。

总之,轨迹在登山起到是一个辅助参考,给出一个路径和方向的导引,登山时以实际的山路为准,因为民用地图和GPS的准确度的原因,时常会出现一些地图中没有陡坡断崖或其他未知情况,这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体能以及经验和应对意外的能力,来决定是按原导航轨迹走,还是就近选择缓坡绕行,同时,注重自己的感觉,若出现犹豫是上还是不上的时候,应该选择不上,因为犹豫是你的身心已经做出了一个判断,你的能力不足以充分面对的前方情况,所以信心不足,所以犹豫,所以为了自身安全,请缓坡绕行。

最后,我们在日常生中多做一些其它的体能锻练,来提高体能的储备,多学习一些爬山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登山中体能以及其它能力经验的储备,要大于将要面对情况,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安全出门,平安回家,我们才能有能力一次一次的享受爬山的乐趣。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192.9.149.26/)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