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装备评测、使用心得] 2012年元旦长白山“阿尔卑斯”赏雪——冬季穿越注意事项 [打印本页]

作者: 飞得高    时间: 2011-12-13 14:16     标题: 2012年元旦长白山“阿尔卑斯”赏雪——冬季穿越注意事项

本帖最后由 飞得高 于 2011-12-13 14:18 编辑

没有冬季穿越经验,只是从网上摘录了些东西,可能不一定适合本次赏雪穿越,仅供参考



冬季穿越注意事项

冬季出行,在行走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是鞋子的选择。花纹粗大,抓地良好的鞋子为首选。高帮是必须的,因为冬季地滑导致崴脚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冬季肌肉比较硬容易受伤。另外如果雪大的地方一定要准备雪套。冰爪看需要准备,如果装备冰爪则在行进过程中应当注意前后人之间保持距离,尤其下山时候如果后面人滑倒,距离过近的话冰爪很容易刺伤前面的人。冬季出行强烈建议使用登山杖。尤其建议使用双杖。大大增加了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摔跤的几率。最好一个队伍准备上20左右的绳子。必要时候用绳子做防护或救援。

1、保暖。冬季户外, 最重要的是保暖. 最好穿戴质地轻柔的防水透气的防寒服及防寒手套/帽子/围巾,防寒鞋/徒步鞋。这样可防止在冰雪上滑倒,又利于登山行走。同时还应多带几件防寒服备用. 勿使用排汗性能差的棉质内衣裤.   

2、护肤。冬季气温低, 干燥而且风大, 皮肤表面水分流失较多. 可以带些油性较大的保湿类护肤品,防止皮肤粗糙、干裂。冬季的紫外线也较强, 可以相应准备防晒霜.

3、护眼。建议佩戴墨镜,滑雪镜,(冬季尽量不带金属性眼眶的眼镜)防止眼光强射下,雪地折射的光线带来眼睛的不适。如果都是黑色的松林,多看看森林,会防止雪盲。如果是眼镜一族,最好选戴隐形。因为脸部的热气会布满你的镜片挡你的视野。

4、防滑。在冰地上行走时,膝盖应微屈,身体的重心向前倾,这样就不易摔倒。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冰爪等冰雪工具.   

5、电子产品的保护:
相机:在寒冷的条件下,相机容易失灵,所以在室外一定要注意相机的保暖。尤其是数码相机更怕冻。在室外一定要注意相机的保暖或藏于怀中,从室外进入室内,切记将相机用厚布包好,或放入胶袋内保护,否则因室内外温差太大,整部相机出满水珠;
电池:因为相机里的电池无法抵御低温,相机往往无法正常拍照,你应该在贴身口袋里多带一节电池备用,经常把有温度的电池装进相机;

6、气候突变时(如突起大风、气温突然下降等),最好中止户外活动,采取应急措施。因为风雪弥漫时,极易迷失方向. 绝对避免单人活动如单独去取水等.

特别提醒:

1、手潮湿有水的情况下,切忌千万不要碰未经附属制品包裹金属物品。防止手被沾上。

2、食品尽量少带一些液态的,因为一夜醒来你会发现它冻得结结实实的,再弄化了要费很多工夫。

3、帽子一定要戴,因为人体30%以上的热量是从头部和颈部散失的,最好戴上有护膝耳的帽子。

4、雪地徒步的关键是慢和稳,少走、慢走都没关系,一定不能急于赶路。


作者: 砂糖兔    时间: 2011-12-13 17:52

学习了!
作者: 温柔的刺刺    时间: 2011-12-13 18:55

学习了!
作者: 智慧明心    时间: 2011-12-13 19:28

学习了!
作者: 彪驴    时间: 2011-12-13 20:22

由寒冷的户外回到温暖的室内,相机起雾上水珠是个大问题。 谁有好的解决方式?
作者: 老赛    时间: 2011-12-13 20:39

由寒冷的户外回到温暖的室内,相机起雾上水珠是个大问题。 谁有好的解决方式?
成钢 发表于 2011-12-13 20:22



   到外面相机要贴身保暖,回到室内相机用塑料袋套起来。
作者: 信用证    时间: 2011-12-13 23:05

冬季单反相机保养有妙招
随着冬季的到来,相机在冬季应该如何保养和使用,这个问题成了近期网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保养措施供参考。
    低温下电池的续航能力
    众所周知,在温度低的情况下,数码相机电池续航能力会严重下降,温度越低越容易很快耗尽,那么这种情况下要拍得尽兴有两个建议,一是多准备几块电池,二是尽量让相机机身保持一定温度,购买相应保温相机包或者放在身上贴近身体的口袋都是不错的办法。除了上述办法外还可以将热贴贴附在相机手柄的位置。
    冬季常见的结露问题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空调房),由于相机、镜头的温度非常低,遇到潮湿的空气,不仅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相机、镜头的表面,也会在相机和镜头内部出现同样的现象。为保证相机、镜头的干燥,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
    1、如果相机一直放在与室温接近的温暖环境中,由于相机、镜头的温度与室温相近,不会出现结露的现象,可以在进入室内后直接取出相机拍摄。
    2、如果相机镜头一直在低温的室外使用,与室温相差很大,应在进入室内前将相机、镜头密封在塑料袋中。进入室内后,塑料袋表面会立即出现一层水汽。此时,不要急于将相机、镜头拿出塑料袋,需要等相机、镜头恢复到室内温度,塑料袋表面的水汽完全消失了,再取出相机镜头开始拍摄。
    如果相机、镜头不慎已经出现结露的现象,可以用超微纤维清洁布,擦拭机身、镜头表面的水汽,此时千万不要急于将镜头从机身上拆卸下来,以免水汽迅速进入相机、镜头的内部形成结露。
作者: 信用证    时间: 2011-12-13 23:08

冬季单反相机雪景拍摄实用技法
注意事项

     1.保暖防冻

     先说点跟摄影没那么大关系的事情。雪天拍摄,保暖是第一位的。可别为了拍一只腊梅而冻坏了手脚。什么羽绒服,手套,保暖好的裤子之类是必备的。如果可以,记得带个帽子,也可以有效保证提问,方便你在雪地里长时间的拍摄。当然,如果外面还在继续下雪,可以考虑给自己的相机也套上防护措施。比如那种防雨雪的套子,大小尺寸丰富,不论你是DC还是单反,都可以轻松保护。


    2.携带必要拍摄工具


     如果使用单反的朋友们可以考虑携带助于拍摄的三脚架,滤镜等配件。我们知道,在雪季漫天大雪白皑皑的会给拍摄带来困难。反光强烈,对比降低,水气,雾气也会似的画面含糊不清。导致拍摄的照片层次感下降,还容易造成过爆和偏色等问题。基于这个考虑,在拍摄的时候可以使用滤镜进行修饰,通过机内ISO,EV光圈等组合调整曝光。


     如果使用DC的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机内的雪景模式拍摄,应该会非常满足于你的拍摄要求。三脚架的使用可以让你拍摄一些物体的时候,无需把双脚埋在深深的雪地中。三脚架的巧妙使用也可以让你寻找到拍摄雪景的绝佳位置。至于如何使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3.多观察 避免危险发生


     雪天拍摄因为环境的独特性,一些摄影爱好者会忘记自我,全情投入。这里笔者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多观察脚下的的土地是否平实。雪下是否有暗冰。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在颐和园冰面上拍摄。因为站在原地太久,冰面承载能力受到温度的影响而险些掉入冰水之中。

雪景摄影技巧


     1.正确的运用景深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景深的用途。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制造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感,营造更加丰富的层次关系。雪景拍摄中,景深的运用是非常多样的,因为雪是白色的,所以会降低画面层次,这时候我们使用大光圈的镜头,拉出浅景深的效果,可以突出主题事物,营造一片梦幻的白雪皑皑的效果。

     2.正确的运用曝光


     在摄影的领域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曝光数值,选择正确的,符合自己摄影意图的曝光是我们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那么,一般情况下,雪景拍摄时,什么样的曝光是“正确的”呢?笔者的经验是,比正常曝光稍微过一档。下面的三张图片可以为大家解释曝光的技巧。


作者: 天地游    时间: 2011-12-14 09:25

回复 5# 成钢


    回屋以前把相机包上塑料袋  收紧袋口
作者: 链子    时间: 2011-12-14 10:24

嗯,很好。。谢谢飞得高和证哥,多年没在零下20度的雪地活动了,偶一个东北银鸭梨居然很大。
作者: 长江之源    时间: 2011-12-14 11:11

  长白那旮冬天还刮大疯么?
作者: 信用证    时间: 2011-12-14 11:34

长白那旮冬天还刮大疯么?
长江之源 发表于 2011-12-14 11:11



    刮——就是大烟炮!
作者: 长江之源    时间: 2011-12-14 19:14

刮——就是大烟炮!
信用证 发表于 2011-12-14 11:34



    那我得准备根绳子,把自己绑在别人身上,以免被孤零零的刮跑了
作者: 彪驴    时间: 2011-12-14 21:58

回复  成钢


    回屋以前把相机包上塑料袋  收紧袋口
天地游 发表于 2011-12-14 09:25



   谢谢天地游 !   这就好办了。 好多人也都是如此说法,看来管用。

    好不容易捡饮料瓶儿攒钱买了个单反,得好好使用。 俺容易嘛。
作者: 信用证    时间: 2011-12-27 15:39

冬季登山者冻伤常识
所谓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而促进或加重重要因素有以下几点: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肢体静止不动、醉酒等。

  一、冻伤根据程度的分型:简单的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1度冻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立刻变红或紫红、肿、充血。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度冻伤,临床表现: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或粘稠血浆。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度冻伤,临床表现:全皮坏死。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度冻伤,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留有残疾。

  二、根据环境与部位,冻伤的分型:

  1. 依冻伤环境分为:“战壕足”,“水浸手、水浸足”等

  2.依冻伤部位分为:可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三、引起冻伤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局部冻伤原因:

  1.一般低温环境下(0度左右)局部热量丢失增多,体温降低;

  2.衣袖、裤管绑扎过紧,血脉流通不畅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伤;

  3.饮食热量摄入不够;

  4.损伤所致的出血、休克造成局部热源减少

  局部冻伤症状:冰凉、苍白、坚硬、麻木;红肿、刺痛、灼痛、水疱;皮肤由青紫色、灰白色转为黑色,咖啡色

  局部冻伤侵害的位置:面部、鼻子、耳廓、肘部、前臂、腕部、手指、脚趾、踝。

  暴露处陷于积雪可伤及臂,腹壁、外生殖器。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复温。那么如何复温呢?把人浸泡在40—42度的水中,浸泡期间要不断加水,以使水温保持。待身体复温后停止浸泡。局部用水或者肥皂水清洁后用冻伤膏。2度以上冻伤,需敷料包扎好。皮肤较大面积冻伤或坏死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在野外无温水的条件下,也可把伤者放在未冻伤人的腋下或腹股沟等地方复温。注意,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伤者患部。

  全身性冻伤原因:常发生于高山探险或其他意外:在寒冷环境下逗留时间过久,保暖防寒措施不够,陷于积雪或浸在冰水中醉酒、饥饿。

  全身冻伤临床表现:开始时皮肤苍白冰凉。复温后面部有水肿、寒战。随体温逐渐降低,患者感觉麻木、四肢无力、极度疲倦、神志恍惚出现幻觉。检查发现,呼吸慢而浅,心跳过缓,最终昏迷。严重时心跳、呼吸停止。>>急救基本方法之人工呼吸

  全身冻伤侵害的位置:一般都伤及内脏。骨骼、肌肉、肝脏、肾脏、胰腺。可引起:心室纤颤(心跳200—400/分钟,一般如此跳动1—2分钟人就会死亡)、胃粘膜出血。恢复期,可有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坏死。

  全身性冻伤紧急处理办法:全身保暖,迅速妥善将伤者移至温暖环境,脱掉衣服,盖被子。用布或衣物裹热水袋,水壶等,放在腋下,腹股沟处迅速升温。或浸泡在34—35度水中5—10分钟,然后将浸泡水温提高到40—42度,待伤者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后停止加温。伤者意识存在后可饮用热饮料或少量酒。猝死时立即心肺复苏。>>急救基本方法之胸外心脏按摩

  四、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

  “三不”

  一不:不穿潮湿,过紧的鞋袜;

  二不: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

  三不:不在无准备情况下单独登山。

  “三勤”

  一勤:勤活动手脚;

  二勤:勤搓颜面;

  三勤:勤用热水烫脚。

  冻伤小贴士:

  1、为什么在山上的时候不能喝酒?一般饮酒之后两小时才能产生热量。饮酒后马上感觉到的热,实际是皮肤上的毛细血管正在张开,身体本身所具有的热量正在向外部散发流失。这样一来只能加重冻伤,因此上山的时候禁止饮酒。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192.9.149.26/)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