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前准备
独龙江队成立于10月18日,以“十一”独龙江的穿越队伍为班底。队员:比目鱼(队长)、梨树(副队长)、阿邑、陈龙、俺就不。
队员中比目鱼和俺就不参加过往年穿越者的定向赛,有一定比赛经验,其他三人都是新手,均未参加过穿越者的定向赛。赛前,比目鱼、梨树、阿邑参加了由论坛组织的赛前培训与猴石山实地练习。陈龙与俺就不因事没有参加。通过赛前的培训与练习,使两名新手——梨树与阿邑——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识图方法与技能。比赛前比目鱼也通过网络将一些培训文件与定向赛小游戏分发至各组员。比赛前的周四(10月29日)晚上,参赛队员进行了一次聚会,商讨比赛安排等具体事宜。具体包括:公装安排、个装准备、食品计划、赛程安排等。
二、人员组织和分工
人员组织与分工参见赛前准备帖:http://www.trekker.cn/viewthread.php?tid=11631
与准备帖有出入的地方为,赛后游记由俺就不负责。
三、任务分配与取舍
1、前后队的安排。赛前队伍的识图能力只有比目鱼稍好些,其他人可以说基本不识图。赛前的培训与练习只有梨树与阿邑有空参加了,在猴石山实地练习中,表现还不错,具备了基本的识图能力,只是经验稍欠缺。因此安排前队由比目鱼带领陈龙与俺就不,后队由梨树与阿邑组成。这样前队在比目鱼的带领下基本不会走丢,而后队由两人共同商量路线,最后由梨树做决定。比赛中尽量降低后队任务的难度,宁可少找点,也不能让后队走丢。实在不行前队到大本营接后队,之后一起找点,一切以安全为重。
2、比赛中的任务分配与取舍。比赛中的任务点分配与取舍详见《独龙江队线路分析》。总的原则是放弃较远的、难度较大的、海拔较高的、不能串起来的点。主体路线尽可能选取较明显的机耕路和山脊,灵活运用有路不越野、走脊不走沟的原则。尽早汇合队伍共同找点。找点主力为前队,后队负责大本营附近难度较低的点,不求多找点,找完后与前队汇合。不刻意去找GPS点,顺路发现GPS点较近时,再去扫点。第一天拿到任务书标好点位后,先设计好总体路线,然后按设计路线贯彻实施,中间小变化灵活处理。第二天先取得任务书,获得全部点位信息后,结合第一天的点位完成情况,再设计路线。第一天的任务点完成情况较好,为第二天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天山脊路线的点数刚刚好,省去了分队去找孤立点的麻烦,也没多浪费一个点位。
3、露营安排。因为没有替补、后援等后勤人员,队伍的扎营、做饭等完全由各队员一起完成。第一天完成比赛后,大家取包、选择营地、搭建帐篷、收拾物品、换保暖衣物,之后着手准备晚餐。晚餐后去进行夜间任务。夜间任务回来后简单收拾营地,8点多大家就钻进帐篷早早休息,以恢复体力应对第二天的比赛。第二天一早5:30,比目鱼与俺就不先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饭,其他人陆续起床收拾装备。大家轮流吃饭、装包,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7:00一切收拾妥当,开始第二天的比赛。整个露营过程中未做过具体安排谁负责什么工作,一切工作都是由大家自主完成,这得益于十一穿越期间大家相互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
四、时间安排
比赛过程中,在时间的安排上以不被罚时为原则,不去为了多找点而被罚时或是关在门外。同时以安全为第一原则,不为了节约时间设计危险路线,做危险动作;一切以自己的行走速度为主,不去为赶时间,而打乱行走节奏,过多消耗体力。
1、第一天
到达比赛现场时,已是上午10:00多。取得首日任务书、标记好点位后,初步制定好路线,设计好前后队在W4点汇合。预计汇合时间为14:00左右,汇合后时间差不多够去做救援任务,然后在比赛结束前返回大本营。但是找到首点后的第一个点GPS点U3,忘记看U3高度,花去了很多时间,超出预算,结果前后队接近15:00才汇合。起初接到通知说当天16:00结束,17:00关门。从汇合位置抵达救援点预计需要30~40分钟,再加上救援时间和返回时间,可能超过16:00。因此当天决定放弃做救援,留到第二天再做。正好附近有个GPS点B4,就顺道找了B4。随后又接到通知当天16:30结束,17:30关门。时间一下变充裕了,就又去后队在大本营附近找的E1点,重新拍了张五人到的照片。16:10返回大本营结束当天比赛。当天放弃了救援任务,准备第二天找救援点附近点位时,再做救援任务。当天如果放弃U3而选择P2,会节省很多时间,最后足够去做救援任务。
2、夜间任务
拿到夜间任务书后,迅速标记点位,然后沿机耕路找点,找完全部点位后返回。
3、第二天
早晨7:10出发,赶往救援点方向,顺道找了个GPS点E8。做完救援任务后前往次日首点,顺道扫了G5点。9点多钟找到次日首点,标记点位,设计路线。10:30抵达北山脊脚下的沟内。考虑到山顶风大,在沟内午餐。午餐后11:30左右抵达山脊J0点。从时间和距离上估算,前队大概15:00左右抵达结束点。后队从J0点返回大本营需要1.5~2小时左右。如果继续和队往前走,后队返回的时间比较紧张,遂决定分队,前队继续沿北侧山脊前进。 因为山上风大,前队人员为了保持体温,行走较快,找点过程中基本未做休息,结果提前30分钟,14:30抵达结束点,结束比赛。电话了解,后队于13:30左右结束比赛。
五、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1、露营装备
因为赛前接到比赛期间将降温的消息,赛前准备会通知大家按夜间气温0~-5度准备睡袋、防潮垫。大家都准备了温标足够的七孔棉睡袋或羽绒睡袋。全队有5人,共准备了3顶双人三季帐。这个温度只要夜里不下中~大雪,三季帐足够使用。比赛没有安排负重,因此炉头套锅带了2套,保证5个人可以吃火锅时不用等待。
从实际使用中,帐篷足够当时情况下露营使用,大家睡袋准备合适,没有发生挨冻的现象。
2、服装
白天因为比赛,行走时不会感觉很冷,大家一般都是内着速干排汗的衣服,外着防风防雨的冲锋衣裤,穿戴好手套和护膝。傍晚到达营地后,大家换下湿衣裤,换上保暖的干爽衣裤,套上羽绒服以防身体降温,抵御寒冷。第二天比赛前再换上排汗衣裤和冲锋衣裤继续比赛。比赛中休息时尽量选择有阳光的背风处,防止汗液蒸发和大风造成体温流失。
比赛中穿着排汗、防风衣物;营地着干爽、保暖衣物。
3、比赛装备
对讲4部,前队2部、后队2部。因为天气寒冷,电池放电较快,因此安排每队只开一部对讲,另一部备用,必要时再两部全部打开。
GPS准备了2部,前后队各1部。前队负责GPS点的观察;后队人员操作不熟,没有安排负责GPS点位,只是以防后队走失,可以按GPS走回来。GPS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一是指引寻找GPS点,二是作为精准的高度计,三是作为指北针。在作为高度计和指北针这方面,手持GPS使用起来比海拔表+指北针的组合方便得多。海拔表因为气压的原因显示误差较大,指北针使用时需调平同样有误差,因此GPS就显得更加准确、方便。但是在野外GPS也有没有信号的时候,因此熟练掌握野外定向的基本技能也是不能忽略的。当你拥有熟练的野外定向能力,再加上GPS就等同于如虎添翼。
直尺、笔、透明胶带、地图袋等,前后队各准备了1套。前队在车上为了防止下雨淋湿地图,先将地图用透明胶带封了一下。结果标在胶带上的点位很容易被擦掉,因此差点错过路上的一个点位。应该在标注完所有点位之后再进行胶封,或者是根本不用胶封,直接放在地图袋内就可以。
前后队还各准备了一部望远镜。实际使用中使用频率较低,发挥作用较小。
六、食品安排
赛前聚会,大家制定了食品计划:
第一日午餐:自备
第一日晚餐:火锅+饼。火锅底料+鱼丸+主食(大饼10张,剩余若干)由陈龙准备,肉(羊肉4斤,剩余半斤)+青菜(部分剩余)由比目鱼准备,油炸花生米+地瓜(剩余2个)由俺就不准备。
第一日晚餐后饮品(果汁+咖啡),由俺就不准备。
第二日早餐:麦片粥+卤蛋+咸菜。麦片粥(部分剩余)由梨树准备,卤蛋+咸菜由比目鱼准备。
第二日午餐:自备。
路餐(间食)自备:巧克力、花生米、葡萄干、牛肉干等。
为了节省比赛时间,另一方面防止休息时间过长,身体疲劳、松懈,因此安排两天的午餐均为自备的简单午餐,主要以补充热量、盐分为主。路餐(间食)以补充能量、方便食用为主。晚餐因为天冷,做米饭也较麻烦,因此安排吃火锅,即补充了体力,又保证大家吃得热乎。晚间任务后,煮了些咖啡给大家暖暖身子。第二天的早餐以方便制作,食用简便为原则,安排了麦片粥+榨菜+卤蛋的组合。路上的饮品采用白水+运动饮料的组合,保证水份和电解质的补充。
因为不用负重,且对大家的饭量预计偏大,因此晚餐的量准备稍大,且晚上天气冷,大家胃口没有全开,晚餐部分剩余。
以上为独龙江队本次定向赛的总结。
PS:在这里衷心感谢定向赛组委会成员及现场帮忙的热心啦啦队。当我们走在北山脊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布点人员的辛苦,我们走的只是地图中的一部分,而布点人员却要走遍整片山布点、核点。还有比赛前期的培训人员、赛程的制定人员、比赛中的现场裁判、后勤人员、跟候鸟守在中继站的人们,只有你们的无私付出,才让我们更好的享受在比赛过程中。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俺就不,可是去年小黑山队的主力
片口,冠军可是要请客的,偏超重卡
得第一名发奖状不?
我好写到个人简历当中
标准总结贴,可以当范本使用了哈.赞下~
得第一名发奖状不?
我好写到个人简历当中
第一名发不发奖状不知道,但是请客是 必须得!!!!!!
得第一名发奖状不?
我好写到个人简历当中
发!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192.9.149.26/) | Powered by Discuz! 7.2 |